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会堂讲座:百余名院士如何传递科学精神
"搜寻暗物质对天文学,包括天体物理学研究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当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它在数学上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我们要推翻这个重要的理论。我们在数学上准备好了吗?”
"环境因素比染色体对人类进化贡献更大吗?"
“慢性病*国所有死亡人数的85%以上。预防医学在延缓趋势恶化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
这些问题不会出现在行业研讨会上,而是由普通公民向科学家和学者提出的。在上海书展期间,从8月19日至8月22日,在上海科学馆连续举办了四场科普讲座(四场讲座:学会提问、从天堂到地球寻找暗物质、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行为评估和健康干预)。每次讲座都挤满了来自各个地区的市民。讲座开始前半小时,从小学生到老人,从普通公民到技术行业从业者,观众挤满了会场。
接下来四场讲座的参观者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场如此温暖。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荆,粒子物理与宇宙学上海重点实验室主任冀向东,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中国预防医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主任医师冀建林...
正是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论坛(以下简称“科技协会论坛”)能够邀请到这些科技“大赢家”。八月,科学探索的精神也在这座城市的书籍中得到传达。这些关于科学家和市民面对面交流的讲座在上海书展的分会场科学馆举行。
“每次在线预订,申请人的数量都会立即被填满。不报姓名的市民直接站在会议厅的最后一排,甚至站在门外,”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委书记、副主席杨建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公众的热情不仅是他们所期望的,也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邀请顶尖科学家和学者与公民直接交流在这个国家也很少见。杨建荣说:“上海有150多名院士,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我们科学技术协会的主要工作是为科学工作者服务。要充分利用科学家和学者的力量,做好学术报告、科学普及和科学创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讲堂就是这样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是科学家交友和向公众普及科学的平台。”
“这些科学家通常忙于他们的工作,但当我们邀请他们时,他们非常乐意接受橄榄枝。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传递知识。我们希望科学技术协会的大论坛将成为一个学术殿堂,几代科学家将在这里向你们报告。”
上海是平台,科协是载体,书展是助力。“今年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参加上海书展。我们与书展携手传播科学氛围,”杨建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科学家的作品在书展上展出,科学精神以另一种形式从讲台上传播,与书展的合作互为补充。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精心安排了如何选择讲座内容和相应的科学家。杨建荣向澎湃新闻记者详细解释道:“第一类是与时事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
2015年12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悟空”将前往太空寻找神秘暗物质存在的证据,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悟空使用的关键技术,如塑料闪光阵列探测器(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电荷数)、BGO能量装置(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并区分入射粒子的类型)、中子探测器(用于区分粒子的类型)等,都是由中国自主开发完成的。
今年8月20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讲堂邀请了三位著名讲师,荆院士、常进教授和季向东教授,向公众详细解释这一神秘的暗物质。什么是暗物质?探测暗物质的三种方法是什么?这些方法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中国的技术领先世界吗?这些问题在讲座中得到了回答。季向东教授在演讲中也感叹道:“在过去几百年的物理化学发展史上,中国人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在教科书中,使用了像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西方名字。既然人类已经解开了许多谜团,仍然有一些最后的保留。在暗物质领域,我们希望100年或200年后中文名字会出现在教科书中。”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讲座的观众科学素养并不低。来自新能源汽车、飞机设计和理论物理行业的一些听众结合自己的专长,向几位科学家提出了他们对暗物质的想法和问题。
"第二类讲座非常专业,如生物技术."
人类从哪里来?这个难题困扰了我们几千年。8月21日,在“人类起源之争”的讲座上,分子生物学家李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证明了人类的“非洲起源理论”。科学家利用遗传工具分析了非洲、欧洲和亚洲人种的母体线粒体和父系Y染色体,并得出结论:早期智人在今天的非洲进化成了现代人,然后现代人从非洲进化而来。
“第三种讲座是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但有很多传言。科学家应该对此进行广泛的纠正。”
健康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慢性病*国死亡总数的85%以上,发展趋势十分严峻。心脑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慢性病,死亡率超过50%。关于如何治疗这些疾病,有许多错误的信息。在“行为评估与健康干预”科普讲座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陇德提出了许多健康干预建议,呼吁大家提高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关注。王陇德院士说,中国慢性病发病率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是因为多年来人们对慢性病缺乏广泛的了解。
王陇德院士
“传播更多科学声音的目的是培养整个城市的科学精神,”杨建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不仅书展期间有讲座,书展之后,我们的科普讲座还在举行。这是提高市民科学意识和培养城市科学精神的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启动以来,科协大论坛已举办近百场讲座。在前几年的讲座中,科学技术协会的大论坛还邀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克劳斯·冯·克利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欧文·内赫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巴里·夏普勒斯等科学大师参加讲座。讲座涵盖了不同领域的主题,如量子霍尔效应、点击化学、空气污染的环境生态保护、核能应用和安全。
“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正在努力做得更好,并希望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杨建荣说。
2015年5月,克劳斯·冯·克利钦出席了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型论坛。
实习生李娇也为本文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