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刘鸿儒

科普小知识2021-12-09 17:10:59
...

刘鸿儒,中国证监会的首任主席。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刘鸿儒曾大胆提出“中国要发展股票市场,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进入90年代初期,当中国股票市场违规交易泛滥、暴涨暴跌面临取缔之时,他向*承诺要探索一条*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道路,使得中国的的股票市场试点在争议声中被保留下来。

中文名:刘鸿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榆树

出生日期:1930年11月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

学历:博士

1、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

刘鸿儒,高级经济师。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1948年9月加入中国*。194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研究生学历。副博士学位。研究员。1947年为东北行政学院学员、组织干事。1950年任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班主任、教员、党总支部书记。1951年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员、党总支部书记。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研究生班。1953年为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教员。1954年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1955年赴苏联,入苏联莫斯科大学财政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任党总支部书记,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

1959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1960年下放任上海市南汇县惠南公社副社长。196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货币流通处、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196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综合处副处长。1971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任财政部办公室副处长、负责人。1976年在河北省固安县“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1980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后任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副理事长,198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9年任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第8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9届全国政协委员。*第12、13届*候补委员。著有《*货币与银行问题》、《*信贷问题》等。2012年3月29日,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2、个人经历


刘鸿儒

1930年,刘鸿儒出生于东北吉林省榆树县,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家境贫寒。刘鸿儒12岁那年,从黑龙江北安高小毕业,虽然成绩名列前茅,却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为求生计,刘鸿儒做学徒工,被招入日本开设的兵工厂的“劳工营”,成为一名小焊接工。因为年纪小,而且经常吃不饱,睡不好,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破旧的棉袄用铁丝往腰间一束,就跟在大人们的身后随他们一起干活。这一状况直到日本投降后。在刘鸿儒学徒时吃了很多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刘鸿儒又继续进入北安高中学习。后来因为参加土改革命,刘鸿儒没有全部念完高中课程。1948年,刘鸿儒来到哈尔滨参加工作,进入东北行政学院,在法律系做教学辅导和行政管理工作。这所学校后来与哈尔滨大学合并,成立了东北科学院。1948年随着解放军解放沈阳,这个学校名字又恢复为东北行政学院。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东北行政学院辗转迁到长春,改为东北人民大学,就是现在的吉林大学。1950年,东北人民大学为培养教师,决定选派刘鸿儒到中国人民大学做研究生。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鸿儒才正式接触金融,并开始与金融结下不解之缘。在校期间,刘鸿儒跟前苏联专家学习银行专业,一边学习一边也做助教工作。刘鸿儒的金融理论和金融研究在这个时期打下了基础,也开始了他人生一个新的阶段。1953年刘鸿儒从人民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东北人民大学,担任经济系副主任,教金融方面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刘鸿儒却深感自身知识不足,于是萌发了继续求学的念头。经过一番努力,1954年刘鸿儒顺利地考取了留苏研究生的资格,在经过一年俄语训练的准备之后,1955年踏上莫斯科之旅。

刘鸿儒先是在莫斯科大学经济系作研究生,学了整整一年的《资本论》。书是俄语版的,内容又非常专业,他感觉艰涩难懂,简直像天书一样,常常看得头昏脑涨。经过一番主动调整心态,变被动为主动,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请教。他以坚强的毅力跨越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学习终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来在前苏联的学习就得心应手了。为攻下《资本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7年,刘鸿儒在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做研究生,遇见到了*。1957年11月17日,*率代表团到莫斯科同苏联*谈判后,就来到莫斯科大学礼堂与中国的留学生代表见面。*对刘鸿儒为代表的研究生说了那段著名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当时像刘鸿儒这些留学生都是20多岁,听了*的讲话心情非常激动,给刘鸿儒留下最深的是朝气蓬勃、谦虚谨慎两句,这成为是青年人一生的座右铭。

在莫斯科大学学完《资本论》之后,由于担任刘鸿儒论文指导老师的是前苏联第一货币银行专家阿特拉斯教授,刘鸿儒就跟着转入导师所在的莫斯科财政学院,研究货币银行学。刘鸿儒在前苏联一共学习了4年,学会了很多礼貌和文化修养方面的知识,这些经历使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1959年,刘鸿儒通过研究生论文答辩,拿到副博士学位,回到北京。被中国人民银行给留下。刚参加工作时,刘鸿儒从基层做起,先是负责会议记录,做事认认真真地,每次会议都会把记录作好,从而获得了领导的肯定。后来他开始负责编简报,逐渐重要的讲话稿、文件都交给我起草。这之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任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刘鸿儒教授参与了广泛的社会活动。他现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战略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慈善总会副会长,中国国债协会副会长,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名誉董事长,四通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五矿龙腾科技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美国大中华证券公司首席顾问、荣誉董事长。刘鸿儒教授在教学及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任中国金融学院首任院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兼职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

3、工作经历

不详—不详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描述:三次率调查组,深入到深沪两地的交易网点实地研究对策。刘到体改委时间不长,分管财政金融改革、住房改革和股份制公司研究试点,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证券市场问题的研究。

