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陆扆

科普小知识2022-07-02 16:49:02
...

陆扆(847年—905年),唐朝宰相,本名允迪,字祥文。原籍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客居于陕州。宰相陆贽族孙。曾祖陆澧,位终殿中侍御史。祖陆师德,任淮南观察支使。父陆鄯,任陕州法曹参军,徙家于陕州,遂为陕州人。唐光启二年(886),陆扆跟从唐僖宗视察山南,擢进士,为巡官,累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陆扆工属辞,文思敏捷。唐昭宗曾作赋,诏学士皆和,扆最先就,昭宗赞叹说:“贞元时陆贽、吴通玄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之。”乾宁初年,历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覃王兵犯凤翔,昭宗要派兵镇压,陆扆以为时局刚刚安定,不宜征战,触犯昭宗,贬为峡州刺史。乾宁四年(897)授工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光化三年(900)兼户部尚书,封吴郡开国公。9月,转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天复元年(901)进阶特进,兼兵(一作户)部尚书。藩镇朱全忠逼昭宗迁都洛阳,时崔胤执政,贬陆扆为沂王傅、分司东都。昭宗被害后,陆扆贬为濮州司户参军,最后被杀于滑州白马驿。有文集,后代已佚。

本名:陆扆

字号:字祥文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陕州

出生时间:847年

去世时间:905年

祖籍:苏州嘉兴

官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爵位:嘉兴县男、吴郡开国公

1、人物生平

唐光启二年(886年),从僖宗幸南山,第进士,为巡官。累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陆扆工属辞,文思敏捷。昭宗曾作赋,诏学士皆和,扆最先就,昭宗赞叹说:“贞元时陆贽、吴通玄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之。”乾宁初年,历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

覃王兵犯凤翔,昭宗要派兵镇压,陆扆以为时局刚刚安定,不宜征战,触犯昭宗,贬为峡州刺史。乾宁四年(897年)授工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光化三年(900年)兼户部尚书,封吴郡开国公。九月,转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天复元年(901年)进阶特进,兼兵(一作户)部尚书。藩镇朱全忠逼昭宗迁都洛阳,时崔胤执政,贬陆扆为沂王傅、分司东都。昭宗被害后,陆扆贬为濮州司户参军,最后被杀于滑州白马驿。卒年五十九。善作真字,有赠恐光草书歌,笔迹不减古人。著有文集7卷。事迹收录于《唐书本传》、《宣和书谱》等。

2、史籍记载

《旧唐书》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八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唐纪》八十一,卷第二百六十五

3、家庭成员

曾祖父:陆澧,位终殿中侍御史。

祖父:陆师德,任淮南观察支使。

父亲:陆鄯,任陕州法曹参军,徙家于陕州,遂为陕州人。

4、相关报道

中国古代无厘头状元如何炼成:靠摔跤当状元


陆扆

据凤凰网2010年8月11人报道,纵观历史,中状元这个事儿有的时候还得靠运气。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状元是士人学子们孜孜以求的终极理想。然而,如果知道了备受世人尊崇的状元还可以这样圈定的话,这可叫当时那些几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作何感想呢?

从隋朝创制到清末废止,中国的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共产生状元600多名。古代的一名读书人要经过大小十几场考试,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奋斗,战胜一批又一批对手,过五关斩六将后才能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大魁天下摘桂冠”的状元,可以说每一名状元的产生都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

然而,事实上,即便一个读书人拥有技压群雄的实力,也不一定能够实现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因为纵观历史,中状元这个事儿有的时候还得靠运气。

摔跤赢来的状元

宋朝时就有这么一位状元,他是摔跤赢来的。怎么回事儿?又不是考武状元。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别急,请您往下看。

宋太祖赵匡胤是行伍出身,做事情也是讲究雷厉风行,他主持科考殿试时,曾有这么一个规定——殿试第一个交卷的人可得状元。规定一出,只见考场上应试的举子们,为了能拔头筹个个快马加鞭,奋笔疾书。最后王嗣宗和陈识二人同时最先交卷。赵匡胤文化不高,看了两篇满是“之乎者也”的文章后,一时也不好分辨谁先谁后。于是他沉思片刻,对他们两个人说:“这样吧,你们俩就在我面前摔跤,让我看看……”听了这话,陈识一愣,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被反应机敏的王嗣宗“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此时,赵匡胤被逗得哈哈大笑,指着王嗣宗说:“你就是新科状元!”

