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武汉大学副校长: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1-11-15 18:20:22
...

*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既要认真吸收世界先进的办学和学术研究经验,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办大学”。*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为研究和实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

坚持*办学方向追求卓越

要梳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欧美大学模式还是苏联大学制度都离不开它们所依赖的社会制度和特定的生产关系。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治理结构必然反映和服务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在建设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多样化、拔尖创新型人才,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做出一流的社会贡献,还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坚持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国特色*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党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新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镌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探索和发展的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深刻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加强了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先后启动了以提高高等教育机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2011年计划”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重申“坚持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核心,以道德和人才培养为基础”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任务路径,这表明,深化中国*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体现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领导的新要求。中国特色*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的领导。党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全过程,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现实体现,也是中国*大学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加强高校党的领导既是一项政治原则,也是一项法治原则。党委不仅是高校的政治核心,也是高校的领导核心。它们在把握办学方向、统领全局、科学决策、协调各方利益、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委领导与校长责任紧密结合的领导*,不仅实现了高校决策与权力制约的相对分离,而且体现了现代大学治理的基本特征,具有逻辑合理性。两者高度统一,相辅相成。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治理模式的显著特征。既要坚定明确地坚持,又要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完善,拓展和丰富业务框架,明确职责界限,挖掘*优势,培育内涵和活力,切实做到党委领导和校长领导相结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党积极适应时代需要,谱写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新篇章。任何办学理念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1928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主持制定《南开大学发展规划》时,规定“以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回顾10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从跟进到自主探索的快速发展,我们发现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其历史的连续性和国情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目前,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仍处于跨越式追赶探索阶段。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仅是中国从一个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更是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高等教育和人才竞争,进一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中国情怀,有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服务的战略眼光和使命,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大局意识,着眼中国现实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教育的传统性和真理性,创造性地运用中国智慧,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一致,坚定不移地开展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我们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还要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还要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办好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强调中国特色,并不排除遵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规律。这两者不是简单的平行和平行关系,而是一个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西方发达国家总结和浓缩的学术*、教授治校、*管理等一系列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不仅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是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预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是中国的,在中国的土壤中培育成长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的,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创造和实践的光辉。(版本2旁边)

但是,也有必要警惕,我们不应该因为强调中国特色而偏离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特征和要求。相反,我们应该采取兼容并蓄的学习态度,认真分析和客观吸收一流大学建设的共同内容,克服对西方教育思想的盲目追求,模糊应用西方模式的不自信思维模式。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分强调中国的国情,片面孤立于中国传统甚至糟粕之外,去寻求依据,去固守残余,去防范不足,如官方本位的文化惯性下的大学浓厚的行政色彩。这些内容并不构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合理核心,需要客观的反思和筛选。

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应探索和创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模式。长期以来,*与大学的关系一直是密切而复杂的。在中外大学的办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矛盾关系。不受约束的大学自治并不存在。我国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主导、高度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要求相对独立,并在*干预和办学自主权之间保持平衡。核心问题是*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改革。一方面,*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消极清单应按照“法律不能擅自做”的原则进行合理界定,并努力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错必究”。另一方面,要加快大学章程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权力运行的自律机制,有效行使办学自主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一批有责任心、有领导能力的校长。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校长的工作重点也不同。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主要责任是建立制度、制定规则和确保大学的有效运作。严格的学术主席非常有用。在发展和推广阶段,重点是校长的战略规划能力和综合改革能力,呼唤教育家和校长的出现。由于*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发生了变化,办学自主权增加,大学治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环境和更加紧迫的任务压力,因此更加强调治理的多元化*和规范透明的治理过程。校长不仅要有卓越的学术领导力、对大学状况的全面洞察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还要有敏锐的统筹规划能力和开放的全球视野,引导大学积极适应和服务社会发展。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实现从学术型校长到教育型校长的转变。这是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关注大学精神、引领社会前进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需要具有丰富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政治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和校长对大学学科、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科学研究进行战略思考和战略规划,也需要具有坚定意志和无畏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和校长全面把握和实施措施,全面推进大学综合改革,帮助中国大学走向世界。

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要求大学内部治理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大学制度仍处于探索、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中。建设以大学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迫切需要完成和总结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明确高校内部权力运行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职责范围,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和组织结构,形成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内部权力结构。另一方面,院系是大学的基本学术组织,是学术研究和知识创造的基地。要真正落实学术权力,必须扩大院系自主权,减少管理重心,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就是要在大学领导和基层学术组织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以保证部门的自主性和学者的学术活力。

加快原创中国大学文化的创建

*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研究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地方”,是先进人类思想的集散地。大学不仅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文化组织。它是社会的灯塔,知识创造的花园,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家园。从本质上说,大学文化在教育、塑造、陶冶和引导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大学理念和精神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所大学最鲜明的特征、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软实力。在多元文化并存、多元价值观交流碰撞的当代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和同时培育中国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用富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的大学文化培养既有科学理性又有人文情怀的新人,激发为国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努力奋斗,勇敢地攀登科技高峰,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新方向。

首先,中国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我们不仅要立足传统,融合中西文化,还要坚持大学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适应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大学文化有效引领先进社会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以大学精神建设为核心,将构成现代大学独特精神品质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融入到校风、教风、学风、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让师生明确大学的使命和责任,成为大学精神的自觉践行者和传播者,进一步树立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师德放在首位,尤其是在缺乏功利价值取向和学术批判的情况下。大学应该把师德、学术道德和学术创新作为大学文化建设和学术精神重塑的重点和突破点。

第三,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世界一流的大学往往因其独特的个性和文化遗产而取得卓越成就。大学文化的个性和特征代表了大学独特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不同文化培养的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大学的文化烙印。高校在处理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学科建设等问题时,应形成高度的文化内省,加快特色文化的培育和积累,积极凝聚和彰显自身的文化风格。千校大学文化反映了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最后,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不仅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理念、制度文化等内容中赋予更丰富的中国元素,还要主动承担起用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重要任务,成为思想文化创新的源头,切实履行大学传承创新文化的职能,促进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作者是*党校一班学生,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