1959年—1960年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

1960年—1962年上海市南汇县惠南公社副社长

1962年—1971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综合处副处长

描述:1971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1976年财政部办公室副处长、负责人

描述:1976年在河北省固安县“五七”干校劳动。

1977年—1980年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1980年—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1992年—1995年中国证监会主席

1993年—2003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至今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

4、任期内股市大事件


任期内大盘走势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2年11月深宝安第一家境内发行转债上市公司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1993年4月22日《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1993年6月29日青岛啤酒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8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9月30日第一例股权收购案:中国宝安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普通股超过5%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3月14日刘鸿儒在上交所第四次会议上宣布“四不”救市政策

1994年4月棱光股份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陆家嘴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哈岁宝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俗称“三大政策”

1995年1月3日开始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史称“327国债风

5、股市书九大推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刘鸿儒曾大胆提出"中国要发展股票市场,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进入90年代初期,当中国股票市场违规交易泛滥、暴涨暴跌面临取缔之时,他向*承诺要探索一条*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道路,使得中国的的股票市场试点在争议声中被保留下来;在1992年深圳"8·10"认购证抢购风波后受命组建中国证监会,并担任了中国证监会的首任主席。

【1990年】力挺中国股票试点救中国股市于生死一线

1990年5月,一直处于自发状态的股市一夜之间突然*起来。股票热引起高层人士的关注和争论,深沪两个股票市场面临被*部门撤销的压力。

时任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的刘鸿儒奉命,三次率调查组,深入到深沪两地的交易网点实地研究对策。刘到体改委时间不长,分管财政金融改革、住房改革和股份制公司研究试点,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证券市场问题的研究,照他后来的说法,"我在中国人民银行干了10年副行长,主要抓金融*改革,可以说其他方面都有框架了,唯独资本市场还没有闯出一条路来,所以我决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刘鸿儒选择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也选择了刘鸿儒。当时,高层中有种声音,认为股票市场是搞私有化,不能继续搞下去,主张取消深圳、上海的试点。在珠海特区10周年庆典会的主席台上,*同志跟刘鸿儒打招呼,约他在回京的飞机上谈话。从广州到北京,飞行两个多小时,一路上,*间,刘鸿儒答,田纪云、*等*负责同志都在场。*就他所听到的各种议论问刘鸿儒,问得很认真,记得也很仔细。刘鸿儒根据调查结果逐一作了回答。汇报到最后,刘鸿儒说,股票市场的试点不能取消,可以暂不扩大,但不能撤。如果撤,对外发出的就是一种后退的信号,对改革形象影响很大。讲到这里,他表态道,"江总书记,请您相信,我们这些老*员不会在中国搞私有化,我们会有办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的资本市场发展道路;当然,我们没有经验,也许会走一些弯路,但不要轻易地给我们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搞私有化的政治帽子。否则,谁都没办法搞改革试验。"临下飞机时,*说:"股票市场的试点应该保留下来,继续试验,暂不扩大。"中国的股票市场度过一次劫难。尽管后来刘鸿儒一再谦虚地说,"保留这片改革成果,是党*的英明决定",但知情人士都说,是刘鸿儒影响了*的决策,在关键时刻救了中国股市。

【1992年】*“钦点”刘鸿儒任首页证监会主席

1992年,在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在国务院的指示下,体改委联合有关部委制定了13项股份制试点配套法规,随后,各地股份制公司很快发展起来,新一轮股票热在神州大地涌起。当年8月,深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8·10事件",因抢购股票认购证引发群众闹事、围攻市*。国务院紧急采取措施平息以后,决定成立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机构,由此产生了13个部委成员组成的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另外再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监管和决策的执行。  

谁来出任第一任证监会主席?不少人建议由刘鸿儒出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证券委主任*找到刘鸿儒,让其担任证监会主席。*在上海当市长时,刘鸿儒调查研究证券市场,曾找他共同研究过许多问题,后来在其他一些事情上刘也作过朱的"参谋",相互比较熟悉。*找刘鸿儒谈了几次,刘当时感到有一定压力,但成立证监会的事情比较急迫,最后答应了下来。刘鸿儒当时曾这样讲,这项工作是火山口,实在要我做,时间也不能长,一旦机构建立、市场稳定、规范确立之后,我就离开这个口。果然,1995年3月,到了年龄的刘鸿儒毅然决然地从证监会主席岗位上退下来,不过,"火山口"的说法却留传下来。  

甫一上任,刘鸿儒就跟证监会的同事讲,我是第一任主席,我们第一届的任务就是开荒、修路、铺轨道,把这些事情做起来,任务就算完成了。如果道路和轨道没有建好,要想跑快车,肯定要翻车。他说,在证券市场上开荒、修路、铺轨道,必然会非常辛苦。证监会的工作是最敏感的工作,犹如坐在火山口,大家都要做好思想准备。股票价格猛涨,上面会有意见,担心出事;股票价格猛跌,下面会有意见,老百姓不干;不涨不跌,所有人都会有意见,因为你搞的就不是市场了。但是,大家不要害怕各种责难,要有为事业奋斗的精神,严格依法监管,勇于开创局面。刘鸿儒回忆说,上任伊始,他主要是抓三个问题:规范市场、培养人才、内部管理,特别注意的就是监管机构人员不能出问题,反复教育。

