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和宣城5年纠葛:校方强行减招引不满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大门带有徽州文化元素。
暑假期间,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合肥工业大学”),一个“211”机构,以前在教育领域相当低调,并不平静。
“不平静”是由副校长向校长报告引发的。
2016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大勇向学校纪委、学术委员会举报了校长亮亮的真实姓名,称其在申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过程中“制造虚假材料”。
在这份万字报告中,朱大勇还提到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问题。他说,亮亮“无视宣城市*的强烈*,强行对宣城校区进行了重大调整,把已经建成的宣城校区搞得一塌糊涂,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此后不久,今年6月宣城市*发给合肥工业大学并抄送安徽省委省*的两份“红色头文件”引起了澎湃新闻的关注。上述文件显示,2016年宣城校区招生计划从30人减少到16人,招生计划从3000人减少到2000人,这让宣城市*“非常困惑和惊讶”。
2016年8月,宣城市*办公室向澎湃新闻证实了这两份文件的真实性。
在喧嚣中,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该校区在2012年才开始首次招生,曾被视为大学和当地学校合作的典范。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学院的引入也让皖南小城宣城感到荣幸。然而,与四年前的喜悦和激动不同的是,即将迎来新一批新生的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已经不再有如此清晰的方向。
校园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位于宣城市*西南约10公里处。
这是一个只使用了四年的校园。它隶属于合肥工业大学,从2012年开始使用单独的代码从全国各地招生。目前,校园内有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业务系、化工与食品加工系5个系和1个基础系,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约1万人。
宣城校区新而宏伟,给外界留下了第一印象。主入口是一座由8根石柱组成的方圆拱门,长65米,高13米。该设计融合了徽州文化元素和现代简约风格。要进入校园,需要出示自己的校园卡,但如果没有,需要登记自己的身份证。校园里有许多开阔的空间和宽阔的道路。学生公寓分布在北区和南区。中心位置是仍在建设中的图书馆。
根据宣城市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发布的相关信息,该图书馆计划地上9层,地下1层,计划投资1.5亿元,资金由当地*承担。
暑假期间,学校里人不多,留下了许多即将进入高年级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和值班教师。根据澎湃新闻进行的随机采访,许多师生注意到了何工大学最近引起的舆论热点。他们有些无奈和困惑,但他们仍然表达了对宣城校区的基本认同。
例如,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录取分数线比合肥校区低20多分,但差距正在逐年缩小。例如,大部分来自合肥校区的教师每周在宣城集中教学三天或更长时间,并在周末返回合肥。虽然有些人抱怨在两地之间旅行,但他们仍然有责任,在教学中不会被区别对待。比如,氛围,学校的偏远位置,周围几乎没有商业设施,远离宣城并不是特别吸引人,大学生活相对单调,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回应人们在网上抱怨没有图书馆和实验设备不足时,许多老师和学生坦率地承认他们没有夸大事实。
《澎湃新闻》发现,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教学楼景庭学校一楼有一个临时图书馆。该图书馆目前收藏了13万本书,每年还补充一定数量的新书。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第一教学楼是景亭中学。
至于实验设备,机械工程系的一些老师透露,在校园建设后的头两年,有些设备还没有购买,他们很想去合肥校园做实验。在正常情况下,老师会带学生一起去学校,学校会有公共汽车在同一天接他们回去。
但这种情况并不多,比如机械工程系的一个班每学期只去合肥一两次做实验。另外,随着宣城校区两年来实验设备的逐步完善,现有条件基本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合肥的实验越来越少。
复杂的
从师生评价来看,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正处于逐步发展的初级阶段。
为什么最近打破了沉默?我们必须从合肥工业大学和宣城市的早期合作开始。
宣城是安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2000年建成地级市,面积123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80万。其综合实力在安徽16个城市中名列前茅。许多宣城居民告诉澎湃新闻,拥有一所大学是宣城人多年来的梦想。其原因与当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拥有一所大学有关。
根据官方网站,宣城市*,宣城地区有一个商周时期的古代文明。它在历史上长期作为一个州和县级行政区存在,并先后被称为“宣城县”、“宣州都”和“宁国都”。
有许多本地出身的历史名人。