自封的状元

除了“比武”之外,历史上还有更加离奇的中状元方式,简直和“天上掉馅儿饼”的美事儿不相上下。

晚唐时,有位叫陆扆(yǐ)的书生进京赶考,不巧赶上当朝皇帝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离长安。于是,为了表现对朝廷的忠贞不贰,陆扆便跟随皇帝的御驾逃到了成都。等到黄巢战败后,他又随朝廷返回长安,然而行至半路,却传来朱温在长安附近发动*的消息。京城是去不了了,这下可急坏了陆扆,眼看自己凭着保驾的功劳捞个进士头衔的希望落空,他非常懊丧。

然而,陆扆转念心生一计。几天之后他找到了当时的宰相韦昭度,建议就地举行一次科举取士,说这样既可以显示朝廷的权威仍在,又可以稳定人心。韦昭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乱中开科取士这事儿听起来虽然“不靠谱”,但却能造成朝廷正常运转的假象,朝廷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也可以更加牢靠,于是他就从逃难的队伍和周围各县中拉来一批考生,设了个临时考场。

考试虽然将就着进行了,可外面依旧兵荒马乱,因此并没有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到了写金榜时,官员们都在为自己的性命担忧不已,谁还顾得上考试这码事。最后,还是陆扆自告奋勇地接了写榜这个活儿,不过他也一点儿不吃亏,不忘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榜单的最前面。

就这样,一个逃难路上的状元诞生了!

好名字换来的状元

陆扆和王嗣宗两个人中状元的故事属于历史上的个案,事实上,能不能中状元的关键,还是要看皇帝本人的喜好。皇帝看人,其实就是图个顺心称意,字迹不好看的不选,长得丑的不选,口齿不清楚的不选,名字犯忌讳的更不能入选。

明永乐二十二年殿试,原定的状元名叫孙日恭,第二名榜眼名叫邢宽。但是在张榜时,状元却换成了邢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明成祖朱棣看了榜单后,觉着孙日恭的“日恭”二字并在一起为“暴”字,他的帝位是从侄儿建文帝朱允炆那里用暴力抢过来的,对于这个“暴”字很是忌讳,所以看到孙日恭的名字就特别反感。而第二名邢宽就大不一样了,谐音“刑宽”,暗示着永乐一朝刑政宽和,正合他的心思,于是邢宽就因为这个名字做了钦定的状元。

历史上还有一个因为名字而做了状元的,是清朝人刘春霖。这事儿发生在慈禧太后执政时期。本来,另一位叫朱汝珍的人应该是当年的状元。但是当时有一个规定,主考官们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要挑选出十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当慈禧太后翻开头名的试卷时,看到“朱汝珍”这三个字,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厌恶之情。

原来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慈禧指使太监推入井中溺死。害死了珍妃的慈禧太后,最忌讳“珍”字。朱汝珍本人又是广东人,这让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他们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是出“叛逆”的地方,再加之“朱”与“诛”同音。“朱汝珍”这个名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敏感的神经,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朱汝珍的头名用笔划掉了。而第二名刘春霖在慈禧看来特别吉祥,春霖有“霖雨苍生”的意思,当年正值大旱,全国上下都盼着甘霖出现。于是老佛爷大笔一挥,将刘春霖提升为状元。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状元是士人学子们孜孜以求的终极理想,同时也是历朝历代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仰慕艳羡的荣誉。然而,如果知道了备受世人尊崇的状元还可以这样圈定的话,这可叫当时那些几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作何感想呢?

这个金山人39岁中状元,深得两个皇帝信任,两度入朝为相!


陆扆

据搜狐网2017年7月22日报道,陆扆(847—905),初名允迪,字群文,祥文,陆赞、陆贽族孙。唐代吴郡嘉兴陆庄(今枫泾镇农兴村)人,是枫泾历史上的三位状元之一。陆扆于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丙午科状元及第。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授蓝田尉;景福元年(892年)升祠部郎中,知制诰;二年,获御赐金紫服,五月授中书舍人;乾宁二年(895年)任兵部侍郎,封爵银青光禄大夫;三年正月进翰林学士承旨,七月迁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光化二年(899年),再度拜相,爵位由嘉兴男晋为封吴郡开国公。最后遭奸人所害,卒年五十九岁。陆扆善作真字,有赠恐光草书歌,笔迹不减古人,著有文集7卷。事迹收录于《唐书本传》、《宣和书谱》等。

