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未老先衰”,建筑遭遇报复期

科普小知识2022-03-13 15:01:54
...

“未老先衰”,建筑遭遇报复期

“未老先衰”,建筑遭遇报复期

照片来源:百度照片

■本报记者张田七

6月4日清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的一栋住宅楼倒塌。据报道,该建筑是一栋九层的旧住宅楼。

5月20日,贵阳市一栋九层楼倒塌。6月9日,遵义市汇川区一栋建于1995年的建筑倒塌。不到一个月,这是贵州第三起类似事件。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贵州。近年来,旧住宅建筑的倒塌时有发生。尽管原因不同,但有一个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前不久,辽宁省葫芦岛市连续发生两起液化气体泄漏爆炸导致的建筑物倒塌事故。业内专家表示,除了液化气爆炸的破坏力外,该建筑建于30多年前,安全水平较低也是原因之一。

事实上,早在去年,浙江奉化一栋20年楼龄的住宅楼突然倒塌,引发了业界和舆论的焦虑: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建筑密集兴建,一些城市的混合质量建筑即将进入“质量复仇周期”。住房和建设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中国每年新建的建筑数量最多,但建筑寿命只能持续25到30年。

为什么工程质量的报复性时期爆发了?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建筑的耐久性都在50年以上,建筑年限达到20年的房屋离使用寿命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不应出现突然倒塌的情况。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拆迁和建设热潮中,面对资金、技术和建筑业质量标准不足,为了追求效率,大量建筑涌现,导致近30年后新建建筑质量报复的集中形式。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孟建民认为,“质量报复期”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体现。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经济加速、政策法规和社会氛围。

“首先,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建设数量巨大,对各种社会条件的准备不足。第二,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第三,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和以牺牲质量谋取私利的现象,如偷工减料和在房屋建设中使用假冒伪劣材料等,层出不穷,造成质量隐患和质量下降。孟建民说。

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我国现行建筑安全标准的监督管理明显加强,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改善。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设计类型越来越多,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标准也越来越完善和严格。因此,相关建筑安全标准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以满足发展需要。

然而,孟建民强调,书面“安全标准”不能保证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遵守和执行。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更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建筑安全标准“全过程”监督系统。

事实上,工程质量报复性时期的集中爆发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中国相似。

在过去的20年里,新闻一再报道韩国的桥梁和建筑倒塌。其中,1994年的“韩国水笙大桥坍塌”引起了轩然大波。大桥的倒塌是由建筑公司未能按照图纸施工、施工中偷工减料、使用抗震性能差的劣质钢材、缩短工期的非法操作以及*在交通管理方面的疏忽造成的。事故发生后,韩国议会积极干预。经过多次深入调查,发现人为因素是劣质工程的建设者、建筑业的腐败以及*对国家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此后,韩国加强了对该项目的监督,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提高桥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现在看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此外,2014年印度南部一栋建筑的倒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事故也是由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规范的建筑、老旧的建筑和雨季恶劣的天气造成的,最终导致近50人死亡。然而,与韩国采取的积极措施相比,印度*的关注和干预还有待加强。

偿还“旧债”,不欠“新债”

*著名建筑师潘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建筑物的突然倒塌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建议对已经处于“工程质量报复”阶段的建筑物进行调查。

“由于这一时期建筑数量众多,检验标准和顺序必须结合专家意见制定统一的标准。如果居民发现住宅有明显的倾斜和结构裂缝,应尽快报告有关单位进行鉴定。”这是潘吉说的。

孟建民还强调,集中爆发的“工程质量报复期”对今后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旧账”必须首先处理。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对楼宇进行集中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有必要从地质地貌、气候特征、建筑结构、人员密度、当前使用情况、改造和变化、机电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并遵循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和法律管理。”孟建民解释道。

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有必要通过网格化分类对危险建筑进行分类。也要组织专家对重点区域的调查结果进行抽查,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对危险建筑物采取拆除、改造或加固措施,防止敷衍了事。

孟建民认为,为了防止调查流于形式,有必要对公房和私房进行调查。而且,地方越偏远,隐藏危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自建私房越多,违规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大。因此,不仅要对城市地区进行全面调查,而且要对郊区、中小城镇和偏远的农村建筑进行全面调查。国家需要尽快建立危房调查机制,形成阶段性工作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质量报复期”的提议也为未来的住房建设敲响了警钟。尤其重要的是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监督管理程序,加强标准执行,防止和避免今后的质量报复。

为了避免“工程质量报复性周期”的无限延长,必须偿还“旧账”,同时必须检查“新账”。孟建民和潘基一致认为,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居民和*都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建筑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

“建筑安全问题涉及所有环节,包括*、建筑师、开发商、施工队和用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潘吉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

建筑师是建筑安全各方面的唯一职业角色,其责任不言而喻。“建筑师应与结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充分合作,根据基本的物理原理和专业判断逐步开展建筑安全工作,而不是将责任转移到*法规或缓慢颁布法律上。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法律总是落后于公共秩序、良好的习俗和人类行为。”潘基以*的一个真实案例向记者解释了建筑师在确保建筑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位于强震区。建筑安全一直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但是,相关的抗震标准体系要到2003年才会颁布。以位于南投的普利基督教医院为例。医院在设计和监督施工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来规范建筑质量。然而,当1999年南投发生“9.21”7级地震时,普利基督教医院的结构并没有受到破坏,只有一些灯掉了下来,伤到了人。这是一个明显的证据。

“只要设计师认真负责,施工人员尽力而为,没有不正当的偷工减料,就没有必要担心质量报复期。”潘吉说。

潘基还表示,除了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建筑师还应在施工阶段履行监督职责。除了履行其专业责任,他们还应积极影响其他负责方,以确保建筑安全。

房地产开发商除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外,还必须认真遵守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办法,推行销售项目售后服务体系,进行质量检查。居民除了发现住房质量问题向有关单位反映外,还应遵守法律,避免非法重建、建造和使用自己的住房,以避免不良后果。*应与时俱进,制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制度、规范和法律,定期更新,定期对现有工程进行抽查,促进质量低劣的旧建筑的改善、加固和城市更新。

“为了避免质量报复期,在住房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规划、开发、设计、施工、监督和使用,都应该有相关的规定。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师和居民应明确各自在各方面的责任,检查、监督和执行这些条例。这可以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中学到。*应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监督平台,使所有相关信息透明、公开,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孟建民总结道。

建筑安全是关系到建筑和人的根本问题,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坚固、实用、美观”三原则中的“坚固”旨在“安全”。除了狭义的结构安全之外,它还涉及防火、防洪、防灾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工程质量报复期”的集中爆发提醒我们,施工安全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及时性。在孟建民对原有设计理念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途径:通过“全方位思维、全过程组合、全专业协调”的技术方法和实施路径,从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到修复,关注建筑的“生命周期安全”,通过设计确保建筑和人的整体安全。

这一理论已经渗透到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下一步是审视我们的实践。

中国科学新闻(2015-07-03,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