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访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新传人

科普小知识2022-01-25 18:12:10
...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日,第18版)

在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Xi交通大学收到了迎接新年的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总书记对15位老教授的亲切慰问,希望师生们继承西进精神,为西部开发和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何做新时期西迁精神的新宣传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Xi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Xi交通大学的西进精神。

张迈曾:大树西移,根深叶茂。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东麻省理工学院”的交通大学从繁华的上海搬到了古城Xi,并在中国西北的黄土地上扎根。六十二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交通大学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感情,铸就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继承传统、努力奋斗”的西进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绘制了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1955年,一批精力充沛的交通大学学生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支持和执行党*西进的决定,毫不犹豫地奔向西北,积极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62年来,Xi交通大学始终顺应*发展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方向。其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它把促进西部发展、服务国家、争创世界一流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大学,充分体现了*赋予西迁精神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60多年来,爱国而又雄心勃勃的交通大学学生们用他们的激情、热血和青春来撬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建设西方领先的科学和教育高地。交通大学的西进运动不仅是一个人一生中难忘的多事之秋,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不可磨灭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对后世有着取之不尽的教育和启迪。

记者: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学校如何始终顺应*发展的需要,谱写“跟随党的方向”的新篇章?

张迈曾:作为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精神的新宣传者,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扎根祖国西部,努力实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坚持用*的中国特色*新时代武装头脑,坚持中国特色办学方向,努力探索现代大学的新形式,努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排头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不断丰富和深化道德修养内涵,完成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学校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沐浴着西迁精神的年轻一代,继续书写着Xi交通大学的新辉煌。1996年,第一批进入“211”工程。1999年,第一批进入“985”工程建设大学的第一阶段。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Xi交通大学以实际行动展示了“爱国主义、报国兴国”的崇高情怀,诠释了“爱国主义需要斗争,为爱国主义而斗争”的伟大真理。

继承新时期西迁精神,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秉承奋斗精神,努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敬业人才。树立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定位高水平研究,做出标志性成果;我们还应该开展广泛的合作,针对世界的主要问题,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出中国的想法,贡献中国的智慧。

记者:学校如何在激发知识分子的情感和爱国热情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张迈曾:交通大学搬到Xi显示了它努力工作的坚强意志。在学校搬迁之初,没有因为学校搬迁而推迟一天开学,也没有因为学校搬迁而未能开设课程。此后,通过恢复科学机构、扩大招生和设立新的专业,迅速创造了办学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同时,积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学习和生活”,弘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移居西方并在西方扎根更多地反映在当前的作品中。2015年,学校西迁后启动了新的创业项目——西部创新港科技建设。同时,提出了“思想传播大学”的建设任务,继续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四面旗帜。在“西进”精神的指引下,Xi交通大学每年获得的教学和科研奖励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甲级建设名单。

面对国内外大学的激烈竞争,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开拓精神。将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内化为每个人勇敢前进的强大动力;以创新为核心促进学校发展,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要努力开创道德培养和人才培养的新框架,构筑科教融合的新高地,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创建一流学科新格局,抢占未来高等教育竞争的制高点。

一批以交通大学西进运动立下史册、重视民族的知识分子是我们的精神楷模。著名教育家彭康、“中国电机之父”钟兆林、数学家张虹、热能工程师陈大燮、物理学家赵福新、电磁场理论与技术专家黄锡纯...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西方人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基因。

在过去的62年里,这种为国家奉献的使命已经融入了交通大学的强烈感情中。学校西迁时不到20岁的陶文铨,已经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位*教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1995年留学归来的关晓红,面对母校和东方几所大学伸出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回到生活和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Xi交通大学。

为了更好地传达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精神,我们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大爱为重,以更大的勇气为国家和民族承担责任。坚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把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事业。忠于职守,为西部建设、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坚持积极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阅读更多

教育部召开教师工作前沿学习“西进精神”座谈会

一颗池子的心书写中国印章纪念Xi交通大学“西进人士”

重温彭康对西迁精神的继承

交通大学学人西迁出版的《彭康文集》

Xi交通大学对西部大开发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综述

Xi交通大学成为西进精神的“新传记作家”

冯明高岗:交通大学西迁实录

“西进精神”研讨会在Xi交通大学召开

高举“西进精神”的旗帜,快跑!交通大学

陈平原:中国的大学在抗日战争中继续发展,这是一个奇迹。

陶文铨院士:一棵西迁的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