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处境堪忧

科普小知识2021-10-18 12:34:42
...

或深灰色或白色带粉的身体,轻轻拱出曼妙的弧线,带着晶莹的水花,脸上戏谑间露出俏皮的笑容。

5月8日是中国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第一个宣传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被称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国际上称为印度太平洋座头鲸)。

由于全年只能看到4000多只动物,相关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沿海河口生态系统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生物,白海豚这一生态系统指示物种的“荒凉”,也为填海等涉海工程敲响了警钟。

“那年春天的清晨,我正在书桌前写一本书。大楼里有一个雀跃的声音,“看!白海豚!”“哇,有三个!"我看见人们伸长脖子聚集在窗外。"许多年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第三海洋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庄黄腾仍然不能忘记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白海豚的相遇。

白海豚属于鲸目动物中的海豚科,是与大熊猫和华南虎同等级别的稀有濒危物种。

庄黄藤居住的城市位于厦门湾。白海豚曾经一整年都可见。20世纪90年代,在三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宗国的领导下,研究人员对厦门海域的白海豚数量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这个海域的白海豚数量只有60只左右。

为了更好地了解白海豚在中国的分布情况,2010年,来自三个海洋研究所的王先燕博士和他的同事前往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地区。通过咨询渔民、目视观察、拍照和声学方法,他们对中华白海豚的分布进行了首次全面调查,并基本绘制了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图。

"正在进行的全国白海豚普查将进一步阐明不同种群的数量."然而,王先燕估计,即使在人口最多的珠江口,白海豚的数量也只有2500只左右。

中华白海豚作为一种生活在沿海河口的物种,一般分布在水深不超过25米的水域,水深5-25米的河口是它们最喜欢的生活环境。

不幸的是,这个区域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合。

各种海洋开发活动和船只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白海豚的生存空间,这被认为是白海豚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填海造地、港口导航、水下隧道爆破...离岸河口项目已经永久占据了厦门湾120平方公里的白海豚栖息地。噪音和污染不仅使白海豚逐渐失去“安全感”,而且变得警觉和逃避。

在现场调查中,王先燕发现一些海豚的背鳍被螺旋桨撞掉了,一些海豚的上下颚被撞掉了,一些海豚全身伤痕累累。

从2009年开始,三个海洋研究所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通过调查跟踪,建立了厦门湾中华白海豚个体识别数据库。

2011年,第一个中华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在厦门成立。

「要保护白海豚,关键是要加强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特别是加强与海洋有关的工程对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的影响评估。」王先燕告诉《每日科学》记者,他目前的任务之一是根据厦门湾现有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以及现有的渔业资源和空间分布情况,对厦门湾的白海豚的承载能力进行调查,并通过微量塑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监测,综合评估白海豚的健康状况及其栖息地环境。,为保护白海豚提供基础数据。

(北京,5月8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