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是“包袱”还是“摇钱树”
名人故居:是“负担”还是“赚钱树”
不久前,因民间文物保护者、专家和媒体的大力维护而逃过一劫的梁思成、林故居再次陷入“拆迁”危机。其“不可移动文物”的地位尚未得到权威部门的正式承认。
名人故居应该“拆除”还是“保护”?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们是吸引游客的“行李”还是“摇钱树”?
在这场人性与利益的竞争中,现代人与古代人相互争斗,历史与现实相互碰撞,辜鸿铭的公寓变成了酒店,李鸿章的祠堂变成了档案局...
公众舆论从未停止。“拯救遗产”、“拯救名人故居”和“不让遗产在我们手中被切断”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不断扩大的城市人口和迫切需要改善的公民生活条件正在向前推进。
名人故居的当代命运反映了人与城市的关系、文化与利益的选择,成为一个沉重的考虑。
有趣的是,拆毁旧居的同时也夺取了家乡。
贾军
建筑空间的本质是特定群体在特定时期生活或举行各种活动的载体。即使时代变了,苏族人也死去了,古老的氛围仍会一砖一瓦地保留下来,成为后代感知他们前辈的重要基础。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名人的出生、成长或居住是其历史遗产中最值得骄傲的部分。一些曾经贡献过优秀人才的地方往往被誉为“优秀人才”——没有这些“优秀人才”,那么“优秀人才”就会大大减少。
今天,我们通常从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社会的角度来评估历史建筑的价值。大多数历史名人都不是贵族家庭。他们以前的住宅可能只是普通的住宅,具有普通的艺术和科学价值,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往往很高。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当外国人来到北京时,他们把“爬长城、参观梅屋和看梅戏”作为三大活动。梅兰芳先生位于北京苍茫成人胡同的旧居。虽然只是一个略大一点的四合院,他却接待过无数国际友人、高级政治官员、文学学者和李园名人。他可以被视为民国京剧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他的价值绝不低于任何其他著名的住宅。也有许多充满独特兴趣的学者和艺术家的故居。如果今天人们在他们中间游荡,如果他们的作品和传记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肯定会有另一种感觉。
然而,在重建和建设过程中,一些城市以“建筑价值低”为由拆除了许多名人故居。更可笑的是,许多城市热衷于争夺“名人”的故里,甚至伪造名人故居,而留下一些真正的名人故居任人宰割。因为他们追求的只是一个商业卖点,与历史和文化无关。
我参观了但丁在佛罗伦萨的故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的故居和雨果在巴黎的故居,发现每一个地方都被保存得非常详细,从整体到细节,仿佛它被固定在那个时代的名人的生活中,令人感动。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名人故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他们既不是负担,也不是摇钱树——这应该是名人故居的真正定位。
城市个性先于建筑空间而存在
曹
你只认为名人故居应该保留。贫民窟呢?
在这个时代,我们用铁锹把这两种建筑从城市的土地上拔下来——它们陈旧、拥挤、不方便,因此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用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寸钱占据城市中心的土地...至少要达到街道整洁均匀的外观!至少看起来像“生活在一条水平线上”!
每当我走过熙熙攘攘的静安寺商业区,从珠光宝气的九光百货商店出来,路过刘长生故居时,我不禁会想:这样一个安静的小房子给多少浮躁的都市人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回忆:你可以忘记现在的忙碌,把自己放回时间线,知道自己是历史的一部分;当你走过这座红棕色的小砖房,重新融入城市无边无际的背景色时,你将重新获得一个身份的定义。我们经常呼吁“不要让我们的遗产在我们手中被切断”。这听起来像是为了子孙后代,但谁说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
2006年,英联邦国家有3.27亿人生活在城市贫民窟,接近当地人口的六分之一。所有这些都没有阻碍这些地方的快速城市化。我们看到许多用竹竿搭起的高楼,挑着一个塑料薄膜做的小棚子。大量的人进进出出,昂首挺胸地站在街上,就像那些匆忙的所谓精英。如果城市给他们平等的生活空间,他们没有理由不充满自信地生活。
今天的城市规划者似乎只重视城市建筑对人口的“俘虏”效应。他们的理念是:首先是建筑空间,然后是城市人。但事实上,城市个性先于建筑空间而存在。体面和统一的建筑和街道不能完全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规则——我们有权在贫民窟安置笨重的尸体,我们也应该有权在名人故居安置现代的心脏。当然,我们应该有权在社会发展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事实证明,在城市发展中,没有“整齐划一”的东西。不安和不协调可能是城市居民最初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城市应该是“社会分层”最舒适的地方,而不是它的终点。
丰富城市地域的稀有资源
Yuguri
如果你在台北学习,让我们从台北开始。
说到台北,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101号楼。在上海世博会的台北案例馆,为期一天的3D台北生活之旅从模拟的101电梯开始。也许一些年轻的朋友会提到经常出现在*偶像剧中的西门镇,以及因同名电影而出名的万华勐腊。相比之下,龙山庙以东的历史街区——削皮寮要安静得多。更不为人知的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还有一个避难所。
漫步在这个街区,历史似乎有所触动。如果台北市*近年来没有投入巨资进行保护和修缮,不仅这条街上的历史遗迹,包括故居,将难以保存,而且人们对这个地方的感情也将慢慢丧失,我们这些往返于这座城市的人也将无法观察、理解和理解世界的历史进程。
