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深圳“刷脸”执法首日抓拍125宗,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如何发挥“奇效”?

科普小知识2022-03-25 21:50:47
...

据深圳新闻网报道,5月1日,深圳交警率先正式使用“擦脸”执法。同一天,共查获58起闯红灯案件和67起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案件。

文章称,5月1日9点20分,一名身穿红色制服的快递员兄弟在国华路桂花路以北骑着一辆标有“京东”的电动车,闯红灯时被在路口擦脸的电子警察设备抓住。通过背景二等面孔的对比,这个小弟就是京东一家特殊行业仓库的经销商何某。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任何人穿越机动车道,未按照通信号码的指示通行的,处以100元罚款。目前,深圳交警已经通过短信向何某发送了违法信息。同时,这也标志着深圳第一个非法“擦脸”。

在此之前,雷锋的网站上写了一篇文章,说闯红灯的人脸识别系统看起来很实用,但很鸡肋,其中还有三个问题:

1.如何确保复杂场景的准确性?

从技术上讲,人工智能相机在识别演员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在复杂场景中识别率会降低。

2.身份证信息挂在墙上(库太大),人脸比对库和身份证信息数据库不能与全国联网(耗时长,误判率高);居住证信息(图书馆太小),其他城市的人(游客)闯红灯,交通警察束手无策。如何平衡数据对接问题?

国家人脸数据库的数据量巨大,安全级别很高。一个城市很难获得全国人脸数据库。此外,目前人脸识别不是100%正确。如果这是错误的,个人信息将被披露,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3.如何实时比较身份信息?

一个省有几千万甚至几亿人口。大型银行的比较只能按相似性排序。这一过程需要人工筛选和确认,就有效性而言为时已晚。此外,人工确认不是100%准确。如果一个地方有很多行人闯红灯,而且每个人都依赖人工判断,这是很难实现的。

从深圳交警第一天的抓捕记录来看,125起违法案件的发生是否意味着雷锋之前的预测是错误的?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时代的摩尔定律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捕捉黑脸的技术已经真正应用到了地面?

不完全是。

文章提到,深圳交警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试点的帮助下,在“擦脸”执法过程中抓获的所有案件都是特殊行业人员,包括外卖、快递、燃气等特殊行业人员。和失去驾驶能力的人。雷锋网(公开号码:雷锋网)获悉,自2018年初以来,深圳交警已建立了一个包含所有外卖、快递、燃气等人员的“特种行业小组”信息库。(这一步缩小了闯红灯行人的面部捕捉范围,从而解决了文章中提到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深圳市交警局局长徐伟表示,由于公司对调度命令的时间限制以及上班的匆忙,快递、煤气和快递人员往往注重速度,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交通违规事件频发,甚至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我们将为“特殊行业人员”(外卖、煤气、快递等)引入“刷面”执法模式。),实现交通管理中人的非现场执法,实现从调查“车”到调查“人”的跨越。

“当外卖、快递、燃气等特殊行业的人员非法闯红灯被设备捕获后,深圳交警会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自动进行比对,并将违规者的身份信息推送到执法平台进行人工审查和确认。确认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提取向交警登记的违规者手机号码,并发送违章处罚通知信息。在收到非法信息后,如果当事人对自己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异议,可以通过深圳交警微信服务号、APP客户端、微信和支付宝的“城市服务”等渠道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有异议,可以到深圳市*交警支队机动训练大队的违法处理窗口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处理,”深圳市交警科技处处长李强解释道。

李强表示,深圳交警也对违规者实施了“分罚”,尤其是在骑行和执行穿越的区别上。闯红灯穿越斑马线,罚款100元;推着(或走着)闯红灯穿过斑马线,罚款20元。如果非法方在闯红灯时戴着头盔,无法进行人脸识别,深圳交警会直接将非法信息发送给关联企业,由关联企业确定非法方,并建立无缝的调查机制。

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圳交警采用的人工智能人脸捕捉系统只能识别之前已经入库的特殊行业群体,这与之前雷锋网络的预判是一致的。它仍然不能准确、及时地监督和捕捉整个人群,并起着更大的警示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从技术角度分析了行人闯红灯人工智能系统的可用性和适用性。一家安保公司的高管认为,行人闯红灯系统登陆的目的不是为了识别和惩罚闯红灯的人,而是通过曝光提醒出行者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从而营造安全文明的交通氛围,进一步促使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行人闯红灯会影响交通,造成拥堵,同时也会造成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实时遵守交通规则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