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教现代化,何以实现“质”的飞跃

科普小知识2021-11-10 11:39:15
...

随着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浪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随着《纲要》的临近,党*、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个基本理念:更加注重道德第一、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全体、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更加注重整合与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的指南。然而,真正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很快,但在教育理念、办学质量、均衡性和原创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将影响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速度和质量。未来已经到来,道路就在你脚下。让我们倾听教育代表以及NPC和CPPCC成员的声音——

本稿由本刊记者陈彬、文才飞、王志康、袁义学编辑,姜志海绘制。

个体思维

高等教育的整体现代化离不开每所大学自身的努力。那么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大学的个人评价和定位与整个高等教育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NPC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乌普:

评估应考虑高校的定位和战略使命

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2022)”的讨论。我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本质是建设教育强国。虽然中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但在高等教育、人才和人力资源方面与其他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在我看来,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第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否普及;第二,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否支撑和引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否为地区或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发展不平衡和不足。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和苏三生被评为“双一流”的高校数量在全国已达到46%,而在西北五省仅为9.5%。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学习水平相同的学生在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发达国家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特点。首先,学生上大学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实施了“宽严相济”。二是满足学生对各种高等教育的选择。学生不一定根据大学的排名来选择,而是根据他们喜欢的大学和专业来选择。

我国现行政策无法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在“双一流”建设中,东西方大学之间已经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往往得到地方*更大的财政支持。由于地方*的财政限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学从地方*获得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甚至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东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此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基于其区位优势,倾向于吸引更高质量的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扩大了差距。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完善评估体系。应该充分考虑三个因素。首先是办学方向。有必要充分考虑大学的国家使命,特别是它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足问题上的贡献和作用。第二个是基于完成办学使命的发展程度。评价一所大学是否发展,应该着眼于其自身在完成办学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和解决中国问题方面的进步。人们不应该盲目地列出社会等级和趋同指标。第三是增长,这取决于一所大学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以及它能否为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地评价高校,避免急功近利,从而促进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梦想。

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燕山大学副校长张富成:

教育现代化应关注高校的均衡发展

教育现代化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例如,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过中国现代化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现代化与现在的现代化完全不同,因为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广义地说,教育现代化也是如此。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其内涵不断丰富。

当中国第一次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内容和各方面的预期状况都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过去,学生被训练提倡“德、智、体、艺”的全面发展,然后是“德、智、体、艺、劳”。因此,目标设定后,其内容实际上是不断变化的。

现在,党*、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新的目标。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内涵。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衡量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如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些标准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相当于它的综合实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高等教育正在发展,在世界上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均衡这个词被多次提及。虽然主要是指中小学教育,但我认为高等教育也有一个均衡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目标方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面向每个人”,即更加关注每个人,强调人性化。潜在的意义是平衡。

以河北省为例,更不用说以前评选的“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了。在2017年确定的首批“双一流”建设大学中,河北省甚至没有一所,因为唯一入选的河北工业大学不是在河北省,而是在天津。

事实上,高等教育的发展或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需要平衡,这将涉及到总体布局、公平和正义,并体现“人人”的概念。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此外,在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也提出了几个“更强调”和“更丰富”的问题,第一个是师德问题。我认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加强师德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人才储备。

道德是一种系统的修养,需要终身培养,并应不断提高和丰富。为了使教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高校应该把教师选拔和后续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从整体来看,那些能够成为教师的人必须是最高水平和最好的。然而,由于一些实际的原因,最好的人可能不会选择当教师,这就要求国家和大学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每个人都觉得教师是一个高尚而受人尊敬的职业,充满了精神和丰富的生活。

当然,高校也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师德建设为主要内容之一。

此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前进的道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图景,但要将这一图景变为现实,还需要做出更多具体的努力,包括概念性的、战略性的和战术性的努力。

Xi理工大学NPC代表兼校长高玲: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教育。这一次,党*、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使得“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什么是教育现代化?国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我所理解的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和静态的画面,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正如信息化曾经提出的那样,在网络刚刚兴起的时代,信息化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信息化载体出现了。此时,信息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而是应该包括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等新概念。教育现代化也是如此。

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那么,我们如何在现阶段利用最佳和最有效的资源来促进教育和教学,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现代化。

同样,教育现代化也不会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而结束。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并将对教育现代化给出新的定义。这种不断叠加的过程也是教育不断向理想模式发展的过程。

那么,我国离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多远?我认为,在现阶段,如果把实现“公平、优质的全民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育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公平教育”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来实现。其次,“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本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

此外,教育现代化不能仅限于大学,还必须包括基础教育。因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基础教育,这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该有“育人”的理念,而不是只关心一时的得失。他们应该帮助学生着眼长远,激发他们对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进入大学后,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有想法和创新,而不会失去动力,也不会在进入大学后放任自流。

总之,中国推进教育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他们的想法和探索新的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学斌;

实现教育现代化应多管齐下

现阶段,教育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和高校也在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尽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与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仍有很大差距。

以高等教育的规模为例。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已经超过75%,美国、韩国等国家的毛入学率甚至达到95%。从“内涵”来看,中国只有5所大学跻身于世界前100名。学校学生的平均费用相对较小,地区差异也相当大。

