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株洲市芦淞区

科普小知识2021-09-25 15:51:25
...

芦淞区是株洲市的发祥地。地面起伏平缓,总面积66.7平方公里。现辖贺家土、建设、建宁、董家段4个街道办事处和建宁、五里墩、曲尺三个乡以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宁经济开发区。全区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土壤主要为红壤。河溪有湘江及其支流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林木繁多,有林地面积近4万亩,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工业已形成以服装、食品、交通、航空机械等支柱产业。

中文名称:芦淞区

外文名称:LusongQu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南省株洲市

下辖地区:建宁街道,庆云街道,枫溪街道等

*驻地:太子路668号

电话区号:0731

邮政区码:412000

地理位置: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

面积:66.7平方公里

人口:常住人口24.8万(2010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湘B

1、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株洲市芦淞区

芦淞区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3°6′21″—113°14′28″,北纬27°45′14″—27°51′31″,南北长11.45公里,东西宽10.7公里。

地形地貌

地面起伏平缓,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境内濒临湘江东岸,为平原和丘陵地地形。

气候

土壤主要为红壤。河溪有湘江及其支流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8℃,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零下8℃。热量资源充足,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平均1400毫米左右。

2、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

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县,孙权割湖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属长沙郡,乃株洲建县之始。建宁县城商业发达,后一度毁于战火。

公元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隋灭陈,废建宁。

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六年后即唐太宗元年,将建宁并入湘潭,清顺治七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宁码头,商业又有发展。木材、茶叶、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纸等贸易居湘潭集镇商业之首。

清末民(国)初,随着粤汉、株萍铁路的修筑与湘江联网形成水陆交通优势。株洲镇居民达3万余户,且大都居住于解放街、建宁街一带。

民国14年,彭松林(*地下党员)与友人合资在株洲新街(建宁街)开设米店。

民国15年,发动成立株洲商民协会,并出任执行委员长,组建了粮食、南货、棉布、百货、缝纫、五金、园林、理发等16个同业公会。民国33年,日军进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毁。日本投降后,镇区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园。

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复,房屋结构大部分是木架蔑织墙体,杉皮或小青瓦屋面。

3、行政区划


株洲市芦淞区

位于株洲市南端

LusongQu

430203

412000

区人民*驻芦凇路

截至20014年9月26日,芦淞区辖7个街道、3个乡、1个镇、一个管委会。

建宁街道

庆云街道

枫溪街道

龙泉街道

建设街道

董家段街道

贺家土街道

五里墩乡

白关镇

姚家坝乡

大京风景区管委会

4、经济发展

综述


株洲市芦淞区

芦淞区全区机械工业产值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值超十亿元。2012年,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23.6亿元,比2011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3亿、101.5亿和117.8亿元,分别增长4%、15.5%、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45.4:52.7,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0.64、56.33、43.03。固定资产投资172.4亿元,增长3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4亿元,增长15.4%;规模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16.5%;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2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7975元和15856元,分别增长14.7%和21.8%。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53.2亿元,比2012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9亿、112.4亿和135.9亿元,分别增长2.9%、12.5%、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44.4:53.7,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0.4%、48.4%、51.2%。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0.4亿元,增长15.6%,其中地方收入6.1亿元,增长19.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70元,增长10.1%。

第一产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36万亩,产量4.13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04万亩,比2012年增长2.17%。蔬菜复种面积3.6万亩,完成水果套袋生产550亩。生猪出栏14.31万头,存栏8.35万头;羊出栏1.53万头,禽类出栏108.05万羽,蛋产量3630吨,放养水面4500亩,水产品产量2800吨。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9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4%;综合能源消费量6.4万吨标准煤,增长2.1%,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1亿元,增长17.3%;从行业类型看,航空产业产值55.1亿元,增长12%;服饰产业产值26.2亿元,增长67.9%;从企业规模看,南方公司、南方宇航、株建雅等大型企业合计产值76.1亿元,增长17.3%,占全区51%;中型企业合计产值18.8亿元,增长8.5%,占全区12.6%。

2013年,建筑业增加值达42.4亿元,增长11.2%,建筑业总产值215.1亿元,增长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9.1万平方米,增长39.6%,房屋竣工面积366.9万平方米,增长37.5%。省建五公司、湘安公司等7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合计产值192.2亿元,增长22.7%,占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的89.4%。

2013年1月12日,芦淞服饰产业园培训基地,被国家纺织人才交流中心评为“国家纺织人才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服饰产业园培训基地就成为国内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广泛邀请服装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为区域乃至全国培养服饰专业人才。

