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文保已刻不容缓 从文化安全高度保护文化遗产

科普小知识2022-01-30 08:06:47
...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具有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杰作。这是一项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成就。在新世纪,《文化多样性与人的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曾指出:“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人类的整体文化景观。它们是当地人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和文化坐标系统。只有妥善保护它们,我们才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地方文化。”然而,现实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正面临着融合的趋势。保留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会被破坏。现在,保护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安全已成为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会被发达国家的文化所同化。

在我国,虽然近年来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还没有上升到文化安全的高度,文化遗产保护对中国文化安全的显性和隐性影响也没有得到承认。因此,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许多基层*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文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强。缺乏保护文化遗产的规划甚至没有被列入议程,相关投资自然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方城乡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普遍存在。一旦面临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选择,许多地方*都目光短浅地选择前者。

然而,人们的参与意识差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构成了很大的障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技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一些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下降了,他们缺乏保护遗产的历史使命。许多非遗留资源的损失是严重的,而且后继者很少。因此,中国文化容易出现断层,导致民族意识的变化,这对我国的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的保存有很大的影响。

以中国的民族语言为例,根据商务印书馆2008年出版的学术专著《汉语》的统计,中国有56个民族,129种语言,其中20多种语言的人口不足1000人,濒临灭绝。民族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每种语言都继承了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和智慧。因此,任何语言的灭绝都将是中华文明的损失。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从前,我们开始对西方节日充满热情。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都在中国大地上大肆宣扬。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呈现出衰落的趋势。直到2005年韩国的“江陵节”成功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才意识到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生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指出,传统节日关系到文化安全。“传统文化是伟大的社会组织力量和伟大的社会和谐力量——不要过分夸大*和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在精神深处,最基本的东西是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节日非常重要。”

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处理不当,不仅动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安全,而且从国际文化战略的角度,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除了上述成功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韩国“江陵节”之外,近年来,韩国和中国的文化遗产申报一直存在着充分的矛盾。例如,2007年,韩国为“孔子纪念仪式”正式宣布了文化遗产。另一个例子是印刷。韩国人说“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现在韩国也提出他们发明了造纸。还有中药。韩国已经申请中药好几年了(见《南方周末》,2008年2月15日新闻报道)。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不从文化安全的角度重视遗产保护,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将成为其他国家的文化名片。

文化安全问题不是空洞的,而是真实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给我国的生存基础和文化安全带来了危机。迫切需要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