叶凡、谢朓、沈括、文天祥等人纷纷来到这里暂住。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人纷纷来此留宿。其中,李白曾七次去宣城,留下了一句名言“不厌其烦地两次仰望,只望景亭山”。宣城也是北宋诗人梅、清代天文学家、洪鼎商人胡雪岩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它孕育了胡适、王稼祥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有影响的人物。“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也来自宣城。其制作工艺已有数千年历史,并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宣城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一位宣城地方官员如是说。他告诉澎湃新闻,宣城曾经有一所大学——安徽劳动大学(以下简称“劳安大学”)。它成立于1965年,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被拆分并迁出。
“当时,劳安大学在安徽高校的教学水平相当不错,尤其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一位曾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宣城官员告诉澎湃新闻,劳安大学培养了许多人才,包括省部级领导。
这位官员还透露,自从劳安搬出去后,宣城人一直期待着开办另一所大学。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是当地的一所高等院校,它曾多次“冲向首都”,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批准。
当地“栽培”失败的遗憾使宣城的“大学梦”越来越强烈。
推荐
永远不要忘记,会有回声。2010年仲夏,中国的一所老工程学院与宣城有了“密切接触”。
据中国宣城网报道,2010年7月29日,宣城市*与合肥工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公布了宣城研究院。根据当时的战略合作协议,宣城市*和合肥大学将积极争取联合办学,联合建设宣城研究院,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据了解,合肥大学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2005年,由原联合大学和安徽工学院合并而成的新“联合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几名宣城当地官员告诉澎湃新闻,与何工大学共同办学的想法在2009年被提上日程。当时,宣城听说合肥大学要在皖南建一个新校区,就有了“筑巢引凤”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与地方*合作的现象已经出现。
这种“合作”通常是指地方*给予土地并支付土地费用,高校带来人才和科学研究,以实现双方的双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都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异地办学”的模式。
据了解宣城情况的人士透露,当时合肥工业大学不得不另建一个校区。宣城、铜陵和黄山都有引进的想法,并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客观地说,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宣城的综合实力并不占绝对优势。但在2010年前后,铜陵有铜陵学院,黄山有黄山学院,宣城是当时安徽16个没有本科院校的城市之一。此外,当时宣城市委、市*主要领导积极与何工大学沟通,努力向上争取。何工大学新校区能够落入宣城,可以说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2011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行政大楼一楼大厅校园规划。
安徽省*召开专题常务会议研究宣城校区建设,决定在政策、资金、项目和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安徽省教育厅牵头联系帮助合肥工业大学和宣城市成立宣城校区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2011年4月,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启动。根据规划,学校位于宣城高教园区,占地3135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以[教发267号文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和宣城市的支持下,在宣城市选择新校区”
速度
几年后,当宣城人谈起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过程时,他们常说四个字——宣城速度。
据公开信息,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于2011年4月开始前期工作,承包商于2011年9月进场,2011年12月正式开工,2012年9月迎来第一批新生。
“一年前,这里杂草丛生,甚至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如今,这里有许多建筑,一个现代化的校园已经出现。”这是《宣城日报》2012年6月19日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报道。题目是“项目1凸显宣城的速度”。
上述报告显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由北京城建集团承担。
《宣城日报》援引时任北京城建宣城校区项目经理任万生的话说:“农民建造三栋平房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我们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21万平方米的建筑。说白了,速度是“*的”。"
三个月后,在《宣城日报》另一篇名为《梦想在眼前》的报道中,合肥大学宣城校区被描述为“我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据报道,奇迹是在没有任何诡计的情况下诞生的,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毫无疑问的。目前,交付使用的所有工程均达到“安徽省质量工程”标准。2012年4月,该项目荣获“安徽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特别奖。