与发达国家的大学相比,我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投入、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还比较落后。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稳定的教育政策;有许多行政命令,教师不能集中精力教学和研究。一致性要求太多(如各种检查、评估和认证),高校普遍缺乏个性和特色,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庞大、强大和稳定的科研团队;高等教育自主性差,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许多领域的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只有微小的改进。

为了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我们必须首先从基础教育入手,保证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使所有适龄人口都能享受必要的教育。其次,要逐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教育机会相对公平公正,层次相对均衡,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第三,教育方式多样化,努力发展职业教育,突出技术人才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最后,必须使大学的生产、教学和研究一体化成为常态,并加强国际合作。

不仅如此,还要继续加强中国特色*思想和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我们要继续转变观念,加大投入,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特色化、均衡化发展。不断报道的假论文事件、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当言论、教师道德失范事件也警示我们,必须着力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减少对高等学校的统一强制性评价、检查、评价和认证,鼓励发展特色高等学校;加强师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他们在教学、科研、道德修养等方面形成优秀品质,引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核心辩论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国家、基层学校甚至个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任务中哪一项是最重要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峰:

教育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教育现代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现代化并不等同于某些单一指标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支持下的教育发展只是现代化的一部分,但绝不是整体。教育现代化应包括提高教育领域各方面的整体水平,包括服务于国家人民、体现前瞻性指导以及立足国情和世界形势。它的定位更高,应该是全球性的、战略性的和指导性的。

应该说,党*、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国未来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长期的、有目标的总体发展战略,而随后的《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2022)》则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制定了一个相对具体的实施方案。两者相互合作,共同构成中国未来教育现代化的蓝图。

如前所述,教育现代化应该涵盖教育的所有方面。然而,在我看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具有现代特征的标准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类:教育普及率、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结构。现代教育是在提高教育普及率和公平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优化教育结构,防止教育形式简单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和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教育领域存在诸多不足,其深层原因仍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这也是许多矛盾的根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目前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短缺造成的。从这个角度看,提高教育质量可以被视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核心问题。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也应该成为各级教育机构最重要的任务。

此外,党*、国务院的有关文件也向社会发出了明确的信息,即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此外,当前的教育面临许多困难,仅靠教育部门是无法解决的。例如,在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校企之间的有效对接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教育不是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这一点必须明确。

施大宁,CPPCC国家委员会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即将结束。此时,党*、国务院将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可以说是下一步的全面规划。

每个人都有很多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知识。根据我的经验,衡量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从意识形态理解和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观念必须首先实现现代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更加强调了这一点。

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理念的途径和方法。应该说,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没有达到现代化。大部分都是基于知识转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不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当前的信息时代也迫使我们改革教学模式。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教学效果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即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备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创新能力,是否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认为,只有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

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包括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来看,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正逐步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在管理机制体系上也存在许多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问题。而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原有的创新能力也落后于世界水平,教师队伍也不是世界一流,也没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引领科技发展。

此外,高等教育在结构优化和调整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国外的高等教育比我国的高等教育更丰富。例如,美国和德国不仅有培养顶尖人才的一流大学,还有大量培养优秀工程师的优秀职业教育。

当然,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中国的现代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最早的大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在1949年之前经历了迁移,之后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因此,我认为差距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高等教育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和投资不足。

至于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我认为,首先要坚持“四个回归”,重塑大学育人的核心使命,以追求学术为战略举措,以追求不同大学之间的特色发展为行动指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持大学在理念和战略上更有效的发展。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效果,归根到底,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师队伍,能否与世界接轨,能否培养出能够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

第三是加强国际交流。教育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比较。我们不仅要与欧美先进的教育现代化国家交流,还要面向“一带一路”路线沿线国家,培养了解和热爱中国、符合各自国家产业特点的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何;

一流的教师使一流的教育成为可能。

几年前,我写了一本书《无锡人与中国的近现代化》。当我做这个题目时,我研究了现代化的问题。“现代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无论有多少,都需要一些要素,如科学化、现代技术、工业化、城市化、*化、法制化、教育大众化等。可以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现代化,特别是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才能培养出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实现自主创新。只有培养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知识体系和精神体系的人才,才能极大地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当前,现代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与现代教育不能适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有着根本的关系。因此,推进或同步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速度必须加快。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接近50%,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状态。然而,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晚了50年和30年。尽管中国高等教育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其滞后表现在内涵和质量上,具有“后发展”的特征。

下一步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解决发展不足和不平衡的问题。具体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跟进”发展到“合作”。下一步是努力在全球高等教育中实现“领先”。当今社会存在着许多矛盾——专业化与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表征与整合、中国化与全球化、科学与技术、模仿与原创、适用性与技术性等。这些都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我关心的是教师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大学的培训水平。毕业院校的培养水平不能满足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家现代化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教师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对教师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高的素质要求。

事实上,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也是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因为中小学教师是由高等教育培养的。然而,我国中学教师长期以来受到学科教育和单一教育的培养,这对他们的知识、科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建议综合性大学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综合性大学设立教师培训方向,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进入基础教育。只有当小学和中学有一流的教师时,高等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学生。

媒体*医生太多。事实上,2015年,中国只有21.5%的大学教师获得博士学位,而在20世纪末,美国大学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接近70%。光比率,不管总人口和相对落后的发展,实际上是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限制和压缩。以单个医生的低质量培训为例,将一些问题放大为整体问题是放弃正确道路的选择。

教师培训必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实现一流的教育质量。

《中国科学日报》(2019-006第5版《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