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鹿鸣:钟情一生为教学
吴队
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理想。然而,很少有教师能在这个平台上坚持到77岁,更不用说终身在教学领域获得“大满贯”:2001年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获得首届全国教学名师,2005年和2009年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中国教育大学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特别贡献奖。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吴就是这样一位教师。
2016年9月,吴逝世,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平台上线哀悼。当时,全国各地受吴教导的学生纷纷留言,连30多年前听过吴讲学的人也不例外。
在学生眼中,吴是一位有着洪钟那样的嗓音、充满激情、乐于助人的教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
" 77岁的吴先生仍然坚持给本科生讲课."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吴的亲密弟子张祖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吴一生致力于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他一直希望把自己毕生的积累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2013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始进入我国。吴敏锐地感觉到,大规模的网络教育将打破大学的“墙”,造福更多的人。同年,吴开始录制他的第一个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并于2013年正式推出。这是国内机械设计的第一个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推出的第一个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7年12月,《机械设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他在这个庞大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中讲述了他的整个机械设计生涯."吴去世后,机械设计教研室按照吴生前的计划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2016年,在吴的影响下,张祖涛、罗冰冰、潘亚佳等团队教师想出了将多年指导科研竞赛的经验记录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的想法。据了解,当时中国高校MOOC平台上的2000多门在线课程中,没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课程。为此,吴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团队专门致电中国大学MOOC负责人,介绍团队在引导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并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纳入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计划。电话那头,负责人听到张祖涛激动地说话。他被要求录制“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因此,在录制了第一个样本后,它非常受欢迎。这个录音是8个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
“那一年,我们要么录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要么录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回想起来,仅仅是20年来接触到吴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就促使他每年录制8个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二等兵罗记得,2012年,年近80岁的吴连续两个月每天录制一个大规模的网上公开课,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多。“为什么我们年轻人不投资?”
在教育部2018年12月公布的第二批全国精品网络公开课名单中,吴弟子团队教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八门大型网络公开课入选。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继承,这需要世代积累,尤其是在高校。在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学习期间,吴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射影几何的教授和教授力学的孙教授都是吴的老师。这些教授是学校乃至全国著名的大师。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孙为吴开了一个“小厨房”,开始在教授的科研团队里进行基础科研训练。由教授的投影变换训练了吴的敏捷思维。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教诲为吴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所以当他获得第一位全国著名教师的称号时,他被这些老师所感动。“百年名校有一大批名师,但我很幸运,获得了这个荣誉。”
西南交通大学有着123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是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也是交通大学最早的两个源头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积累了本科教学的传统。
在张祖涛看来,同为兄弟的罗炳兵可以步吴的后尘,坚守本科教学的第一线。一方面,他受到这种文化遗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受到吴的慷慨激昂的人格魅力的影响。
当吴小姐77岁时,她在一楼,在二楼也能听到她的声音张祖涛说,尽管吴当时才20多岁,但他的乐观、豁达和对教学的热情并没有减少一半。
20多年前,张祖涛和罗迪毕业时面临着各种职业选择。吴对他们说:“我觉得你们两个还是比较适合当老师的。”吴在他的弟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激情和能量的影子。
“我们一直受吴先生的影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吴先生对本科教学的精神和热情。”吴的弟子们都坦率地说,他们将坚持教学之道,“传承这种精神”。
西南交通大学的校训是“勤奋学习,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忠诚宽容。”吴一生所追求的教书育人理想,无非是交通大学学生对勤奋学习、忠诚宽容的执着追求,以及在鼓励教育、鼓励交流的不懈追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