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
炎陵县,隶属于湖南省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东西宽50.49公里,南北长50公里。炎陵县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4′54"至114°07′15",北纬26°03至26°3930"。炎陵县辖6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1个国有农场、1个社会事务管理局,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19.14万人(2012年)。2013年,炎陵县地区生产总值48.9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1.6%。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曾是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的地方,境内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的炎帝陵;*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神农谷。炎陵县境内保存着华南地区面积最大(10万亩)的原始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6万个/cm3,为亚洲第一,分布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万亩杜鹃花、最原生态的高山湿地景观、名动中外的“千年鸟道”等。
中文名称:炎陵县
外文名称:Yanling
别名:酃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湖南省株洲市
下辖地区:霞阳镇、沔渡镇、十都镇等15乡镇
*驻地:霞阳镇井岗西路
电话区号:0731(2009年7月1日长株潭并网)
邮政区码:412500
地理位置:湖南省东南部
面积:2031平方公里
人口:196652人(2008年)
方言:赣语、湘语、客家话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著名景点:炎帝陵、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酃峰、湘山公园、洣泉书院
火车站:炎陵站
车牌代码:湘B
代码:430225
河流:洣水、沔水
特产:魔芋、柰李、香菇、竹笋、腊肉
1、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炎陵县
地形地貌
炎陵县地形大势为东南高亢,西北平缓。最高处为酃峰,海拔2115米;最低处,洣水出境口,海拔116米,高差达1949米。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境的86.9%(其中低山7.15%,中低山24.8%,中山58.1%,中山山原9.85%)。此外,丘陵占7.71%,岗地1.55%,溪谷、平地仅4.3%。
水文
炎陵县长度在5公里以上或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9条,总长782公里,为洣水之源。由八面山及其支脉控制的斜濑水,长92公里,流域面积778平方公里;由万洋山和八面山支脉控制的河漠水,长86.6公里,流域面积912平方公里,两水在三河汇合为洣水,长6公里,往北流入茶陵。发源于万洋山的沔水,长56公里,流域面积508平方公里,经十都、沔渡流入茶陵汇于洣水。此外还有东风河,长12.6公里,往西流入安仁县永乐河。
气候
炎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2.1至17.2°C之间,平均太阳辐射86.6至105.1千卡/CM;,平均降雨量1761.5毫米,无霜期288天。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历史沿革
酃县据《水经注》:因县东有酃湖,水可酿酒而得名。炎陵县因“邑有圣陵”——炎帝陵——而得名。
炎陵县古属荆地,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西汉至南朝陈为茶陵县地。隋为湘潭县地。唐复为茶陵县地。南宋绍兴九年(1139)为茶陵军地。
宋嘉定四年(1211)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明嘉靖《衡州府志》谓“取古酃县为名”(西汉时曾于今衡阳市区东郊置酃县,东晋时废);清乾隆《酃县志》谓今县城有酃泉,因以为名。初属衡州,后属茶陵军,元属衡州路(府)。1914年~1922年属衡阳道;1937年、1940年分别属第五、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郴州专区,同年划安仁县云秋、草坪、大鹏三乡来属。1959年与茶陵县合并(有资料为1956年),1961年复置酃县属湘潭专区,1968年属湘潭地区。1983年后属株洲市。
1994年4月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55号)同意酃县更名为炎陵县。因境内炎帝陵而得名。
1996年,炎陵县辖4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王家渡镇、沔渡镇、水口镇、十都乡、下村乡、三河乡、中村乡、东风乡、平乐乡、石洲乡、龙渣瑶族乡、垅溪乡、城东乡、船形乡、塘田乡、策源乡。
2、行政区划
炎陵县辖6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1个国有农场、1个社会事务管理局,即:霞阳镇、沔渡镇、十都镇、水口镇、三河镇、鹿原镇、垄溪乡、石洲乡、策源乡、下村乡、中村乡、龙渣瑶族乡、平乐乡、船形乡、东风乡、大院农场、九龙社会事务管理局。
炎陵县行政区划
名称 | 面积 |
---|---|
霞阳镇 | 118.45平方千米 |
沔渡镇 | 124.8平方千米 |
十都镇 | 213.02平方千米 |
水口镇 | 200.09平方千米 |
三河镇 | 111.07平方千米 |
鹿原镇 | 143.98平方千米 |
垄溪乡 | 141.6平方千米 |
石洲乡 | 79.76平方千米 |
策源乡 | 179.63平方千米 |
下村乡 | 188.39平方千米 |
中村乡 | 108.94平方千米 |
龙渣瑶族乡 | 70.3平方千米 |
平乐乡 | 85.1平方千米 |
船形乡 | 101.0平方千米 |
东风乡 | 53.66平方千米 |
3、交通
