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原创与引进的差距何在?
困境
业内人士一直抱怨原创科普书籍不是任何人写的,也不好看。这些仍然是原创科普创作和规划的最大困境吗?还是我们都错了?
原创科普图书的选题和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出版商关注的焦点。然而,原创科普书籍目前面临的困境远不止是没有人写它们,而且它们也不好看。国内先锋原创科普杂志《青年》的执行主编阮健认为,有必要对科普书籍有一些基本的理解,包括为什么要理解科学。科学和日常生活之间有什么联系?基础教科书提供的科学培训是否足够?科学往往是领先和先锋的。我们如何用一种容易理解和吸引人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知识?现实是“整体环境仍然浮躁,下沉较少。尽管追求单品效率已经被谈论了很多年,但许多出版机构仍在继续以低价大规模生产图书。”
“高质量的科普书籍现在仍然很少。即使有些销售仍然可以接受,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蒲公英儿童图书馆的主编严小玉认为,很少有人对高质量原创科普书籍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例如,作者团队——不仅要有科学背景和人文视角,还要增加儿童的兴趣,但这样的作者并不多。内容的视角和切入点更多的是追求完美,而不是有趣和有趣。在表现形式上没有足够的突破,更多的是模仿国外优秀作品,即没有足够的创新。虽然这些作品在出版后也广为宣传和销售,但这种原创性实际上是以版权为代价的,这是值得思考的。
海豚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图画书图书馆合作,于2015年底推出了原版儿童科普图画书《这是二十四节气》,该书一上市就受到好评,目前已售出100多万册。这首先取决于作者和编辑的远见和勇气。整个团队花了3年时间来计划创作到出版,确保了书籍在科学性、可读性、互动性和艺术性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科普图画书在国内市场相对罕见,以这种形式讲述24个节气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这套书满足了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需求。老师和家长逐渐意识到图画书在儿童早期阅读中的重要性。他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够阅读具有中国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原创图画书。此外,原创的儿童科普书籍几乎没有节气主题。这套书填补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这是二十四节气”,王然,海豚出版社科学博物馆的馆长,也是业内人士所熟知的,尽管她做出了罕见的原创爆炸,她仍然觉得“从规划和出版真正让读者开心的科普书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要求出版机构和科普作者做好积累和储备的准备。”她认为,在现阶段,有助于出版商借鉴国外优秀科普图书的形式和创意,不断了解读者在工作中的需求,为读者做出良好的定位。仔细想想,为什么读者想读科普书?青少年为什么阅读?为什么成人和中年读者阅读?为什么不同行业的人会阅读?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全媒体时代,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书籍。现在是出版商把科普书籍的出版纳入整个科普教育和传播系统的时候了,以便思考并与其他行业建立联系,而不仅仅是书籍本身。只有拓宽视野,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图书传播的科普内容。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困难。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编辑部主任肖东延举了一个儿童原创科普的例子,他说原创科普图书的策划难点在于如何说服和帮助一个人或一线科研团队写一本小书。这需要一个在某一领域有知识的规划编辑,规划编辑还必须了解儿童,能够掌握儿童普通教育的正确方向并协调执行。据出版社文教中心主任高亚介绍,原创科普图书策划的最大难点是如何找到一个深受儿童喜爱、被市场认可、有一定创新突破点的选题角度,并邀请最合适的创作者和设计师。事实上,原创科普书籍曾经拥有一批优秀的作者,也创造了一些品牌,如叶永烈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力量致力于原创科普作品的创作,如“科学松鼠俱乐部”和“果壳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原创科普图书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优质产品少、市场被进口图书瓜分等。
差距
目前,在各类科普图书中,领先的主要是进口版本。原创科普书籍和外国科普书籍有什么区别?