【1992年】颁两法规在规范中发展

新建的证监会,百业待兴,一切工作都得从零做起。没有办公场所,就租了保利大厦的两层作临时办公室。财政部拨款不够用,就向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和另一家公司借了两笔钱,后来用收取的监管费还了这两笔钱。根据*"证监会的人要少而精"的意见,当时编制为100人,刘鸿儒在任期内始终控制在这个规模以内,没有搞后勤队伍,不搞自己的食堂,也没有车队,人少的同时,强调一个"精"字,当时的核心思想是"专家治市,廉政为本"。

当时,由于股市发展规模受到政策限制,刘鸿儒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强化规范、防范风险上,当然救火工作也没少做,但目标很明确,把市场风险降低到最小。先是《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炉,后是《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问世,这些法规在以后的若干年为证券市场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提起此事,刘鸿儒认为,这是他担任证监会主席的主要贡献之一。

【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

98年12月29日,《证券法》通过,周正庆功不可没。到98年底,证监会颁布实施250多项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2001年】留下了股权分置的问题

刘鸿儒感叹说,"从此留下了股权分置的问题,但这在当时是为了保留和推进股份制与股票市场不得已而为之。"他说,有的年轻人不了解历史背景,说国有股不流通的设计是不对的。在1990年股票市场生死存亡的关头,是把改革推进下去,还是停止试验,关键在于担心私有化。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只能用机械的国有控股比例来解决。股份制和股票市场的改革保留下来了,但也留下了国有股流通的难题。他认为,这些年里是有机会解决这一问题的,但丧失了。比如说,1996年,股市涨幅过高,他曾建议放出~批法人股上市流通,调节供求,既能疏导股市又符合市场原则。这个方案虽然没有通过,不过,在刘鸿儒看来,这个问题再难,也没有*要不要发展股票市场难,大问题都解决了,国有股流通不难解决。其中,关键是尊重市场规律,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

6、刘鸿儒教育基金会


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简称刘鸿儒基金会,英文名称LIUHONGRUFINANCIALEDUCATIONFOUNDATION),成立于2006年11月,现全职员工8人。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校友发起,以刘鸿儒教授的名字命名,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致力于“教育、智库、公益”,推动中国金融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2011年,刘鸿儒基金会成为5家荣获“北京市4A级社会组织”的基金会之一。

7、主要著作

《*的银行信贷问题》(刘鸿儒与玉兰合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64);《*的货币与银行问题》(中国财经出版社1980);《漫谈*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中国金融*改革问题研究》(同前1987);《金融调:控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经济大辞典·金融卷》(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中国金融百科全书》(主编之一,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87)。合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黄金》(中国财经出版社1965),等书。在《红旗》、《人民日报》、《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140余篇。

8、精彩语录

“中国的转型是解决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北京CBD国际金融研究院名誉院长刘鸿儒指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要转型,但是中国和外国不同,人家是提高竞争力的问题,我们是解决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质量市场稳定的基石” 

他说,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研究了国际经验和教训;二是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从国有企业改组转型过来的,私营企业上市公司也是家族企业,所以必须强化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素质。

“基金销售不能搞银行垄断”

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在第九届中国证券基金投资国际论坛上指出,基金业的销售渠道因长期被银行垄断,致使基金业对银行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由此给基金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制约。  

最近市场调研过程中,一些基金管理公司向刘鸿儒诉苦,说外界媒体报道基金公司如何大赚资本市场的钱实在冤枉,实际上,“赚取的大部分都给了银行,包括明的和暗的”。  

刘鸿儒认为全国的基金销售渠道全部交给几家银行是“不合适的”,尤其是业务交叉。他强调说,中国目前情况下,业务交叉的发展使得银行垄断行为更加严重,大客户资源在银行,账户在银行,钱在银行,银行机构网络又遍布全国。面对如此强势的垄断霸主,中国的基金业和证券业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在这种市场高度垄断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将失去效力,中国基金业发展也将因此遭遇波折。刘鸿儒因此呼吁中国监管部门一定在控风险,严审批的同时,着重研讨一下基金业的未来。

“我的任务是开荒、修路、铺轨道”

刘鸿儒曾说,我是第一任主席,我们第一届的任务就是开荒、修路、铺轨道,把这些事情做起来,任务就算完成了。

“我一生的重大转折,是啃下了《资本论》”

作为中国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认为在苏联的学习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而当初啃下《资本论》,在他的一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到他后来的工作。

“股票市场价格猛涨,上边有意见,怕影响社会安定;股价猛跌,下边有意见,怕被套牢”

股市发展关系千家万户的投资者,刘鸿儒说过:“股票市场价格猛涨,上边有意见,怕影响社会安定;股价猛跌,下边有意见,怕被套牢;不涨不跌,所有人都有意见,人家会说你办的不像市场。”因此,他一直致力于防范股市风险。

上一篇:范日旭

下一篇:刘化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