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科技馆徜徉“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展览
当你提到丝绸之路,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充满无尽的黄沙、悠扬的驼铃、小小的白帆、繁荣的市场等浪漫的画面。
然而,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它由几行组成?古代旅行者是如何在漫长的古道上克服困难和障碍的?丝绸之路传播了什么样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丝绸之路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可以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的主题展览“成就一天——马可·波罗:探索丝绸之路的智慧”中一一解答。
2019年12月31日,“让马可·波罗的一天成为现实: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展览在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东馆的短期展厅揭幕。展览以第一人称视角“体现”古丝绸之路的旅行者和商人,体验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传播的科技和物质文化,进一步认识古丝绸之路在实现互联互通、经济繁荣、贸易互补和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并向往和期待“一带一路”倡议所写的美好愿景。
进入展厅就像在威尼斯,一个“水城”。这是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家乡。700多年前,马可·波罗踏上了前往神秘东方的漫长旅程。古人也有诗歌和遥远的地方。相隔千里的人们如何描述彼此,想象遥远的地方?在这个展区,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光学装置,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远古时代信息交流不畅时异国人无拘无束的想象。“丝绸之路地图”是一个体感互动的数字地图,在其中马可·波罗的一万英里旅程被还原。观众可以鸟瞰“飞越”各个历史城市和雄关满道,从马可·波罗的角度在丝绸之路动态地图上观察产品、知识和交流。
事实上,马可·波罗只是众多丝绸之路探险家和旅行者的代表之一。早在马可·波罗之前1000年,丝绸就通过这条路不断地被运往西方。来自西亚和中亚的产品也沿着这条路来到中国。汉代张谦挖空西域后,中西交流更加频繁。走在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和旅行者会选择带什么商品到中国来交换他们的需求?宝石、水果、香料、药材、玻璃...这些项目承载了西部地区的技能和生活方式,并丰富了东方的物质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与贸易相关的数学和度量衡知识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展览的第二个展区“带什么到中国”,观众可以充当古丝绸之路的商人,流连于欧洲和西亚的市场,了解当地独特的商品、加工技术、使用方法等。我们通常吃的哪些水果不是中国的“土著”?不同的宝石如何比较它们的硬度?如何吹制玻璃器皿?如何提炼精华?中药宝库中的“外国产品”是什么?如何使用东西秤?…通过操作一系列有趣的交互式展览,观众的上述疑问可以一个接一个地得到解答。
有了西部地区的所有“商品”和“技术”,你就可以正式踏上丝绸之路了。当马可·波罗看到发达的横跨欧亚大陆的驿道系统时,他和他的同伴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驿站散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土地上。它们是交通节点,人们和货物通过它们在遍布地球的公路网上旅行。多样的交通工具、优良的道路基础设施、高效的信息传输、旅途中的食物和用具...共同构成了经典全球化时代的交通景观。在展览的第三个展区“驿站驿道”,你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测试,比如骑一匹没有马镫的“烈马”,充当一个古代的“信使”,建造一座拱桥,选择合适的配料,沿着古代的茶马古道行走,演奏丝绸之路乐器,才能获得“丝绸之路人才”的称号。在这个过程中,你将全面了解丝绸之路商务之旅所伴随的道路、马具、水源、食物、座位、乐器和其他物品及其潜在的科技原理,以及这些物品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
一旦丝绸之路上的商贾来到中国,他们都对这里的繁荣和富足感到惊讶。熙熙攘攘的街道、非凡的工艺、高超的技术和精确的日历太多了,让人看不到。在“漫游中国古代”展区,作为丝绸之路的商人,您可以在“前店后厂”式的丝绸店、陶瓷店和南方纸厂中漫步,了解丝绸、陶瓷、纸张和印刷的科技原理、工艺流程、传播过程和国际影响。你也可以在特定时间体验中国传统技艺,如纺织、手工造纸、拓印和木刻。
在那些日子里,马可·波罗也在中国看到了熟悉的事物和陌生的感觉。人们有着相同的心和思想。面对相似的技术问题,东方和西方往往有相似的解决方案。那些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技术是由那些下定决心的人引入西方的。因此,各种文明的先进成果在这里得以融合,东方的原始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在展览区的最后,您将在前往东南沿海之前,欣赏到中国江南田园风格的水利机械与国外功能类似的水利机械的对比展示。
历史上,马可·波罗乘船回到他的祖国。海运因其容量大、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已成为丝绸之路商人运输大量货物的首选。然而,海面上的海浪正在风起云涌,天气也不确定,这给航行安全带来了挑战。来自不同地区的工匠和水手探索并发明了一套建造坚固船只、在海上航行和定位的方法。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从过去吸取教训。他们一起对抗海洋中的风浪,开启了人类伟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在“海上探险”展区,你将从泉州这个古老的港口出发,乘坐一艘上海船,利用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水手的航海技术,穿越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在这个展区,观众可以了解中外海船的形状和建造方法、船舵的工作原理、天文、地磁和地标等导航方法以及时间测量、深度测量和速度测量等测量方法。这个展览区丰富多彩的运动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缩影。在雄伟的船队面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老的中国拥抱着世界。
快进到21世纪,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显示出新的活力,古老的创造在新技术的祝福下显示出新的活力。玻璃、中药、陶瓷、丝绸...都有新的形式和功能。科学领域的合作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起源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愿望,在信息和交通领域不断创新,并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桥梁。如果马可·波罗有幸在21世纪踏上丝绸之路,他肯定会对这些奇怪的先进技术感到惊讶。他也会很高兴地发现,丝绸之路的伟大精神仍在无休止地传承。
“世界在变化”是本次展览的最后一个展区。观众们在这里跨越时空,直观地感受到智慧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是如何继续开花结果的:特种陶瓷将火与土的艺术发展到了极致,丝蛋白缓解了病人的痛苦,青蒿素来源于中西医结合过程中治愈疟疾的中药宝库,而古代织布机的“花名册”来源于现代信息存储技术...通过生动的展品,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丝绸之路“互相学习,互相学习”的精神。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人员和物资的交换...也是合作共赢。从古至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和融合。从古代天文仪器的“中西结合”到当代黑洞照片的获取,它们都说明了国际科学合作的力量。
正是有了丝绸之路上的发明和创造,以及丝绸之路精神指引下的勇敢探险者,今天的世界才成为一个地球村。《卫星看丝绸之路》和《世界变小》展示了现代人和货物如何在现代科技和先进基础设施的保障下,在大陆和海洋上安全、高效地通行。“共绘21世纪丝绸之路”通过大规模多媒体互动技术,将观众的个性化特征融入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愿景中。
迄今为止,占地2000平方米,408米长的展览线,包含70件(套)展品的实物展览已经结束。不过,还有一个“永不停息”的网上丝绸之路展览(中国数字科技馆网上展览和微信语音解说),让您探索“7X24”展览的奥秘。丰富的展品、多样的互动模式和情景展示会让你感觉像在一个活跃的丝绸之路百科全书中漫步。
本次展览得到了国内许多单位和国内外40多位专家的全力支持。它真正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和相互学习的精神。正如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奖获得者涂有友先生在致本次展览的致辞中所言:“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本次展览将于2020年1月2日在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正式开幕,免费展出至2020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