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微专业”许学生更*的未来
■记者徐悦,本报见习记者,记者黄鑫,通讯员石玲
智能生物制造、国际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翻译、工业设计、经济、法律……当你申请这些专业但没有在大学里学习时,有没有你感兴趣的专业?除了辅修课程和自选课程,还有其他免费的自学机会吗?对于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来说,这些将不再是他们需要担心的问题,因为更能弥补遗憾、满足自身利益的“微型专业”正式启动了。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华东理工大学作为改革的先行者,首次在上海高校开设了微型专业。新的14个微专业已经准备好,新生可以选修。
“微”与“专业”构筑微专业
与其他专业相比,“微专业”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微”这个词,它小而精。
“微专业”体现了小而精的专业课程。与150到60个专业学分相比,微专业只有20个学分。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主任黄杰告诉《中国科学》。
除了学分“少”之外,微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取其精华,每个专业学院独立选择自己的特色核心课程,形成一个体系。例如,可以选择化学工程和技术课程作为主要课程,如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以掌握主干系统黄杰举了一个例子。
除了小而精的课程之外,在从优秀中选择优秀的系统核心课程中还有许多种类的优秀课程。只要学生有兴趣和敢于挑战,他们可以在完成学分后获得学校颁发的微观职业资格证书。
据了解,该校首批微型专业共有14个,包括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和法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科学、工程、文化、商业和法律。
“在微观专业学科布局上,学校注重其广度和深度。更广泛的学科分布有利于学生的跨学科学习。选择学校主导学科的专业、学生申请的热门专业和适应新经济、新工程发展的专业作为第一个微型专业课程,有助于提高专业深度。”黄杰说。
打破职业障碍,让学习更*
"对于微型专业,你可以学习你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微型专业可以弥补我参加考试的遗憾”...面对即将到来的微专业,学生们特别活跃。
除了弥补遗憾和满足兴趣外,该校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欣欣认为,微型专业突破了学科之间的固有障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事物。
“微型专业打破了学院和专业之间的壁垒。整个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被学生看到,并且可以被系统地选择。同时,它也为跨学科的研究生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李欣欣说道。
对此,该校机械学院副院长胡慧表示:“微型专业非常有助于推动大规模培训改革,并能淡化专业之间的差异。”
根据黄杰的介绍,在选择微型专业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跨专业、跨领域的阅读。一些微型专业设有预习课程。一旦学生选择了学习,他们会和他们的专业学生一起上课,还有考试和课程内容、难度等。也会保持一致。
“既然学生选择了学习微专业,他们必须努力学习其中的精髓。只有当他们真正融入他们的专业时,他们才能学习知识并融入其中。因此,我们不会降低对微科学专业学生的要求,而是尽可能与微科学专业学生保持一致。”黄杰说,通过考试并成功完成课程获得学分的学生最终可以获得华东理工大学颁发的微型专业证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复合型人才,这正是当今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
该校生物工程学院的副院长王琦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微型专业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其他的石头可以用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或者成为未来竞争中的优势。"
“以人工智能为例。它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基于大数据时代和其他专业背景,掌握某些计算机技术可能会成为该行业的领导者。”该校信息学院副院长万永静也表达了他对微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期望。
新时代需要新的改革。
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国家的新要求,肩负着修身养性重任的高校在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改革和探索,华东理工大学也不例外。然而,微型专业只是其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微型专业是对原有专业和次要专业的有益补充。它以相对小而精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的需要,并以更灵活的方式建立适合新技术和新经济的跨学科应用型微型专业。”黄杰说。
除了微型专业,华东理工大学还开设了一门个性化选修课,共6学分。除专业课程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必修的普通课程。目前,辅修专业、辅修专业和个性化选修课已经形成了学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学校继续挖掘教学资源的潜力,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学分配和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菜单,鼓励学生寻求个性化发展。
黄杰表示,目前,学校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更*的学习模式。“以微型专业为例,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专业数量,如尝试在不同学科中联合设立跨学科微型专业。此外,微型专业课程将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形式提供在线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课程时间的冲突”。
“未来已经到来。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都在呼唤优秀人才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跨学科、整合和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共识。微型专业是正确的时间。通过改革为徐同学开创更美好的未来黄杰说。
中国科学新闻(2018-09-18,第6版)
下一篇:郑迪简介及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