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林大党委书记:更加注重高校思政工作的效果
《人民日报》(2018年4月19日,第17版)
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远,听他谈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
记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你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宏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站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负责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和“年轻一代有理想、有技能、有责任”的目标取向。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指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的时代要求和更高的标准,继续大力深入推进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措施。要优化教学,加强实践,改进方法,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高校特点,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工作。
记者:你提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你能给我们一些细节吗?
王宏远:进入新的时代,高校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的根本方针,特别是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高校任务完成情况如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毕业生每年的就业选择和去向是重要的评价维度。我们需要看看有多少毕业生选择参军来完成保卫祖国的使命。有多少人选择在*、*、青海、甘肃等贫困地区扎根,为扶贫做出贡献;有多少人选择了去最广阔的祖国的基层,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有多少人选择为生态文明和美丽的中国做出贡献,把青年的价值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最广大的基层,到最困难的地方,当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作出这样的成功选择时,他们的心比自己的大,他们的心与国家同在,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就可以说明。
记者:在您看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围绕“修身养性”这一根本任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王宏远: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在“五分钟森林思维”课上进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每节课花5分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分享想法和交流经验。例如,林业栽培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贾黎明,就从不同季节、不同环境变化下的北林校园熟悉场景入手。在课堂上,他问学生“这些天校园植物有什么不同”,告诉他们他在不同心情下闻到的花香,与学生讨论不同花香中蕴含的情感,并分享“森林自然教育八感——也谈森林科学的感受”专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近森林科学,了解林业,热爱祖国。又如黄教授向“布鞋”院士李小文先生学习。黄教授深受李先生“潜心学习,专心培养英语人才”的性格影响。他把李先生的生平作为“五分钟林思想”课的思想政治素材。他用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鼓励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寻求真理和真理,并始终保持坦率的性格和严格的研究要求。
“五分钟森林思维”只是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学校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高思想水平。学校实施“写好祖国论文”行动计划,组织师生参与京津冀生态建设、青藏高原生态修复、北京市副中心建设、绿色冬奥会等一大批*项目。学校领导的多学科教授服务团队带领学生深入内蒙古科尔沁右翼阵线旗的5个乡镇和13个自然村,走访了几十个农民。要求学生分析制约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方案。在实践中,学生们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也强化了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的总体模式和志向。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和才能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光是说教是不够的。应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解决成长和才能中的实践难题,形成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进而强化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