第三产业

商贸市场

芦淞区商贸市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摩托车集散地之一。区内拥有服装、鞋帽、摩托车及配件、电脑、农副产品等各类集贸市场72家,其中过10亿有3家,过亿元的有7家,餐饮、娱乐、服务业15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以芦淞大市场为龙头的“株洲服装大世界”已经成为江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其商品辐射到中南、西南地区15个省(区)200多个县(市),成为强大的物流中心,产生的强大“芦淞效应”在全国享有盛名。2000年市场商品成交额突破60亿大关。依托商贸,芦淞区正大力开发“两线两园”,即1815线、株洲市南环线、株洲国家高新区董家段高科技工业园、芦淞区服装鞋帽工业园。在大力发展三产业的同时,芦淞区十分注重工业的发展,现已形成以服装、食品、交通、航空机械等支柱产业,拥有“唐人神”、“太子奶”等知名品牌。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曾为我国生产出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和第一枚空空导弹。全区机械工业产值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值超十亿元。服装加工业迅猛发展,全区现有服装加工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销售收入6.5亿。同时高新技术和高新产品产值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27.5%,其中工业投资108.4亿元,增长36.4%,房地产投资24.5亿元,增长27.5%,基础设施投资37.1亿元,增长-2.8%。从房地产业情况看,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6.2万平方米,增长0.7%,其中住宅190.7万平方米,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70万平方米,增长65.3%;商品房屋销售额35.7亿元,增长58.3%,其中销售额住宅29.3亿元,增长66.1%。

财政与商贸

201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1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3.9%,其中批发零售业197.5亿元,增长14.3%,占总额93.6%;住宿餐饮业13.6亿元,增长7.3%,占总额6.4%。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情况看,家电销售额4.9亿元,增长9.3%,金银珠宝销售额3.4亿元,增长30.4%。

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与2012年相比增加值28.78亿元,增长14.77%。园区在工业强区中的中心地位日益显现,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29.6%,实现利润1.23亿元,增长21.2%;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17个,其中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个。

5、社会

教育


株洲市芦淞区

教育整体水平名列全市前茅,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整合了教育资源,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课改试验区,并成功申报为“*校本教研项目基地”。

科技事业

芦淞区“科技城区工作”取得成效,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科技城区”称号,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全年共发放科技三项经费150万元,成功申报专利78项,授权专利数为62件,授权发明专利数18件。

卫生事业

2014年芦淞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纳入了区*十大民生工程,为了督导项目进度,调研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芦淞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自2013年启动以来,总投入1800多万元,为4个乡镇卫生院新增用房6450平方米,还为卫生院做好了文化建设,添置了医疗设备。

社会保障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城市低保工作得到加强,低保并轨工作取得突破,2582户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828户、2307人困难职工进入低保。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五里墩卫生院改扩建顺利完成,乡卫生院医疗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计生工作成绩显著,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受到国家、省级主管部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统计工作扎实,被国务院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被省*授予“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称号;综治工作步入全省先进行列,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荣誉。另外,物价、审计、安监、信访、法制、人防、老龄、残联、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文化、档案、机关事务等工作及各项社会事业均有长足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经济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8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4094元、1583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控制在4‰以内。

6、旅游资源

大京风景区


株洲市芦淞区

景区分仙峰岭、京水湖、屏风岭三大景区,拥有“金轮古寺”、“谷音清溪”、“山水佳处”、“百鸟天堂”四个一级景点,“仙峰胜境”等十个二级景点,“双井清泉”等二十个三级景点,景色各异,各领风骚。景区成立年来,新建了京湖度假村,大京山庄、醉仙楼、栖凤园、京湖酒楼等一系列集食宿、娱乐、度假、会议于一体的接待中心,修建了白仙路、婆仙路和部分环湖游路。大京风景区地处株洲市郊东南,离市区15公里,大京风景区是一个以山、水、林、禽同生共荣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景观与盛极明清的古庙遗迹为主的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集游览、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京水湖面近2400亩。

仙庚古庙

仙庚古庙、文昌阁位于株洲市东郊十八公里处,为株、浏、长、醴四邑名胜,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庚庙建于唐,后清道光年间重修,屡经兴废,今依清朝旧制修缮一新。山林叠秀,庙宇飞霞,塔耸云天,殿藏幽遂。更有一石塘印月、青峄晚钟等八大景观。

