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科普 短视频正助力社会创新发展
短视频的诞生和发展见证了cmnet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其在推动科普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截至2019年6月,颤音平台上有近30,000名泛知识创造者,拥有超过10,000名粉丝,该平台发布了超过644万个泛知识内容,播放了近6,600亿个泛知识内容。其中,有5304名科普内容创作者,拥有超过1万名粉丝,六个月内增长了近767%。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发布了超过132万个科普短片,累计播放量超过1678亿次。
此外,为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截至2019年5月,颤音平台上有超过6 500万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片,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累计评论次数超过44亿次。为了帮助定位和传播城市的文化形象,2018年,在颤音平台上有超过7900万个城市相关视频,有超过2200亿次广播和70亿次用户评论。全民参与创作和分享的短片,使城市街道的城市形象,由过去的抽象、平面的城市定位,变成了地方性、鲜活的城市形象,使城市更容易被人们识别,向外界呈现出更加立体、鲜活、真实、全面的城市形象。
在此基础上,颤音通过创意短片、颤音挑战等方式,阐述贫困县的特色景点和相关故事,帮助贫困地区开发旅游市场。
不仅如此,短片以更丰富、更共享的文化语言、知识体系和信息重塑了中国的文化传播和社会创新。
8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和Chattering短片共同发布了中国首个“短片与社会创新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视频短片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微型创新被看到、记录、分享和认可。这种共享和共同创造的普遍利益有效地融合和激发了更大和更深的群体创新,从而有助于社会的整体创新。
与文字、图片和长视频相比,短视频是一种更丰富、更具共享性的文化语言、知识体系和信息模式。在聊天中记录美好生活的本质是建立一个短片生态,让所有人都参与合作,创造一个共同的创作。在这个生态中,每个人的微小想法都可以被看到,从分享到分享,从原创到共同创作,从可见的交流创新,这个短片照亮了每个人拥有的创新的种子。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主任、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红教授指出,生产者、传播者和用户拓展了全新的互动传播轨道,记录了自身的成长,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展示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所要求的社会创新动力、文化发展路径和数字素养能力。未来,“短视频+”将成为常态,多主体参与协调和跨境整合将越来越明显。随着相关政策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短片的分享和创作将继续向跨界、场景、协调和专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