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吴起对楚国功劳那么大,为什么最后还是惨死?

科普小知识2022-01-26 10:42:25
...

说到吴起对楚国的贡献想必大家都知道那是没有人能比的,但是在历史上好像但凡是对自己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最后的下场都不怎么好呀,然而这位叫吴起的人好像也是这样的一说了,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吴起对楚国的贡献那么大,为什么到最后还是惨死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吴起对楚国功劳那么大,为什么最后还是惨死?

在中国古代史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功臣被杀的记载,而被杀的原因多半都是功高震主,说白了就是让皇帝内心产生了不安感,被杀也是必然。这不仅是权力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了。人人都有危机意识,权力越大地位越高的人危机意识则更强,高高在上的皇帝更是如此。相反,拥有的越少的人其危机意识则越弱,比如乞丐,我们经常看到乞丐随便捡一些东西吃饱之后靠着墙就睡了,而且似乎无忧无虑,但是换做平常人那就不同了,比如我们会担心捡来的食物是否干净,靠墙睡是否会着凉,等等。而乞丐不会有忧虑或危机意识,主要是因为他本身就一无所有,所以他也就无牵无挂无所担心失去什么了。这刚好与皇帝杀功臣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不过在战国时期,有一位牛人,他倒是没有让皇帝,实际应该是国君产生危机意识,而是让楚国的权贵们产生了危机意识。让一群人产生危机意识比让一个人产生危机意识更可怕,因此,这位牛人得到的结局也极其悲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牛人,以及他功劳卓著却为何惨遭杀害,他到底是动了谁的奶酪,而曹丕又是如何用16个字就说透其中原因的。

此牛人即名将吴起,说起吴起,我们就会想到“常胜将军”或《吴起兵法》这样的一些符号,那么史载中的吴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吴起出生的时间是战国初期,他是卫国人。卫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还是很出人才的,比如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和李悝、战国时期最厉害的大商人吕不韦、孔子的得意门徒子路、战国四大刺客中的荆轲和聂政等,他们都是卫国人。

不过吴起这个人的人生很有戏剧性,他出身巨富之家,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来看,家财万贯就该幸福知足了。但吴起偏不,他热衷的事业不是坐在钱堆里经商或享受人生,而是登入庙堂辅佐君王成就天下霸业。但是当时想步入政坛,也是需要门路的,不是你说你行就有人用你的。吴起为此花费了很多钱去走路子,但是结果搞得家资耗尽也没有搞来一官半职。吴起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嘲笑,史载吴起非常羞愤,拔剑杀掉了三十多个嘲笑他的人。哎妈呀,真是无毒不丈夫,吴起这心志真是够坚硬的。

吴起杀了人,那是犯法的,为了躲避抓捕,他当然得跑路了。不过在跑路之前,吴起扑通一下跪在母亲的膝前立下誓言,他说:“母亲,请相信我,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如果我做不了卿相,我就绝对不回卫国。请恕孩儿不孝,母亲,您多保重,儿告辞了。”

吴起离开了卫国后,就寻思如何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当时儒学名气极大,吴起就投奔到孔门曾申那里去学习儒术。但是后来吴起的母亲去世了,有人给吴起捎来了信,但吴起因为当年的誓言坚决不回卫国。可是一向重视伦理道德的孔门曾申却有意见了,他认为吴起是个不孝之人,而孔门以忠孝为本,岂能容留不孝之弟子?因此把吴起驱逐了出去。

吴起心中仍然只有自己的梦想,而此时他也发现儒术虽然听起来很好听,但是并不适用于当时战争不断的诸国,因此他就干脆抛弃儒术,改学兵法。吴起天生将才,在兵法上悟性极好,造诣很深。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先后在三个国家工作过,第一个是鲁国,第二个魏国,第三个则是楚国。

吴起对楚国功劳那么大,为什么最后还是惨死?