说起陆扆中状元,其中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陆扆有“自点状元”之嫌,确有其事。

那是唐光启二年(886年),黄巢的义军进逼长安,书生陆扆进京科举时,正遇战事。为效忠朝廷,陆扆随着僖宗逃到成都。同中书舍人郑损住在一起,陆扆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很快和郑损混熟了。一路上他还巴结宰相韦昭度,以便天下太平后,因伴驾有功,顺利地考个进士,宰相韦昭度也很赏识陆扆的才华。

不久,黄巢起义失败,陆扆便随驾到兴元(今汉中附近),却传来朱温在长安附近发动*的消息。没办法,僖宗只得再逃成都。京城是去不了了,这下可急坏了陆扆,眼看自己凭着保驾的功劳捞个进士头衔的希望落空,他非常懊丧。陆扆想,如此下去,到何时才能得个进士?于是,他找到宰相韦昭度,好几次直截了当地提出途中科考的要求。开始,韦昭度说:“现在是夏天,不是试期,并且请谁做主考呢?”陆扆说,请郑损最合适。

几天之后,陆扆转念又心生一计,他找到宰相韦昭度说,你就地举行一次科举取士,这样既可以显示朝廷的权威仍在,又可以稳定人心。韦昭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乱中开科取士这事儿听起来虽然“不靠谱”,但却能造成朝廷正常运转的假象,朝廷面子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也可以更加牢靠。陆扆又趁机推荐与自己关系密切的郑损作主司(考官),韦昭度也应允了。于是,他们就从逃难的队伍和周围各县中拉来一批考生,设了个临时考场,草草考了三场。

考试虽然将就着进行了,可外面依旧兵荒马乱,因此并没有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到了写金榜时,官员们都在为自己的性命担忧不已,谁还顾得上考试这码事。最后,还是陆扆自告奋勇地接了写榜这个活儿,录取名次由陆扆自定;不过他也一点儿不吃亏,不忘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榜单的最前面,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进士科第一名。就这样,一个逃难路上的状元诞生了!

不久,时局稍平静,僖宗回到长安。是年六月,陆扆被皇帝擢为进士第一,为巡官,是与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一般的属官,位判官、推官下。陆扆因伴驾有功,后任翰林修撰。他在翰林院任职,正赶上大热天,同僚跟他开玩笑,说这样的日子,很适合造榜。尽管如此,他仍然一笑了之。

身出名门两帝垂青

陆扆因有“自造天榜,自点状元”的情节,因而后人对陆扆曾为状元的史实记述很少。但尽管如此,陆扆这个状元毕竟是得到唐僖宗认定的,以后还得到了唐僖宗、昭宗的重用并先后两次拜相,成为唐代拜相的十位状元之一。

其实,陆扆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为唐代大政治家、古代十大名相之一陆贽的族孙。自东汉末,陆氏即为江南望族。陆扆出身仕宦世家,曾祖陆澧官至殿中侍御使,祖父陆师德官至淮南观察使,叔祖陆贽官至德宗朝宰相,父亲陆鄯官至陕州法曹参军。尤其是陆贽(公元754—805年),大历六年(771年)中进士,又应博学鸿词科得高第,授华州郑县尉,执掌一县课调征收,判司户、司法等曹事务,通常为进士入仕者初任之官,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中书省次官,官属正三品,参议朝政,传宣皇帝旨意,审复中书舍人所拟诏敕,处理本省日常公务,实为宰相之职。

陆贽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天下为己任,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敢于揭露奸佞误国的罪恶。陆扆深受其影响,才智学识和从政风格一如陆贽,官位甚至高过陆贽,青出于蓝而甚于蓝,真不愧为名门之后。

陆扆初入仕途,得唐僖宗、唐昭宗的重用而步步高升。

陆扆中状元后,历任盐铁巡官、校书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授蓝田尉;景福元年(892年)升祠部郎中,知制诰;893年,获御赐金紫服,五月授中书舍人,这是中书省要职,共六人,官职为正五品上。乾宁二年(895年),任兵部侍郎,官职为正四品下,封爵银青光禄大夫;三年正月进翰林学士共六人,陆扆其中之一,内参密命,与商朝政,是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号称内相,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爵名);七月迁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职四品以下,知政事者为宰相衔职,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此为尚书省户部长官。

