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复旦大学第53届科学报告会举行

科普小知识2021-11-10 11:39:27
...

为了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14周年,第53届科学报告会于5月21日举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胡安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振刚、环境科学系教授王林分别作为学科代表做了主旨发言。他们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分析了各学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交流了学术和成长经验。学校党委副书记刘成功出席了讲座,并向主旨发言人颁发了纪念证书。近300名师生现场分享了这场学术盛宴。

据报道,复旦大学的《庆祝科学报告》每年邀请四位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与复旦师生分享前沿成果和见解。这一学术传统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促进全校的科研活动,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提出在校庆之际举行一次科学讨论,以促进科研和教学。根据陈望道老校长倡导的“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倡议,复旦大学于1954年在复旦大学校庆之际召开了第一次科学研讨会。在周年纪念日举办科学讲座已经成为复旦大学的传统。从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在5月下旬举办一系列学术文化周活动,进一步宣传校庆科学报告的优秀实践,弘扬复旦的学术传统,彰显复旦的文化底蕴,彰显我国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立足边疆、服务国家的心声,激发师生投身学术、服务社会的热情。

胡安宁首先发表了题为《老龄化时代代际互动研究》的演讲。作为“80后”教授,胡安宁主要从事文化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先后荣获教育部长*年学者、**组织部万人计划优秀青年人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上海市*才等称号。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社会学、英国社会杂志、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会科学研究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数部。

徐文东的演讲集中在“神经修复、再生和可塑性”上。最近,在顾玉东院士提出的“对侧颈7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国际倡议的基础上,他又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左右神经交换”显微手术,他开辟了“改变周围治疗中心”的新领域。相关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杂志发表了一篇特别社论,高度评价“创造性地利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转移来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杨振刚发表了题为“创新让国家更强大——让我们的大脑与创新共舞”的主旨演讲。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张湘通青年神经科学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神经干细胞和大脑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近年来,主要阐明了灵长类大脑皮层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发育的基本规律。研究发现,成年人脑中几乎没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神经元。描述了纹状体和嗅球发育的关键基因调控网络。

王林的演讲集中在“追逐大气中最小的粒子”。他长期从事大气污染的化学研究,最近专注于典型城市大气次级粒子的产生、生长、老化和灭绝。他得到了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和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的支持。最近,在中国典型城市的大气中发现了硫酸-二甲胺-水的三元成核现象,阐明了中国典型城市大气中新粒子产生的化学机制。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会议报告或邀请报告,如戈登大气化学会议。

这份关于学校周年纪念的科学报告开启了学术和文化周。据悉,复旦大学还将在学术文化周期间举办“2019上海论坛”等活动和多场跨学科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