炎陵县公路交通发达,衡炎高速公路、106国道贯穿全境,距京广铁路衡阳站106公里,距武广高铁衡阳东站98公里,距广州站620公里,距衡茶吉铁路井冈山站168公里。衡茶吉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国铁I级单线,正线数目为单线,预留双线,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h,预留200Km/h的平面条件,牵引种类为电力,规划运输能力客车30对/日,货运2000万吨/年。由电力牵引,牵引质量4000吨,建设总工期为3年半,即42个月。途经衡阳市珠晖区、衡南、安仁、攸县、茶陵、炎陵,穿越罗霄山脉,进入江西省井冈山站,东至京九铁路吉安站,正线全长291公里。炎陵站站场位于该县霞阳镇中团村,车站设到发线4条(含正线),基本站台、中间站和旅客进出站地道各一条,货场一处。衡茶吉铁路建成以后,南岳衡山、石鼓书院、井冈山、炎陵等旅游胜地将通过铁路与全国主要的城市相连,衡山、桂林、井冈山、炎陵等著名旅游风景区将连成一体,各地的游客将以更安全、快捷的方式到达各主要景区,使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从而带动和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4、经济
综合
炎陵县
第一产业
2013年,炎陵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4.66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牧业产值2.46亿元,增长2.2%;渔业产值0.11亿元,增长4.7%;服务业产值0.76亿元,增长11%。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5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9%;棉花种植面积0.002万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0.02万公顷,增长0.97%;蔬菜种植面积0.3万公顷,增长5%。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上年下降4%,棉花产量增长10%,油料产量增长2%,茶叶产量增长10.5%,水果产量增长0.3%,蔬菜产量增长8.6%。猪、牛、羊肉类产量增长14%,禽蛋产量增长6.3%,水产品产量增长0.96%。
第二产业
炎陵县九龙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城西3公里处,靠衡炎高速公路出口,106国道贯穿全区,园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硬质材料、纺织、玻纤、农产品精加工等产业群带。
2013年,炎陵县规模工业企业占78家,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亿元产值企业15家。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13.8%,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14.6%。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2.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6.7%。工业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7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利润总额2.1亿元,增长6.6%;资产利税率达20.7%,提高2.1个百分点。
2013年,炎陵县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1.8%。资质等级建筑业总产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利润0.94亿元,增长40.5%;房屋施工面积37.13万平方米,增长5.9%;房屋竣工面积30.34万平方米,增长13.9%。
第三产业
2013年,炎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按城乡分,城镇零售额11.85亿元,增长14.2%;乡村零售额2.29亿元,增长12.5%。按行业分,批发业0.24亿元,增长12.1%;零售业10.54亿元,增长13.2%;住宿业0.31亿元,增长25%;餐饮业3.05亿元,增长15.5%。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301.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1%;接待*入境游客0.62万人次,下降12.5%。实现旅游总收入15.02亿元,增长31.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4.87亿元,增长32.4%。
5、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炎陵县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70个,其中公办教育机构43个,民办教育机构27个。全县在校学生24006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普通中小学生18031人,增长2.9%;中等职业学校1008人,下降5.4%;幼儿园4967人,增长3.9%。全县专任教师1335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13年,炎陵县有科技机构1家。科技成果推广17项。其中,工业2项,农业7项,林业5项,畜牧水产3项。全年全县专利申请43件,比上年增长138.9%。全年授权专利42件,比上年增长16.7%。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12亿元,增长39.3%。
卫生事业
截至2013年,炎陵县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545张。卫生技术人员0.08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022万人,注册护士0.027万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13年,炎陵县体育场地有132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4.1万人,增长5.1%。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2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5个。