后陆扆官职虽有起落,乾宁四年(897年),昭宗再次起用陆扆,授工部尚书,官职正三品,后转任兵部尚书,负责护送唐昭宗从华州到长安。光化二年(899年)正月,又授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三年(900年)四月兼户部尚书,爵位晋吴郡开国公,官职正二品。九月,转为门下侍郎,门下省为受命于皇帝的最高政令审议机构,负责审议中书省草拟诏令,审阅各种上行文书,提出建议后交中书省进呈皇帝;为门下省次官,官职正三品,监修国史。天复元年(901年)进阶特进,虽属散官,但已官至正二品,兼作兵部尚书。在任上,陆扆两度为相,一方面,受皇帝恩宠,另一方面,全凭自己的真实实力。

勤政爱民忠直清正

陆扆入朝为官,勤政爱民,忠直清正。在地方为官,颇有政绩;当宰辅后,兢兢业业,千方百计削弱宦官、军阀之权,成效虽不大,但用心颇佳。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乙卯科榜发时,张昭宪居榜首,桂州(今广西桂林)人赵观文名列第八;进士及第二十五人。落第举子不满,指责考官崔凝营私舞弊。昭宗得知,下诏于武德殿重试,并命翰林学士陆扆主试,又亲自阅卷,认为赵观文“才藻优瞻,义理昭然,深穷体物之理,曲尽缘情之妙。所试诗赋,辞艺精通,皆合本意”,遂钦定为第一。进士及第共十五人,张昭宪等落第。


陆扆书法

陆扆在朝为官,每临大事,他敢于直陈己见,因此触犯朝廷而多次被贬在地方官任上。一次,覃王兵犯凤翔,昭宗要派兵镇压,陆扆以为时局刚刚安定,不宜征战,触犯昭宗,贬为峡州刺史。后来,覃王出师果然惨败,事实证明陆扆是正确的,唐昭宗也后悔当初没有听陆扆的劝阻。

公元899年,陆扆以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度拜相后,他千方百计欲削宦官、军阀之权。但时值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局混乱,国势日衰。藩镇朱温逼昭宗迁都洛阳。天复三年(903年)二月,在朱全忠的逼勒下,昭宗下诏:“原在凤翔所任命的官员,全部免职。”第二天,陆扆即被贬。他因与前宰相崔胤议事不合,被贬为沂王傅,亲王的老师,官职从三品;东都分司,唐朝于东都洛阳分设略同于京师之官府,属闲散之职。

唐朝末代皇帝——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帝迁居洛阳,陆扆任吏部尚书。后被朱温连降十五级,被贬为濮州(今山东鄄城东北)司户参军,掌管户籍、计帐、婚姻等事,官职为从七品下。六月,陆扆等三十余名朝廷命官因得罪宦官,被企图篡位的朱全忠谋杀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终年59岁。那时,朱温的谋臣李振屡试进士,竟不中第,故深恨朝官,对朱温曰:“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朱温含笑听从。两年之后,唐朝灭亡。可叹:大唐良才,生不逢时,国运不济,扆之奈何!

文思敏捷一代大家

陆扆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中国文学家辞典》和《中国书法大辞典》皆有其名。著有《陆扆集》七卷、《禁林集》,均已佚;《全唐文》录存其文10篇,皆为制诰;《全唐诗》录有其诗1首。陆扆善作真字,有赠恐光草书歌,笔迹不减古人。事迹收录于《唐书本传》、《宣和书谱》等。

陆扆文思敏捷,聪颖过人。有一次,昭宗作赋一首,诏学士皆和,陆扆最先写就,令人刮目相看。昭宗不禁赞叹说:“贞元时陆贽、吴通玄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之。”此后,昭宗一再提拔重用他,后来即使被他触犯过,也不记前嫌,再次起用,委以重任,两度为相,居相位共4年零4个月。最突出的还是陆扆的文才,他在翰林学士任上6年之久、为文不假思索而挥翰如飞,且文优理胜,深为同僚佩服。为此,亦被僖宗、昭宗所看重。陆扆也是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在常衮、李程之上。

陆扆工属辞,也深为僖宗喜爱。《全唐诗》录其诗一首:“曙色分层汉,莺声绕上林。报花开瑞锦,催柳绽黄金。断续随风远,间关送月沈。语当温树近,飞觉禁园深。绣户惊残梦,瑶池啭好音。愿将栖息意,从此沃天心。”诗名《禁林闻晓莺》。由于陆扆是一代名家,很有名望,名噪文坛,与陆希声、陆威并称“三陆”。他还工书法,有书迹传世。

上一篇:杜黄裳

下一篇:王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