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科院参试人员谈“蛟龙”与“龙珠”协同作业

科普小知识2021-09-11 17:22:48
...

中科院参试人员谈“蛟龙”与“龙珠”协同作业

“蛟龙”拍摄的“龙珠”海底作战场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提供的图纸

■我们的记者齐鲁

“这是第一次用龙珠在海底拍摄蛟龙。我太激动了。”8月18日,刚刚从“向阳红09”号船上返回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何震接受了《中国科学日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在“蛟龙”号上潜水和操作“龙珠”号的经历。

两天前,“蛟龙”号在成功完成第一段试验性应用航程后返回青岛。在这一段中,沈阳自动化公司开发的水下机器人“龙珠”成功搭载在“蛟龙”号上进行海底作业。

当地时间7月16日上午7点,在太平洋西北部的凯威海山区,所有人员都已就位何震对他的第一次跳水和这次“蛟龙”号的第一次跳水印象深刻。

7点28分,“蛟龙”号被放入水中。7: 35,我们开始潜水。陪同贺振的有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艇艇员傅,中国船舶重工702高级工程师叶聪。与他们相比,第一次跳水的何震既紧张又兴奋。

“在潜水过程中,为了节约能源,灯被关掉了,外面很暗。当我们接近海底时,我们打开灯,看到了一道明亮的光——白色沉积物、黑色富钴结壳、鳗鱼、海参、虾和许多不知名的海洋生物都非常美丽。”何震说:“像坐缆车一样在海山爬行很有趣。”

8时54分,“蛟龙”号沉入最大深度2424米,并开始在海底作业。潜水时,放在“角龙”号前侧采样篮中的“龙珠”被“释放”,两者通过一根细光纤连接起来。

何震坐在“蛟龙”号船舱里遥控“龙珠”,用自己的相机从外面拍摄“蛟龙”号的运行情况。对“蛟龙”进行全景拍摄,并在“蛟龙”正前方拍摄其机械手操作。

“这次蛟龙对沉积物取样的全过程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只是因为第一次考试,我才担心在运动过程中工作会有危险。因此,我拍摄了蛟龙静止时的工作过程。”贺振说。

“龙珠”旨在与“龙”形成“母子”合作运营模式。除了从外围拍摄“蛟龙”外,它还可以到达一些“蛟龙”难以进入观察的危险或狭窄区域,并且可以用机械手对轻目标和小目标进行采样。在将近10个小时的潜水作业中,“龙珠”和“龙”互相配合,成功地完成了所有预定的工作。首次获得了“龙”号潜艇作战图像数据,进一步扩大了“龙”号的作战能力。

何震表示,他们将升级“龙珠”的灯光和摄像头,使画面更加清晰。同时,还将增加动力分配,提高龙珠对海底环境的适应性。

中国科学新闻(2014-08-21,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