6、旅游
炎陵作为湘南地区一个边远县,工业企业比较少,绿色资源比较丰富。一是炎陵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炎陵县森林覆盖率达82.6%,空气负氧离子达13万个/立方厘米。全县有丰富竹木林业资源和水能资源,以松杉为主的活立木蓄积量就达到740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4100万根;水能蕴藏量达32万kw,可开发量达24万kw;二是炎陵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基础;炎陵县以生态为立县之本、发展之基,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2009年,炎陵县成功举办了2009′中华茶祖节暨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海内外道教界公祭炎帝大典、己丑年重阳公祭炎帝陵典礼等大型祭祖活动;在工业产业方面,炎陵县已形成了以纺织、新材料等为重点低污染、少耗能的工业产业链,对新上项目、新建企业,都经过“生态”审核,对企业进行生态评估,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停,大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低碳工业;三是炎陵奠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基础。炎陵县在2007年就决定开展生态县建设,并委托湖南农业大学编制《湖南省炎陵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炎陵县已被湖南省初步确定为“两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县。炎陵县的下村乡、策源乡、鹿原镇、三河镇4个乡镇获得“*生态乡镇”称号。
炎帝陵
炎陵县
主要景点有:炎帝陵殿、神农大殿、御碑园、碑廊、九鼎台、圣火台、牌坊、阙门、石雕祀像等。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也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东北部,距离炎陵县城45公里。1992年成立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更名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森林公园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6%,区内日照少、气温低、云雾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气候垂直变化大、是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是不可多得的避暑、休闲、疗养和探险的胜地。
主要景点有:落水源瀑布、珠帘瀑布、树抱石、黑龙潭、藏药洞、一线瀑、竹影泉声、石板滩、狮子岩、白龙潭、田心里、东坑瀑布、桃花桥、石板滩、龙潭天河、万阳河峡谷风光、神农飞瀑等。区内最高海拔2115.4米,为湖南省第一高峰酃峰(神农峰)。
湘山公园
炎陵县
主要景点有:湘山宝塔、湘山古寺、湘山门楼、知青阁、红军桥、五子庙、名人园、游泳池、游乐园、铁索桥、红军战斗遗址等。
洣泉书院
洣泉书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原名黄龙书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知县周仁魁重修,并拔官田充实经费,更名为烈山书院。嘉庆二年(1797年)酃县知县赵宗文增修斋舍,因县有洣水发源南境之根索岭下自东南流入西北,贯穿县境,于是取学者诚能如泉之涓涓不息,则百川学海无不可至之意,将烈山改为洣泉书院。
1928年4月中旬,*率部队从井冈山来到炎陵,迎接朱德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部队,*在洣泉书院后厅左厢房住宿、办公,亲自部署、指挥了接龙桥阻击战,掩护了朱德部队向井冈山转移。1996年洣泉书院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洣书院一直为炎陵县文化重地,昔日学子土人荟萃于此,人才辈出,正如洣泉之涓涓之不息,皆赖于此书院。
红军标语博物馆
红军标语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是经湖南省委、省人民*批准,并报中宣部备案的重点文化工程,也是炎陵县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中的重点子项目。博物馆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博物馆主体建筑,第二部分为文化广场,占地总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主体占地面积1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92平方米。红军标语博物馆,建筑造型独特,寓意深远,特色鲜明。共分三层,主要有序厅、8个展厅、贵宾室、多媒体室、会议室、办公用房、文物库房等。博物馆陈列的红军标语是从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至1938年2月(湘赣游击队)期间的标语。
梨树洲风景区
炎陵县
大院农场
大院农场位于炎陵东南边陲,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西麓,东接江西遂川,南与策源乡相邻,西、北与十都镇和江西井冈山市交界,距离炎陵县城46公里。年平均气温12.1℃,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11℃,森林覆盖率达96.6%。境内山清水秀、林木苍翠,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素有“小庐山”之称,是生态旅游、避暑休闲胜地。