由“宣城速度”创建的合肥大学宣城校区也获得了宣城市委、市*的批准。
根据北京城建集团官方网站,2012年11月1日,宣城市委、市*授予北京城建集团“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工程特别贡献奖”,并给予200万元物质奖励。
除了速度和质量要求,宣城还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诚意。
2012年9月学校开学时,宣城团委组织了600多名志愿者到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参加校园清洁工作。各地、各单位都派出人员全力配合“迎新”工作。更重要的是财政支持。此前,2011年9月29日,宣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合肥工业大学与宣城市*关于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同意宣城市负责宣城校区的建设,并免费交付给合肥工业大学;同意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宣城校区2012年完成招生,并从2013年起,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宣城校区不低于当年地方教育支出增长率;同意届时正在筹建的奥体中心部分场馆建成后将免费提供给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教学。双方同意,除征地拆迁外,市*将筹集18亿元用于宣城校区建设。
信心
2012年9月20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迎来了它的大喜日子。
据《宣城日报》报道,今天下午,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第一批新生齐聚一堂,为新体育馆进行装修。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和宣城市的主要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斌专程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揭幕。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致辞。
毫无疑问,四年前合肥大学宣城校区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2012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开学前两个月,时任宣城市长余爱华在网上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来之不易”。他说,以前的文件规定,原则上应该控制本科院校在不同的地方建设校园。学校获批后,实现了宣城人民大学本科多年的梦想,“211”使宣城升天。
关于入学人数,余爱华透露,该市最初的预期是2500人。四年来,在校生总数达到1万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人。然而,在第一年,教育部又给了2600人100个名额。位于宣城校区的5个系和24个专业也是合肥工业大学的热门专业。
“将有1万多名‘211’大学生在宣城街头流浪。这是什么概念?”余爱华乐观地估计,只要宣城校区10%的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对宣城的发展将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意义。
宣城市教育体育局对这个校园也很有信心。
早在2011年12月,该局局长张宣彪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程为重点的重点大学,其专业设置与宣城的发展非常吻合。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宣城市和皖江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为示范区的进一步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张宣彪还指出,“大学是一座无烟工厂”他认为,数万人的衣食住行将极大地促进宣城的消费和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对于外界关注的工程质量问题,余爱华表示,在任何施工中,慢并不意味着质量好,快并不意味着质量好。北京城建集团是一支工程师大军。它建造了北京十大建筑,包括鸟巢和大剧院。它的质量是绝对有保证的。他还郑重承诺,宣城人民要把合肥大学宣城校区建设成为一个清洁工程、优质工程和高速工程。
头
2016年5月初,宣城地方论坛、贴吧和微信公众地址开始反映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工程质量。
一些自称是合肥大学宣城校区学生的学生在网站上贴出,教室和公寓的瓷砖和墙皮脱落,安装的空调和窗帘会突然脱落,校园贴满了“墙体脱落,注意安全……”
相关部门很快对这些反应做出了回应。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北区的一套学生公寓,墙壁剥落后,明显有重新粉刷的迹象。
5月20日,宣城市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建设质量网友意见的统一回复》。“报告称,市*高度重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部分建筑外墙和内墙脱落、宿舍空调脱落、窗帘脱落、体育馆地板脱落等问题,需要立即进行调查和维修。
答复指出,宣城市住房和建设委员会认为,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质量控制措施没有到位,因为建设项目的第一阶段必须赶工期,以便在一年内开学。
