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浩:“我的贡献不如年轻人大”
86岁的物理化学家张存浩总是习惯于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甚至当他站在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上时也是如此。
今天,这位80多岁的老科学家获得了*总书记颁发的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证书。在随后的讲话中,他说:“我将把发现和培养人才作为我的职责,并鼓励年轻人在青年时期出类拔萃,展示他们的能力。”
与他共事或执教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中青年骨干和学生,如何、沙国和、杨百龄、桑凤庭、杨等,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成员张存浩周围有许多光环。他曾获得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四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许多其他奖项,包括化学奖和何李科学技术进步奖。学术界称他为中国化学激光器的创始人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但是在他周围的人眼里,张存浩是一个经常给年轻一代机会的长者。例如,张存浩在指导学生时“非常努力”。曾受张存浩指导的副研究员石说:“读博客时,我写的每一篇英文文章都是由张先生自己反复修改,甚至提炼成英文单词。”。他还说,他已经失去了信心,因为他找不到通往实验的路,是张存浩促使他进入门槛的。
一旦取得成果,张存浩绝不会“邀功”。
大连化学材料研究所研究员谢金春回忆说,当一篇论文署名时,张存浩把当时正在学习的谢金春列为第一个完成论文的人,把自己放在最后。谢金春惊呆了。“那时,如果有人处理过这样的事情,导师很可能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后来这篇论文还获得了吴健雄物理学奖。
大连化工学院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无论是项目负责人、办公室主任还是主任张存浩,他提出的许多科学理论和观点总是把最大的功劳归于那些取得成果并获得各种重大奖项的实际操作的学生、下属和合作者。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沙国和等人撰文祝贺张存浩科研60周年,讲述了这样一个拒绝签字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庆时、清华大学教授李莉等都曾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在大连化学研究所工作。当时,实验室主任张存浩为他们赢得了傅里叶变换光谱仪、染料激光器等关键仪器。后来,他和他们一起研究激光光谱学,并被认为是同行。但是当两位科学家都想把张存浩的名字写在纸上时,他拒绝了。
"这是一种做学术研究的态度。"然而,张存浩从未想过这是一个“问题”。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尽可能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的贡献没有年轻人大。”
回顾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他说,“我经常想起那些一起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很少得到荣誉和低待遇,但是没有他们的帮助,他们就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当我想起他们时,我特别感激。我不能忘记他们。”
对于年轻的科学家,张存浩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张存浩主持启动了中国第一个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并于1994年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奖。20年来,该奖项支持了3000多名年轻科学家,其中近200人当选为两院院士。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曾说:“张存浩先生对我们的坚定支持一直激励着我,温暖着我,使我能够在回国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与我的同事们一起制造出一台国产器件的TW级飞秒激光器件。这种装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当然,有时张存浩对年轻人很严厉。在以“张存浩”为关键词的互联网上搜索,还可以看到张存浩的一篇题为《让反学术不端行为成为一种文化力量》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没有回避学术不端的现象。“量取胜”的政策取向以及相关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导致了科学价值的丧失。目前,一些科技成果的发布过于随意,这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环境的浮躁……”最后,他仍然没有忘记整体环境对年轻人的影响以及年轻人应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形成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文化力量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努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