株洲空灵岸


株洲市芦淞区

位于湘江西岸伞铺乡盘石村,距县城南5公里,为湘江沿岸著名风景之一。早在民间,空灵岸有和尚岩、石钟山、悬钟岩、狮子岩等别称。南北朝梁武天监七年(508)建空灵寺,中奉观音大士像,故又名观音岩。昔日空灵岸,怪石嵯峨,幽深奇秀,上有苍松翠柏,下有紫竹芳草。巨石濒江突兀,翼凌深潭。空灵寺壁立于石岸中部,上下三层,歇山重檐式建筑。由南侧山门拾级而上,有一牌坊上书空灵岸三字。过牌坊,为沿江石壁栈道,长约100米,曲折有致,直通寺内。寺后有石洞,纵深14米,高2.7米,宽9米,洞口与寺相通。洞中石台突起,高0.5米,形似床,称“仙人床”,中奉观音大士像。佛像后,有清泉涓滴不涸,甘甜可口,人们称为“仙泉”。岩洞左下石阶百余步一巨石怀抱,上建杜公亭、梅花阁,岩壁上刻有唱和诗。

炎帝广场

炎帝广场位于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整个广场占地17h㎡,平面设计成展开的扇形。广场分为文化景区、绿化景区、集会广场、休闲健身、商贸服务和交通集散等7个功能区。各功能区通过规划的放射状和圆弧状道路网,组成前导、核心和背景3个景观序列。其核心部分文化景区位于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为19.97m高的巨型炎帝塑像,寓意公元1997年建成。环绕巨型塑像,有象征“太阳之神”的基台和寓意炎帝精神与日月同辉的弯月状喷水池,有以炎帝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和图腾柱,广场地下还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1.3万㎡的国际博览中心。位于广场后的株洲电视塔,又叫东方神龙塔,高293米,钢结构带旅游的多功能综合电视塔。

7、风土人情

“四月八”是纪念一位名叫亚宜的苗族英雄的节日。每到农历四月八日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成群结队地涌向苗族英雄亚宜战斗过的地方——凤凰落潮井“跳月”,节日活动有吹芦笙、吹唢呐、赛歌、击鼓跳舞等。赶秋”是苗族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每逢立秋日,人们着盛装,聚集禾场荡秋千、赛苗歌、演苗戏、耍龙、舞狮、吹木叶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寻找伴侣。

旧俗一般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新正初一鸡鸣即起,庭前燃放爆竹,谓之“开财门”、“开门红”。燃烛敬天地、拜祖先,然后出门拜五方,称作“出行”或“出方”。节庆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热闹的是耍龙灯。龙灯的品种繁多,如长龙、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等。玩龙灯一般是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垅之间,遇宽敞人多之处即舞弄一番。在湘西辰溪一带,有的玩龙灯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周围数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称“玩家门灯”。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各家均要吃元宵,以示团圆。

群众喜欢看戏、听说唱,因而地方剧曲种类繁多,流传也广。主要有花鼓戏、湘剧、祁剧、地花鼓、木偶戏、皮影戏、鬼脸戏、渔鼓、丝弦、小调、莲花剧、打连厢、打钱鞭、布围戏、独角戏以及瑶族谈笑等。花鼓戏以小旦、小生、小丑“三小”见长,是群众最喜欢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清顺治年间,由原衡山的“采茶调”和衡阳的“车马灯”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因声腔语言相近,流传地方相通,故统称“花鼓戏”。以后,逐步流入全省其他地区。1983年编修的《中国戏剧.湖南卷》中,将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戏统称为“花鼓戏”。湘剧属湖南地方剧的一种,于三百年前由邻近县流入。湘剧的音乐分为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包括昆腔、高腔、弹腔、杂腔小调等四种声腔和过场曲牌、打击乐曲。唱腔今以弹腔和高腔为主,尚保存一部分昆腔剧目。舞台语言以衡州官话为基础,结合中州韵规范而成。湘剧的昆腔,格律同于昆曲,但咬字颇具地方特色,上声字依湘南上声字调高唱,使唱腔悠扬清亮。传统曲牌有“粗牌子”、“细牌子”之分,前者古朴粗犷,腔简字多,演唱速度稍快,用唢呐和笛子伴奏;后者细柔婉转,腔繁字疏,演唱速度较慢,以曲笛伴奏。湘剧的高腔曲牌,可分为《驻云飞》、《四朝元》、《锦堂月》、《桂枝香》、《香罗带》、《八声甘州歌》、《锁南枝》、《一枝花》、《驻马听》、《汉腔》等类,分“腔”与“放流”两个部分。腔尾由人声帮腔,打击乐伴奏;放流字多腔少,曲调为朗诵体,由鼓板击拍。高腔由一个人清唱,众人帮腔,不要音乐伴奏,地方特色十分浓郁。衡阳湘剧的弹腔也分南、北路,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南路唱腔无行当之分,但各行当的演唱风格有所区别。北路生旦分腔,小生与旦行同,净行与生行同。旦腔比生腔高五度。旋律低且深沉,声调凄凉、哀苦。

上一篇:株洲市荷塘区

下一篇:株洲市石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