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桥乡
凌桥乡是淮阴县辖乡。1983年建凌桥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公路通县城。辖凌桥、李庵、毛湖、三堡、磨盘、二堡、徐圩、泗河、西金圩、豆瓣集、周庄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等。农民人均纯收入: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化农业发展,推广新品种、新科技,提高良种统供率,推广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70元。
中文名称:凌桥乡
行政代码:320804203
身份证前6位:320804
长途区号:0517
邮政编码:223001
隶属政区:淮阴区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苏H
辖区面积:36km2
人口数量:约1.6万人
人口密度:444人/km2
1、地方简介
凌桥乡
凌桥乡位于区境西部,东隔淮沭河三十孔大闸与王营镇相邻,南隔京杭大运河与吴城镇、码头镇相望,西北紧邻盐徐高速公路与三树镇接壤。东西距12.5千米,南北距6千米。辖凌桥、许渡、鑫联、新堡、豆办集、三堡、夏家湖、双闸、李庵、毛湖、泗河11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乡*驻凌桥街,距城区20千米。劳务输出: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狠抓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竞岗能力。全年共培训750人次,新增输出1210人,全乡共有10200余名农民在外务工。
2、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凌桥就有蒋集、三树、杨庄的的腹地之称。明末,此处只有七、八户人家,称凌家庄。庄北约200米处有一条东西小河,河水终年不干,行人非常不便,清康熙年间,有凌姓在此集资建桥,称凌家桥。1920年,庄主凌效甫协同四周绅士在凌桥建街兴集,以桥名之,故称凌桥。凌桥原属淮阴县第四区。建国初期属三树区,1957年撤区并乡后属三树乡,1958年为三树公社永丰大队,1964年为杨庄公社凌桥大队。1983年9月,将杨庄乡的豆办集村、西金圩村、泗河村、凌桥村,蒋集乡的磨盘村、徐圩村、二堡村和三树乡的毛湖村、三堡村、李庵村等10个边远村划出设立凌桥乡。1996年,凌桥乡东与杨庄乡接壤,西隔大运河与南吴集相望,北与三树乡相连,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凌桥、李庵、毛湖、三堡、磨盘、二堡、徐圩、泗河、西金圩、豆瓣集、周庄11个行政村。2000年,将原杨庄乡淮沭河西边的夏家湖、闸西、金圩、湖心、许渡、双闸、盐河7个村划入凌桥乡。
3、行政区划
凌桥乡区划
凌桥乡
320804203200210凌桥村委会
320804203201220许渡村委会
320804203202220鑫联村委会
320804203203220新堡村委会
320804203204220豆办集村委会
320804203205220三堡村委会
320804203206220夏家湖村委会
320804203207220双闸村委会
320804203208220李庵村委会
320804203209220毛湖村委会
320804203210220泗河村委会
320804203500220原种厂生活区
4、农业发展
凌桥乡现代农业项目
凌桥乡现代农业项目由查尔斯控股(中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位于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总投资约3亿美元,规划项目用地10302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区,约占项目区的85%;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研发区;青少年体验区;农趣闲娱区和办公生活区。
5、地方特产
银鱼
银鱼
