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院士”李万君:大国工匠为中国梦提速
“你是哥哥、老师、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外观一致,耐压性强,工艺诡异,平凡非凡,最终超越。这是你的生活,也是你的杰作。”这是中国长春铁路客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在2月8日举行的“感动中国”2016年人民颁奖典礼上的获奖致辞。李万君、孙家栋和张超共同当选为2016年“触摸中国”人物。
李万君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王强拍摄)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经过30年的工作,李万君以其精湛的技艺成为了焊接大师和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首席操作员。同时,他还获得了中国技能奖,被称为“工人院士”。然而,他更重视“大师”的名字:他培训的400多名学员都通过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为造就一批“大国工匠”……
李万君(右)将电动车组转向架的焊接要点交给学徒郭松。(新华社)
论触摸
——他见证了高铁技术从追求者到领导者的转变。
“能成为2016年的‘感动中国’角色,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个荣誉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属于吉林省的整个中国汽车。作为第一代高铁员工,我见证了高铁技术从追求者到领导者的转变。我很自豪,我很自豪,我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当得知自己已经成为2016年“感动中国”的形象时,李万君亲切地说。
“高速铁路有394个流程,每个流程都不会出错。我们必须坚持工匠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使我们的团队技术更加成熟,确保高速铁路平稳快速运行,打造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他说他是个熟练工人,离开生产线时一无所有。他一生非常幸运。他能够分配长途乘客,并赶上了高速铁路发展的时代。只有这样,像他这样的技术工人才有机会回报企业,服务国家。因此,他决心搞好高铁,把中国的制造业变成中国的创造,让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能成为创新的主角,像动车组一样,把力量赋予每一个人,然后让外国人为我们中国人工作!
学习一门手艺
一年内有五套工作服已经穿破了。
“我一听到焊接的声音,就知道哪个弟子或员工不擅长焊接,焊缝是宽是窄,焊接质量好不好……”这样的状态只有经过多次练习才能达到。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业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中长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他在配送和焊接车间最苦最累的水箱区工作。他有28个合伙人。他一进入焊接车间,火花就四处飞溅,烟雾浓厚而刺鼻。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接帽,手持火炬,喷射2300℃的火焰。夏天,当他们在重型设备中完成工作时,全身都湿透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如此困难的条件。年底,和他一起进工厂的25名同事被调走了。但他仍然选择留下。工厂要求每个人每月焊接100个水箱,他还要焊接20个。年底时,他每两年穿一次5套制服,这对他来说是不够的。他去市场,从自己的口袋里买。
除了向他的主人学习之外,每当他有时间去看其他主人并问问题时,他就跑向他们。起初,一些老主人怀疑他粘人。但是慢慢地,老师们发现这个年轻人会从一个又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不知不觉中,李万君的焊接技术已经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进入工厂后的第二年,李万君赢得了车间技能大赛。2005年,他在*企业焊工技能竞赛中获得焊接样品出场第一名。1997年、2003年和2007年,他三次获得长春市焊工技能竞赛第一名。2011年,他获得了“中国技能奖”。
工作中的李万君就像雕刻艺术品。
攻击技术
-将产品在焊炬下升华成艺术品。
为了克服各种困难,他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遇到焊接困难时,整个团队将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紧密结合技能和智慧,一个接一个地突破困难。
2005年,李万君根据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特点,发明了“新型焊钳”,并获得国家专利,得到推广。2010年,在出口伊朗单层铁路客车转向架构架环缝焊接难题中,李万君再次挺身而出,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探索,成功总结出氩弧焊自动焊接方法和一套完整的焊接操作步骤,一举填补了我国铁路客车转向架环缝氩弧焊自动焊接的空白,为今后我国新型高速铁路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的依据。2012年,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李万君率先总结出“拔枪右焊法”等20多种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诸多技术难题,节约了资金,为企业创造了800多万元的价值。
2015年初,中国第一台国产标准动车组由中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试制。员工从未接触过转向架的许多焊接接头。其中,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向侧梁连接界面坡口焊缝的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探伤必须100%合格,无缺陷。由于不规则焊缝过多,容易造成焊接缺陷,这使得该零件的焊接成为一个“粘颈”过程,制约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标准化电动车组的发展进程。
李万君立即自告奋勇,以重点研究团队“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要职位。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他最终总结出平焊、立焊和下坡焊交叉使用的操作技术,有效地克服了质量缺陷,成功地克服了射线探伤中焊缝过多而达不到100%合格的问题。
2016年7月15日,中国长客股份有限公司试制的两款中国标准电动车组以420公里的时速成功通过测试。火车以每小时840公里的相对速度驶过,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验的完美表现将再次赢得海外市场的关注和相关合作国家的青睐。这将成为开拓国外高铁市场的“金钥匙”,为中国高铁走向海外奠定坚实基础。
“其实,我的追求很简单。我希望每个焊工都能把焊接标准融进自己的骨头里,在焊炬下把产品升华到完美,从而形成艺术品……”李万君说。
凭借一股不屈不挠的钻劲和韧性,参与填补了国内高速列车、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转向架焊接规范和操作方法的几十项空白,先后解决了100多个关键技术问题,其中21项获得国家专利。
带一个学徒
——“一棵树不是春天;百花盛开,春天充满花园。”
“师傅徒弟很厉害。我记得2008年引进高速动车组技术时,我们的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国外水平。只有一个师傅能焊接它,人力严重短缺。为了完成任务,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培训了所有的焊工,400多名学员全部通过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这也是整个培训史上的一个奇迹……”李万君的徒弟谢元礼回忆道。
李万君认为仅仅做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一根树枝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春天充满花园”。
“师父对带徒弟没有保留。他甚至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如胖瘦身材、走路姿势、持枪习惯等,制定了不同的训练计划,并亲自示范谢元礼说,师傅带出来的20多名“直接弟子”现在都是技术骨干,其中有10多名已经成为吉林省首席技师。
李万君(左)教学徒郭松电动车组转向架的焊接要领。(新华社)
2011年,由他主持的公司首席焊工操作员车间被劳动部授予“李万君主工作室”称号。在过去的五年里,他组织了近160次培训,为公司培训了1万多名焊工,获得了2000多份国际国内各类焊工资格证书,满足了高速动车组、城轨车、出口车等20多种车辆的生产需求。
李万君不仅承担了本单位培训后备技术工人的重要任务,还利用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无私地向其他单位的技术工人传授技能。他被长春市总工会聘为“高技能人才传递技能的技能向导”。迄今为止,李万君已为吉林省、长春市和其他省市的工会培训了2000多名高技能人员,以帮助*的工会。在中国高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李万君已经从一个普通的焊工变成了中国高铁的焊接专家。
记者笔记:
我每次见到李瑟娥·万军,他都穿着工作服,一脸憨笑。这次我见到他,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笑了,很憨厚。
他的车间位于转向架制造中心的车间内,面积很小,但墙壁上覆盖着各种证书和荣誉。正是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他和他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他手里的焊炬棒极了。两根直径只有3.2毫米的不锈钢焊条可以焊接在一起,不留任何痕迹。在他看来,他焊接的东西是艺术品。
他回忆说,看到他的焊接技术后,外国技术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我不能相信中国工人也能焊接这样的产品。真是太神奇了!”
关于他对未来的展望,他动情地说,“没有企业的培训和中国高速铁路工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李万君。我将为中国的高铁事业做出更大的努力,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