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最后两小时的一场航天“接力”
1月12日凌晨5点,距离北斗三号工程第二组组网卫星发射还有两个多小时。在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观景台上,人和车逐渐增多。早期的太空摄影爱好者已经占据了好位置。迟到的人正在协商如何避免相互阻碍。
在离观景台2.5公里的峡谷里,火箭在阳光下一动不动。站在观景台上的人可能不知道。此时此刻,一群来自中国科学院的85后宇航员正焦急地守护着卫星的“脐带”——供电系统,等待“剪断脐带”的指令
火箭发射前不到两个小时(景源)
指挥大厅:在Mody Zero休息的时间到了
此刻,王亚彬正坐在发射场的控制指挥大厅里。刚刚年满30岁的年轻人已经是卫星综合测试子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这一次,他的任务是守卫姚零(10)的哨所。
姚是卫星内部指挥所,负责卫星发射前的一切工作。要做的是根据卫星的状态判断卫星供电系统的切断条件,并向卫星副总指挥姚80 (180)岗位报告。
供电系统是卫星的生命线。如果过早切断,它将威胁到卫星的生命,并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部署和其他行动。打破它太晚将影响整个发射过程,错过发射窗口。王亚彬参与了北斗3号和北斗2号卫星的开发,但这是他第一次在即将发射前接受任务。
像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导航卫星系统的其他同事一样,他在前一天晚上8点穿上蓝色工作服,在姚岭站临时发射前做了最后的准备。
"第一次,必须有100倍的信心."王亚彬脑海中闪过这句话,这是众所周知的由中国科学院北斗团队。至今,他仍记得2015年3月30日,当他看到新北斗导航卫星的第一颗星时,他的心怦怦直跳。
2012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此时,中国航天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和招聘人才。王亚彬收到了许多工作邀请。最后,他选择来到上海微卫星工程中心北斗团队。他说吸引他的是“北斗”这个词,“这是一个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大工程”。
发射前不到两个小时,王亚彬并没有慌张。1月3日,他们进行了一次演习,他对操作步骤和要领了如指掌。
仔细观察和冷静判断。拿起电话,把具体情况向姚80刚汇报了一下。
王亚彬和他的同事正在拍摄前做准备(由景源拍摄)
脐带塔10楼:手持电话及其他说明
在脐带塔的10楼,站在塔旁打电话,等待姚80岗位发出“坠落”指令。徐凯,生于1986年,已经是卫星地面测试验证系统的副总设计师。
他对这个任务非常熟悉。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代和第五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前任务。
在两颗卫星的研制过程中,许凯主要负责协调和沟通。如果卫星需要测试,他将与发射场就保证事宜进行沟通,以确保运输、吊装和厂房具备测试条件。如果团队想要召开会议,他将协调会议地点和发射地点,并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如果卫星出现技术问题,他将协调相关系统一起解决问题。
他很高兴来到这个团队。在过去的四年里,许凯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从遥测遥控管理,到文件编制,到整体协调,到各子系统的协调。有了更多的工作,他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虽然工作很忙,但100多名队员就像一个大家庭。除夕那天,他们在发射场的食堂举行了集体生日聚会和新年聚会。他们也非常接近他们的*。该卫星的总设计师林宝军经常像哥哥一样从东北高高兴兴地大声开玩笑说:“生活如何完美?有事情要做,有钱要花,有人要爱!”许凯喜欢这个团队。
发射前一小时,发射塔沉浸在火箭系统的噪音中。这时,许凯面前的电话大声响了起来。
接完电话后,许凯迅速跑到塔楼边上,面对着九楼。他握紧双手,做了一个手势,用前臂成一直线分开胸前的两个拳头。他嘴里喊着,“拉!”
火箭发射不到一个小时(由景源发射)
脐带塔9楼:剪断脐带,迅速撤离
在九楼,总设计师孔·陈杰和其他几个同事已经开了很长时间的头等舱。
孔今年32岁。他已经工作了7年,被北斗团队视为“老人”,平均年龄31岁。这一次,他负责拉出和插入“一个帖子”。为了防止“第一贴”的身体状况不佳,该小组还派出了两个“第二贴”随时替换它们。
孔是最后一个割断脐带的人。发射前的火箭已经装满了燃料,即使是最轻微的错误操作也会使危险和失败随时出现。
和许凯一样,孔也已经经历了两次这样的任务。他仍然记得2015年3月第一次接受这项任务时的压力:“我总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起这件事——开一辆工具车,钻进火箭,拔掉插头,然后迅速撤离。”
这一次,一箭双雕的任务需要拔掉两个插头。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操作就方便多了——孔不再需要乘坐工具车。他可以站在火箭外的脐带塔上,踩下踏板来完成操作。
“防静电、防坠落……”孔昂着头,在十楼等着许凯给他们下达指令,同时在心里重复着。
许凯出现在塔边。噪音太大了。像以前一样,孔听不到许凯的声音,但他看到了许凯的动作,听懂了许凯的话。
信息是正确的。几十秒钟后,孔和他的同事切断了卫星供电系统,卫星切换到自供电系统。所以他们给了在塔楼旁等候的许开发一个“好”的信号,然后迅速撤离。
许凯转身就跑,拿起电话,拨通了姚80帮的专线,汇报了任务的完成情况。迅速撤离。
他们是最后撤离的。他们一离开,脐带塔就空了。在总司令的指挥下,脐带塔与火箭分离了。
1月12日上午7点1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着北斗三号全球网络系统的第三和第四颗网络卫星,在山谷的轰鸣和火焰中升空。在观景台上,相机闪光灯亮起。
三个半小时后,指控大厅传来好消息:“卫星进入指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结束)
宣布成功(朱连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