银鱼俗称面糊鱼、面鱼;然而银鱼又称“脍残鱼”,却是鲜为人知的了。因为它细而如脍而得名。食银鱼,当是新鲜的最好,刚起水的银鱼漂净,氽入开水打上几只鸡蛋,撒上几撮用油煎过的葱花,再滴上几滴烧酒,青白黄间于一色。鲜而不腥,滑而不腻,可谓清腴可口,能和鲈鱼相媲美。每当鱼汛一到,金湖鱼市上的水鲜银鱼到处可见,这个昔日皇家独享的贡品,现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在银鱼王国里,金湖境内洒火湖所产的银鱼最上品,他比长江银鱼体积小而晶莹,比太湖银鱼肥美而膏腴。口感更清爽,幼儿食而无忌。
淮阴黑猪
淮阴黑猪肉质上佳,口感劲道,香滑美味。在经过改良和杂交培育之后,它的美味更是妙不可言。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记者,深入了解淮阴黑猪肉的独特所在。
玉米山芋粥
五、六口之家一顿,用二斤玉米放在煨罐中,放进漫过玉米头的水,放进锅内,利用煮饭后的余火围起来,约三、四小时即浸透,玉米因受热吸足水份呈饱满状态,然后用水磨磨成糊浆。磨时用勺子每次舀10粒玉米左右,间隔不停地从磨眼中倒进去,随磨盘的转动,糊浆落入磨桶中,磨完后,用少量的清水刷磨盘及桶,将所有糊浆收集到盆中待用。铁锅中放入约大半锅水,用柴火烧沸后,将盆中的糊浆下进三分之二,用勺搅动,使糊浆溶进整个沸水中,并防止滞底。烧沸后,视其稀厚情况,再将另外的三分之一糊浆用勺沟进去,不停地搅动,如厚就放适量开水进去,如稀,就再沟点糊浆进去,搅动烧开。将事先洗好的山芋四斤左右,改刀成段掺进粥中,再搅动烧沸,用勺子柄牙好锅盖,片刻后,拿去勺子盖好锅盖,保持锅膛内的余火,焖二小时即熟。盛熟上桌时,每碗夹山芋段二、三块。用萝卜干或咸菜,或豆酱搭着吃。此粥用于早、晚餐。特点:柔腻润滑,甜美适口,食后畅胃气,生津液。
6、附近景点
韩信故里
韩信故里
淮安市的码头镇,据传是“汉初三杰”中韩信的故里,距新淮安20公里。是一个历史古镇,在秦代就已有此郡名楚州,现恢复其原貌杂。原址为码头镇小学,韩信年轻时曾受胯下之辱,据当地四十多岁的人讲,他们小时候在学校旁边还有一座胯下桥,十几年前桥没有了,但在一堵墙上还写着“胯下桥”三字,2003年初这堵墙也没有了,听当地人说“胯下桥”就在图上建筑的右边。但是在老淮安市也有“胯下桥”遗址。
惠济祠
惠济祠,是古淮阴一座著名祠院,位于码头镇北二里许,紧靠运河、二河、张福河交汇处。该祠原名“天妃庙”亦称“铁鼓祠”,俗称“奶奶庙”。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乾隆16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建行宫于祠左,圣命重修,仿内府坛庙修葺并改名“惠济祠”,该祠故有皇居之美。占地约58亩,由祠前三间日柱牌楼至行殿共8间。祠高居重岗之上,地势如脊,三面环河,漕河寺三日而行,旧时每届岁朝和农历四月初七供奉妈祖庙会,各地来祠烧香者以万计。此庙于“*”间遭到破坏,仅留下御制重修惠济祠碑一座。祠虽无存,然南来北往船民和一些善男信女供奉祠神仍心切。该祠在海内外香客中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现虽祠之实体无存,但上香者仍源源不绝,其中不时有日、韩等国友人前来上香。
胯下桥
胯下桥位于淮阴县码头镇码头小学大门外东南角数十步,是古淮阴县治所在地的繁华市中心。面北有小沟通胭脂塘,沟上架筑小桥。原址有圈门,门前有碑,上刻“韩信胯下受辱处”,现遗址只留条石。明万历年间,好事者将古迹移至淮安座城,现淮安市内尚有“胯下桥”牌楼存迹。"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轻时曾受过"胯下之辱",这故事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知。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淮阴屠宰市场中有全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剑,其实内昼十分胆怯的。"罢见韩信没有反应,这个年轻人得意地看看围在四周的人,又对韩信说:"你舍得死,就用剑来刺;舍不得死,就从我两腿间爬过去!"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对方,最后决定伏下身子,从对方的两腿间钻过去。满街市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太胆怯了。若干年过去了,韩信终于实现了自已的抱负,得到了刘邦的重用,封为齐王。他衣锦还乡,不但没有为难曾经当众侮辱过自已的屠中少年,反而让这恶少做了城中一个捕盗的小官。后看到韩信有如此大的气量,深为佩服,于是在他当年受辱的地方树立了一个牌坊,以表他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