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海燕”水下滑翔机助力世界最大规模中尺度漩涡观测项目
(通讯员王从斌、照片)8月8日,一架名为“海燕”的水下滑翔机在距离海岸线300多公里的南海北部成功发射。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发射设备种类最多、覆盖海域最广的工程分阶段完成。这次观测覆盖了从“大气-海水界面”到4200米水深的1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以天津大学研发的“海燕”水下滑翔机为代表的30多套新型海洋设备由中国自主研发,充分展示了中国高端海洋观测设备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本次调查利用这些先进设备构建了一个全面的三维观测网络,这也标志着中国在深海网络观测研究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前列,是区域海洋观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次观测由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的联合管理单位天津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组织实施。由中国船舶工业第710研究所、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联合举办。各单位投资了海燕水下滑翔机、波浪滑翔机、综合测量潜艇标志器、自动高度剖面潜艇标志器、光纤水听器阵列、C-Argo浮标、水下航行器等30多套先进的海洋观测设备。与以往的单机单平台观测不同,本次观测综合利用上述多种设备,对多个参数进行全面、立体、协同的联网观测和研究。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多种类型的水面水下移动平台和定点固定平台的合作观测,有效提高了中国海洋观测和数据采集的能力和水平。
“海燕在网络观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大学副校长、国家海洋学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树新说。“与传统的海洋设备相比,‘海燕’可以携带温度和盐度、海洋生物化学、湍流、海流剖面仪等多种传感器进行连续剖面观测,在数据收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同时,“海燕”的连续运行时间超过一个月,航程超过1000公里,机动性高,可连续跟踪旋涡,超出了以往固定观测的范围”。
海洋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涡旋,其中最普遍和最普遍的是“中尺度涡旋”。这是一个直径数百公里的海洋漩涡,对周围的海洋气候和海洋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最近,卫星显示了南海北部中尺度涡旋的诞生。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技人员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通过集群网络对其进行了三维全方位跟踪观察。据报道,南海北部是世界海洋中多尺度涡旋最丰富的海域之一。这些涡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级联”是国际物理海洋学界的前沿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