差距1。缺乏创造者和策划者。缺乏内容
目前,中国从事儿童科学普及的人很少。专业人士基本上长期扎根于科研项目。没有大量的普及实践,很难接近儿童,尤其是低学龄和学龄前儿童。此外,国内原创科普书籍在讲故事方面比较薄弱。萧东延认为,这种能力不是天赋的问题,而是与创作者、书籍策划人和孩子们之间缺乏互动有很大关系。严小羽认为,编辑早期缺乏参与,想象力和视野会导致这些问题。换句话说,编辑的计划应该向前推进,而不是补充。事实上,传统的少儿图书出版业对渠道的依赖程度很高。产品通过分销商进入渠道后,他们只是等待退款。作为生产者,他们很少直接接触消费者。出版商缺乏与读者的联系也是原创科普找不到方向的一个重要原因。阮健认为,尽管讲道是个大问题,但比讲道更大的问题是,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无论是倡导者还是创造者,都需要跨学科的教育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优秀的作品。
差距2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从目前的出版情况来看,引进的科普书籍中引入的知识点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所有领域,而原创科普书籍则更加注重自然科学。对国外经典科普书籍的仔细研究表明,普及知识和向儿童传播知识只是内容的一部分。优秀的科普书籍更注重引导儿童认识问题,并能调动多种学科文化将问题融入儿童生活中。不仅有一般的思维,还有行为、世界观和价值观。
差距3缺乏兴趣和创新
严小羽认为,中外科普书籍在视角和兴趣上存在很大差异。国外科普书籍的启示是创新和儿童趣味视角。“以地图(人文版)为例。对于书中的每个国家来说,选择向读者展示什么内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趣的。这是外国科普创作者创新的关键。”
事实上,受欢迎程度、兴趣和人性不是需要同时存在的因素。孩子们成长得太快,等级分明。从2岁到成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科普创作者需要根据受众的年龄来决定后三者的选择或匹配后三者的比例。在萧东延看来,成长应该是科普书籍的基础,而不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如何理解成长?“反映在选择上的是读者是6岁、16岁还是60岁,都愿意离开这本书。进一步反思具有现实意义,对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么是对某个领域的启示,对思考的启发,要么是对读者职业生涯的影响。简而言之,它伴随着读者,伴随着他们成长。”
由于长期关注国外最新科普领域的发展,阮健对世界科普图书的运作范式相当熟悉。国外优秀科普图书的产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有成熟的作者、出版社和教师的参与她以她介绍的图画书《你是星尘》为例。“这本书告诉我们,自宇宙诞生以来,我们就与它紧密相连。以下内容使用与诗歌相同的语言来链接链接。探索每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挖掘出深奥的科学。”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已经成为国外理科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当你受到这些科学书籍的启发时,科学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中的公式和规则。”阮健说。
差距4知识结构与目标受众不匹配。
从市场情况来看,即使是一些受欢迎程度较高的儿童科普读物,也仍然存在说教多于趣味、可读性差、互动性不强的特点。这类科普书籍有一个明显的判断标准,即它们要么在阅读时根本不与儿童交流,要么在实际讲述困难和无聊的内容时与儿童交流。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总体规划和产品设计中有两种思路:第一是根据现有内容从内容到读者中寻找合适的读者;第二个是从读者到内容,也就是说,策划的开始是为给定的目标受众群体寻找内容,即围绕目标受众群体的需求寻找内容方向,沿着方向寻找内容源,然后从内容源中筛选出合适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匹配设计。相比较而言,第一个想法似乎最容易,但实际上更难。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出版单位的产品结构、编辑专长和市场趋势等因素,出版商往往不得不提高或降低现有内容的受众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第一个思想看作程度,把第二个思想看作数量,用第二个思想来衡量第一个思想的程度。
国外优秀科普书籍对国内科普规划者的启示是走进儿童。将大众化融入社会生活实践,而不是学习、实验室或编辑部。一方面,找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另一方面,唤醒作者和策划者的童心和好奇心,从而讲述一个好故事。没有这样一个团队,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在最初的儿童科普方面做得好。
上一篇:英科学界性别收入差距巨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