确切地说,地方感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印象。在旅行社的行程中,城市的地标一个接一个地勾勒出这个城市的独特特征,但遗憾的是,他们大多粗略地看了几张名片。至于生活在名片背后的人,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感觉。
全球化和不断扩大的城市化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同质空间”,城市变得单一而乏味。我记得一位老师说,她拍了一张浦东陆家嘴综合体的照片,故意抹掉了东方明珠,给外国朋友看。许多人认为这是纽约。恐怕这也是大型纪念建筑不断涌现的原因,它们的生产意义使它们“与众不同”。
诚然,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空间的利用,但空间的选择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是一个接一个的" 101建筑"和"东方明珠"的建设。事实上,名人故居正是丰富城市场所感的稀有资源。
只是“名字”还是“人”
冯骥才
一方面,历史巨人的故居被一个接一个地推倒,这座城市失去了它的灵魂肯定的存在,失去了珍贵的遗迹。结果,这座城市逐渐减少了它的历史积累。一方面,名人故居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和招牌,在人们面前闪闪发光。然而,当我们进入这些新“重建”的名人故居时,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旧照片、旧家具和物品、临时获得的、通常与这些故居的主人无关的旧书法和绘画,以及一些传记和基于功绩的文字介绍。空虚无聊,没有感觉。然而,这样的旧居到处都在“建造”,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稀缺的地区。
造成这两个极端问题的原因是名人故居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承认,或者说名人故居是从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来看待和对待的。
文化价值主要是精神价值,名人故居也是如此。有人会说,故居建筑不是材料吗?但恐怕光是这些材料并不珍贵。大多数都是普通的,看似普通,甚至狭窄和粗糙。然而,当我们得知曾经影响世界或时代美学的精神诞生时,它变得奇怪而神奇,散发出耀眼的光辉。当我们在梵高的故居感受到这一点时,那真是一个震撼。梵高的故居位于巴黎郊区奥维尔,面积不到7平方米。因此,我们坚信,在这个历史巨人的特殊生活领域,名人故居的真正意义在于用精神影响后人。
如果名人故居是从精神层面上建造的,他们肯定会关注名人的“人”。如果你只想赚钱,你只能用他的名字。
关键是我们的“名人故居观”:你是想通过建造故居来加强一个城市或地方的精神文化,还是只想从中赚钱?
城市不应该是“断代史”
景小姐
能够反映城市发展的可能是许多新事物的出现,如新建的轨道交通、新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新融合的城市移民...然而,作为一个不能无限扩张的空间,一旦城市容量达到饱和底线,新旧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在一些人看来,旧的东西,由于它们的时代性、拖沓性和较差的实用性,必须为新事物的出现腾出空间,否则就会阻碍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样的理念下,即使名人故居被贴上“名人”的金字招牌,有些名人还是难逃厄运。有两个原因。首先,它占地面积大,不能移动。与花瓶或名画不同,它可以整齐地存放在博物馆的陈列室里。第二,名人故居目前的使用价值不是很明显。这些建筑的未来牵涉到广泛的利益问题,矛盾也因此凸显出来。强大的资本之轮足以碾过路上的任何东西。如果老房子的价值现在不能被唤醒,它肯定会被这个渴望现代化的城市所抛弃。
目前,在中国许多城市,“拆除”名人故居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举措。与此同时,这个耗资巨大的古镇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唱着秦淮秋月的老调,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舞台上显得非常突兀,脱离了历史背景。
城市不应该是一个接一个的“断代史”,而应该记住现在的荣耀。然而,城市里的人们应该能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看到历史。只有当新旧共存时,城市才能显得有张力和弹性,城市里的人们才能真正“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
尊重城市文化背景
曹
现在,我经常听到我周围的朋友抱怨:“在周末,除了去购物、看电影和吃饭,似乎没什么可做的。”这种单调和失去灵气的生活方式让人不耐烦。
有句话说,很多年前,上海世博会的总设计师马丁·罗宾(Martin Roban)从各个城市的酒店窗户往外看,悲哀地发现中国城市的特色是“千城一面”。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由每个城市甚至每个人的历史和文化组成的。因此,当许多城市失去了其文化的独特性,似乎被扔进了一个大熔炉,一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将受到阻碍,一个自然的光环将失去。
据说法国的街道基本上是在拿破仑时代建造的,而在中国,许多街道仍在不断翻新。在城市不断的经济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我所看到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一个接一个的矗立在城市的中心,越来越多的城市独特文化和记忆的载体正在消失在尘埃中。
那么,有没有可能把城市的发展放回去,以便留下历史的沉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历史遗迹的保护之间没有矛盾。当我们尽力保护一个历史遗迹或故居时,我们的目的不是保护自己,而是保护那个时代或某个人可以借鉴的东西。
因此,对故居和其他遗迹的保护实际上是对城市、城市的文化背景和个性以及城市居民的一种尊重。如果失去了这种尊重,结果往往是:城市永远是新的,而个人在拥挤的竞争中逐渐磨损,城市和人们开始失去他们的光环...
作者:贾军/曹/尤佳丽/冯骥才/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