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超载:环境不能承受之重
8月8日,地球迎来了今年的“生态超载日”。这一天的到来意味着人类已经耗尽了地球在这一天之前一年到头可以生产的自然资源。此外,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超过了森林和海洋的吸收能力。捕鱼和砍伐树木的强度也阻碍了自然的及时恢复。
一些环境专家警告说,地球的“生态超载日”来得越来越早。200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是在9月下旬,但今年已经提前到8月8日。然而,提出这一概念的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去几年来,地球日历上“生态超载日”的攀升速度已经放缓。
概念陈述
“生态超载日”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伙伴,国际非*组织“全球足迹网络”发起的。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生态足迹项目经理陈伯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全球足迹网络”可以追踪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和支出,就像银行报表可以追踪收入和支出一样。具体计算方法是通过对时间和资源消耗趋势的粗略估计,用接近科学的方法计算人类对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支出)与地球生态承载力(收入)之间的差异。“生态超载日”的到来是人类在一年内开始入不敷出的时间标志。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解释说,生态超载的概念与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等概念密切相关。“生态承载力是指当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够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水平上支持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它也可以表达为当地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水平上所能提供的生态系统空间,即生态服务的供给。”
生态足迹是指提供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系统空间,即生态服务消费。能够持续提供资源或吸收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理空间,是指维持一个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能够容纳人类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区域。
“生态超载日的计算是为了比较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耗(生态足迹)。如果供给大于消费,这个地方就会有生态盈余。另一方面,如果消费大于供给,那么这个地方就会超载,成为生态赤字。”闵晴雯说。
生态危机
一些国际专家表示,“生态超载日”的到来表明,今年人类已经耗尽了自然资源的供给,对土地、树木和鱼类的开发和捕捞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的生产能力。
此外,组织此次调查的“全球生态足迹网络”表示,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生态超载率最高,这两个国家的肉类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更大。碳排放是地球透支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人类对自然的需求中,也被称为“生态足迹”,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60%。
“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而是这种状态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全球足迹网络主席马蒂斯·瓦克纳格尔在公开场合说。尽管我们深陷赤字危机,但我们仍未采取任何措施回到正轨。“目前,全球人口每年消耗1.6个地球的生态资源,到2030年将达到2个地球。到本世纪中叶,将需要3个地球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理性地看待它
尽管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确实紧迫,但闵庆文认为,人们应该科学看待“生态超载日”。
“应该指出,人们生活的地域空间与实际的生态空间并不完全相同。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和技术进步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消费,目前的核算方法还不成熟。例如,根据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一个地方的结果往往与使用其他可持续性指标获得的结果大相径庭。“生态超载日”的概念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消费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至少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闵晴雯说。
上一篇:地球超载日大幅提前
下一篇:美对“*国”发起网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