大院农场内有连绵不绝的野生云锦杜鹃,面积约为2000亩;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院冷杉,属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在植物领域享有“生物活化石”的美称;300多年历史的盐茶古道,古道由近1亿块石板、石块铺就而成,整个古道都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群山峻岭间蜿蜒穿行,周边为一望无际的原始次森林;沿茶盐古道往大院农场方向走,有一座团仓山,山上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道观,距今已经有1200余年历史。当地人叫其铁瓦仙,原名为敕封的“团仓道观”;湖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山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灌丛湿地、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共生湿地1.24万亩,泥炭藓与金发藓共生沼泽化草甸有0.31万亩,其存活年代在1万年以上。
万寿宫
*、朱德第一次会师旧址——十都万寿宫。1927年10月,*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派何长工找朱德,同时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洲也派毛泽覃寻找*,相互寻找了四个多月。朱德听说*在井冈山,就经井冈山进发,*为掩护朱德部队,在炎陵县城西门部署了阻击攸县、茶陵反动兵团追击朱德部队的接龙桥战斗。胜利后,*去资兴,到十都。而朱德部队也来到炎陵的沔渡,得知*已到十都,又即刻赶到十都,两双巨手在万寿宫第一次握在一起,史称"朱毛第一次会面"。有了这两位伟人的会面,才有各路红军的会合,才有伟大的井冈山会师,才能有力量打败强大的敌人,星星之火才能燎原,井冈山革命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有*的诞生。
宋朝公主赵玉蝶墓
大宋皇族公主赵玉蝶,宋朝炎陵籍大将尹鹏飞原配夫人。墓葬位于酃县城东22公里的沔渡镇仓背村黄烟铺。筑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并立碑。墓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碑仍存三台九级拜堂遗迹。墓碑为青石质,碑文阴刻楷书:“宋司马平阳侯尹鹏飞翁元配长沙郡主赵玉蝶之墓”。在离墓地约300米远的107国道旁有“下马石”的碑刻和“下马台”的小地名。宋盛时,凡路过墓前的官员都得下马祭拜。北宋绍兴二年(1132)岳飞攻打曹成,由江西进入湖南,路过墓地特下马祭拜,并为其夫妇遗像合赞题词:“稽懋勋于华胃,宠被纶扉,谐佳俨于帝室,荣鹰翟翠……”这一题词仍保存在其中一块墓碑上。民间相传,1928年,*率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时,途经墓地,也下马步行到墓前凭吊。
2008年12月14日,赵玉蝶墓被株洲市人民*列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江家
炎陵县
桥头江家位于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现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井冈山西麓的水口镇,这是一个客家小镇,山水秀丽、民风淳朴。
1927年10月中旬,*率工农革命军来到水口时的驻地──桥头江家。水口桥头江家属清代建筑,为四合院式民居。正屋共两进,中间为天井,后厅为神龛,左右为住室,两边对称布局,用木屏风与厅屋隔开。保存完好,结构稳定。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40平方米。
龙渣瀑布
龙渣瀑布(又名白米下锅),位于炎陵县龙渣瑶族乡龙渣村东南,往瀑布的深处走,水声轰鸣,水烟雨雾当空扑面,清爽无比。愈往前赶,水声愈发震天,下到瀑布最底端,再抬起头来,只见滚滚溪水在数十米宽的瀑口争先恐后地粉身碎骨,骤然迅猛跌入的深潭中,溅起无数水珠,眨眼之间便化成了缥缥缈缈的云雾,随后又挤进一个深槽,奔腾着流向下游。
瀑布分三叠,“白米下锅”是最下面一叠,巨流直下,宛如一柄利剑直刺潭中,珠飞浪溅,彩虹高挂,令人叹为观止;其上两叠尤其壮阔,地势险峻,可望而不可及。
水口叶家祠
叶家祠在株洲市炎陵县境内,系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10月13日,*率秋收起义部队从浏阳文家市、江西宁冈第一次来到炎陵的水口。为稳定军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在*的主张下,从工农出身优秀战士中发展一批党员。不久,在水口叶家祠的阁楼上,*亲自为新发展的赖毅等6名新党员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第一次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实现了“党指挥枪”的战略思想。
中村周家祠
炎陵县
朱家祠
红一团团部旧址──朱家祠
朱家祠位于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水口中心小学内),始建于1880年,原为朱氏宗祠,1928年被焚毁,1931年在原址上改建学校,1968年当地*按朱家祠原貌修复。朱家祠为晚清江南祠堂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山墙,建筑面积654.64平方米,占地面积1558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5间,前厅有10柱支撑屋檐构成一天井,左右走廊各有木板梯直通阁楼。后厅有八角藻井。祠宇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氏族宗祠。1927年*率领工农革命军首次进驻朱家祠,派人到宁冈与袁文才、王佐取得联系,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八担丘
八担丘位于炎陵县中村乡中村村小铺头,保护范围553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中村,在团部周家祠右侧的一块稻田里——八担丘给部队上政治课。
何孟雄故居
*创始人何孟雄故居位于中村乡龙潭村何家组,始建于晚清时期,系江南民宅,当地俗称“何家大屋”,是何孟雄的老曾祖父何青云所建住宅,故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诉苦台
军民诉苦台位于中村乡中村墟头,是*当年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发动群众参加土地革命所在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