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凤
邓华凤,男,1963年2月出生,湖南沅陵人,苗族。民建*科教委员会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常委、经济与法律委员会主任。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人物简介
邓华凤
邓华凤:男,1963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93级农学专业校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科研部主任、中心副主任;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现任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中心研究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主任、民建*科教委员会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常委、经济与法律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其主要贡献为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
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中国青年科技奖。
先后荣获省优秀教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人物经历
1984年8月-1998年10月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水稻所副所长。
1984年湖南省安江农校毕业。
1988年8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士。
1988年8月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农艺师。
1996年8月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高级农艺师。
1998年11月调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1998年12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0年12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2年1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长。
2003年7月~现在中南大学隆平分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4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
2007年2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8年12月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
2010年7月任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3、任免信息
邓华凤与袁隆平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建国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4、研究方向
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工程: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理论;作物高产、品质、抗病虫、抗逆等主要性状的遗传、表达及这些性状改良的原理与技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方法,研究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改良与种子、种苗工程技术。种子产业化工程:主要研究作物品种改良,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及其配套技术。
5、科研成果
1.安农S-1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999,排名第一。
2.安农S-1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排名第一。
3.两系早稻八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排名第一。
6、工作分工
协助袁隆平院士主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联系院驻湘西州龙山县特色产业科技服务小组。
7、人物贡献
1984年湖南省安江农校毕业后,留校师从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和教学工作,1998年10月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为杂交水稻的发展,为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和我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7年,首次在籼稻中发现温敏核不育现象,经过认真鉴定和严格筛选,育成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安农S-1,这也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通过技术鉴定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该成果的贡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了利用温敏核不育系进行两系杂交稻亲本繁殖和种子生产的技术体系,使两系法杂交稻由设想变为现实。
②在长江流域早稻品质改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用安农S-1作基因源先后转育成香125S、810S、安湘S、田丰S、HYS等5个实用型早籼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出香两优68、八两优100、八两优96、田两优402、安两优25等优质高产早稻组合,较好地解决了长江流域早籼稻米质差、产量不高的难题,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③湖南、广东等省用安农S-1还育成准S、GDS-1、GDS-8等系列实用型温敏核不育系,配制出准两优527、粤杂122、粤杂889等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的正在大面积推广的优质超级杂交稻组合,特别是GDS-1/RB207小面积示范产量潜力达1000公斤。
④安农S-1温敏核不育性是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遗传行为简单,因而是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国内不少单位用其进行生态、生理生化、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发表了100多篇学术价值高的论文,取得丰硕的成果。
⑤安农S-1的育成不仅为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且为其它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甚至使某些难以做到三系配套的作物也能实现杂种优势利用,在理论和生产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⑥安农S-1的研究为我省粮食产量的提高和“湘米”品质的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以安农S-1为供体育成的系列组合在我省累计推广4225万亩,新增稻谷21.125亿公斤,新增产值25.35亿元。该研究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5年,选育出第一个实用型早籼温敏核不育系—810S,该研究获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用810S选配出长江流域第一个两系法杂交早籼组合八两优100,填补了国内空白。该组合已累计推广800多万亩,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该研究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调“中心”工作以来,协助袁隆平院士主持国家重点课题“国家早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工程”和“中国超级杂交稻选育”的研究,又选育出八两优96、八两优63、Ⅱ优640、新香优640、T优640、金优640、N两优1号和一个两系不育系N111S等已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曾为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领域重大专项“优质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课题和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领域滚动项目“超级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主持人,曾主持湖南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1项。
现正主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重大科研专项子专题各1项,为第一、第二期超级杂交稻的实现和大面积推广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交水稻》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杂交粳稻理论与实践》1部,主编《中国杂交粳稻》一书已交付印刷。申请农作物新品种保护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