吴起在来到楚国之前,已经很有名望了,他在鲁国时,受到鲁穆公重用作为主将击败了齐国的大军。他在魏国时,立下的功劳极其显赫,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又以五万新兵打败了秦国五十万的大军。创立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魏武卒,或叫武卒制。但是吴起后来投奔楚国之后,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吴起在楚国将干出更大的事业,但是他也将在这里让自己的人生在辉煌时刻落幕。

此时的楚国是个弱国,或者说三晋强大,对楚国构成的威胁极其严重。三晋和楚国打过好几仗,楚国方面惨败不断,而且丢城失地,损失惨重。最后楚国已经无力招架,被逼到了只能用重金作为条件来联盟秦国,方得以缓存。而就在楚国危难无比的时刻,上天给楚国送来了一员天神般的奇才,即吴起也。当时楚悼王兴奋异常,以非常高的规格接待吴起,还任命吴起为楚国令尹。这个令尹可不是个一般的官,根据史载,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最高的官职即令尹,令尹的权力有多大呢?这么说吧,这个官职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楚国国君之外,令尹就是楚国最高长官,而且是军政集于一身。对于吴起来说,做了楚国令尹,算是实现了他离开卫国时对母亲发下的誓言:不做卿相,誓不回卫。

那么吴起既然做了令尹,那就要干出点成绩给楚悼王来看。他究竟做出了那些成绩呢?按照史载的情况来看,吴起的功劳之大,主要体现在两个大方面:第一是变法,史称吴起变法。第二是在军事方面。

吴起变法对于楚国的效果不亚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吴起变法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制定法律,在法律面前,无论贵族还是百姓,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二是对封君的贵族利益进行了重新分配,目的是保护楚国的国家利益;三是裁员,降薪,目的是节约国家的财富,然后用来富国强兵;四是强化宣传,凝聚官民人心,增强国家的荣辱意识;五是建楚国新都城郢。

吴起变法对于楚国的效果极其明显,商鞅变法使弱秦变强秦,吴起变法也同样使得弱楚变强楚。在吴起变法实行之后,楚国面貌焕然一新,很快就强大了起来。而楚国强大最直观的表现则是军事上的不断成功:第一方面是开疆拓土,吴起变法后的楚军很强大,南征百越,连战连捷,疆土一下开拓到了洞庭湖一带。第二个方面是楚军在对外战争上的强悍,击败了当时的强国魏国大军,引起天下诸侯的刮目相看。

有史学家做过推测,如果吴起在楚国的变法能够延续下去,那么最后统一天下的到底是秦是楚,就成了未知数。可惜的是,吴起没有商鞅那么好的命运,因为楚悼王死得早,吴起就失去了变法的后台支持。不仅如此,他还在楚悼王去世的时候,被楚国贵族趁机杀掉,并且死后尸体又被车裂。

吴起对楚国功劳那么大,为什么最后还是惨死?

那么吴起对于楚国而言,功劳如此巨大,为何却得到这样一个惨剧?数百年后曹丕在一首名为《煌煌京洛行》的辞赋中对于吴起之死用16个字进行了说明。即“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这16个字的意思大约就是吴起这一生总是与灾祸同行,而他本人则总是心智偏差(为达目的有点不择手段)、而寄希望过大或对自己要求过高,而你看他做西河守将时多么勇武强健,杀得虎狼之师秦军狼狈不堪,但是到了被楚国贵族射杀时又表现得多么懦弱和可悲啊。

其实曹丕这16个字评价还是极为准确的,吴起本人的经历也确实如此。他为了谋得功名,杀过两次人,第一次是杀了嘲笑他的人,第二次是为了取得鲁国老板的信任,竟杀了自己的妻子。这两处行为就足以说明吴起在心理上的“智小”。此外吴起在楚国搞变法,虽然成效显著,但同时也有急功近利之嫌,为了急于显示功劳,而忽略了贵族们的情绪,则暴露了他在政治上的“智小”。这正是“智小”之心难撑“谋大”之局。

此外作为一员百战百胜的名将,本该有勇烈的气概或气节,但吴起在临终之时的表现却令人叹息。他因为搞变法动了楚国贵族们的奶酪,贵族们都对他恨之入骨,遂就趁楚悼王去世之际射杀吴起,而吴起为了活命,就逃到楚悼王的尸体旁边,拔出箭扎在楚悼王的尸体上,然后大呼别人射楚悼王,这种行为真的是太有失气节了。首先楚悼王对于吴起而言,那是有知遇之恩,正因为他对吴起的保护和重用,才成就了吴起在楚国的成功。但是吴起“伏尸何劣”的行为,实在是对楚悼王的大不敬。难怪吴起死后,还被楚国贵族们再次对他的尸体进行“车裂之刑”。总的来看吴起,在军事上,他是当之无愧的名将、军事家,但在政谋上和德行方面,却差强人意,甚至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