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辟谣:人体分“酸碱体质”
流言:
人体分“酸碱体质”
辟谣:
谣言:
人体分“酸碱体质”,“碱性饮料”能改变人的体质,治病防病。
辟谣:
人体酸碱平衡是医学中非常基础并且重要的理论之一,其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84年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提出酸碱电离理论,认为凡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阴离子全是OH-的是碱。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瑞又进一步提出质子酸碱理论,指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是由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作用,生成较弱的碱和较弱的酸的过程。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人体是一个精密而强大的酸碱平衡系统,能够将血液中的pH值精确的维持在7.35-7.45这么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而且一旦偏离这个范围,细胞和器官的功能就可能受到极大的影响,不能正常工作了。
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非常复杂。首先血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缓冲对如碳酸氢盐、磷酸盐和蛋白质,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快速发挥缓冲作用,随时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或者碱,维持体内pH值的稳定。其次肺脏也在维护体内酸碱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减少碳酸的形成,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一些老慢支病人,由于肺功能下降导致体内二氧化碳蓄积,就可能产生呼吸性酸中毒。肾脏是体内维持酸碱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它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酸或者碱,从而稳定机体pH值。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往往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这种时候就必须借助人工替代肾功能的机器来帮助患者排出酸性代谢产物,恢复人体正常酸碱平衡。虽然肾脏调节作用起效缓慢,往往要几天时间才见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其调节能力却相当强大。
正因为有这么多复杂而强大的调节机制,所以人体的酸碱度保持得相当稳定,仅仅依靠吃某些食物就产生明显的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反过来说一旦体内pH值变化明显超出了7.35-7.45这个范围,往往就意味着机体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产生酸中毒的疾病,如休克、心衰、呼衰、肾衰等,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相对来说发生碱中毒的情况比较少见,临床常见的有电解质紊乱、液体容量不足等。一旦人体出现明显的酸碱平衡紊乱,几乎毫无例外需要进行积极救治,否则时间长了就可能产生危及生命的后果。
而所谓的“碱性体质”可以预防癌症、动脉硬化等等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依靠服用某些食物让身体保持碱性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那些食物或者药物真有那么大作用的话,那它对服用者的生命都可能造成危险,还谈什么保健作用呢。很多骗人的“理论”,往往就是利用大家对于科学知识的一知半解,借科学之名行谋财之实。
辟谣专家:王学敏,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
复核专家:杨卫彬,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2020 专家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来源;科普中国
上一篇:科学辟谣:人体有酸碱体质之分
下一篇:牛凤及诗词名句 牛凤及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