除了这些质量问题造成的师生差距外,宣城校区未完成的工程也让师生们有些担心。2014年11月,有网友在Renmin.com地方领导留言板上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已经有三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很多设施还没有完工,作为学校象征的图书馆的基础还没有奠定。
对此,宣城市*答复称,该图书馆项目是项目的第三阶段,现已完成设计、图纸审查等准备工作,正在进入招标过程。预计2014年底开始施工,2016年底完工。学校的建设既昂贵又费钱,但市*协调了计划,并坚持按计划推进。
2016年8月,澎湃新闻在何工大学宣城校区行政大楼一楼大堂发现了“宣城校区总体规划”。该计划表明校园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学校图书馆被纳入第二阶段建设,涵盖2012014年期间。第二阶段的建设还包括七个项目,包括公共教学楼、学院群(民用建筑、电子电气建筑、机械工程建筑、艺术与科学建筑、生化建筑)和学生宿舍。然而,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宣城校区东门附近的学生活动中心刚刚建成,尚未投入使用。图书馆被封顶了,但只有主框架。至于第二阶段建设中提到的学院群体,还有待观察。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图书馆仍在建设中,旁边有一个人工湖。
打扰
事情在2015年发生了变化。
今年7月31日,亮亮正式成为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曾任合肥工业大学校长近12年的许·回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根据公共信息,亮亮出生于1962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了22年。他被提升为大学党委委员和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的最高职位。他于2013年12月调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亮亮就任校长五个月后,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迎来了人事变动。
2015年12月25日,宣城校区召开了教师*大会。宣城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玉成被宣布兼任宣城学院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院长。合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大勇自2013年12月起负责宣城校区,后调回合肥,负责翠湖校区管委会。半年多后,朱大勇和亮亮都成了最突出的人物,因为副校长在申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的过程中,举报校长“制造虚假材料”。
朱大勇告诉澎湃新闻,他已经提出辞去宣城校区的职务,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办学有不同的想法。这一声明也反映在朱大勇的举报信中。
朱大勇在信中写道:“就宣城校区而言,它没有事先与分管领导沟通,没有认真论证,完全推翻了党委现有的决定,没有新的党委正式决策文件,不顾宣城市*的强烈*,强行对宣城校区进行重大调整,把宣城校区建设得一塌糊涂,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朱大勇所说的“无视宣城市*的强烈*”与宣城校园招聘人数减少有关。根据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5月28日颁布的《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规定》,合肥工业大学计划2016年招收普通本科学生8200人,其中合肥校区6200人,宣城校区2000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自2012年投入使用以来,第一年招生人数为2600人,第二、三、四年招生人数为3000人。
来自宣城市*的澎湃新闻获得的两份“红色头文件”对事件的描述更加准确。这两份文件由宣城市*分别于2016年6月1日和2016年6月21日发送至合肥工业大学,并抄送安徽省委和省*。文件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宣城市*不断听到合肥工业大学计划调整宣城校区办学计划的消息。宣城市委、市*对此高度关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于2015年8月14日和11月26日访问合肥进行磋商。他们还多次写信表明立场,并邀请合肥工业大学领导宣布协商结果。
起初,合肥大学否认了这一传闻,声称不会对宣城校区进行重大调整。
2016年3月11日,在办公室(省教育厅)、市(宣城市*)和学校(联合大学)三方联席会议上,联合大学正式认可了调整宣城校区的想法。
宣城表示,虽然感觉有些突然和不可接受,但为了尊重合肥工业大学的“双创新”,同意对宣城校区近年来的招生专业和规模进行微调。宣城在联席会议上强调,原有的3000人规模不应调整太多,以保证至少有2500人,这不会造成宣城校区资源的浪费。宣城校区2016年的专业和招生计划必须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上报、公布和实施。
调整
然而,宣城市*没有等到合肥大学与它沟通。
上述两个“红头文件”显示,联合理工大学突然单方面发布宣城校区招生简章,在没有提前通知宣城市的情况下,2016年招生专业将大幅削减一半,招生规模将大幅削减三分之一。
“我们非常震惊!”在这份文件中,宣城市*有着强硬的言辞。
2016年8月,虽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当宣城市*办公室相关人员谈到裁员时,他们仍然表示“不理解”。
该工作人员表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招生规模调整的决定权并不在宣城层面。然而,这所学校是由合肥工业大学和宣城市合作兴建的。宣城市在这个校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可以说是全市范围内的努力。市委市*自然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定位有一些建议和想法。
然而,从合肥工业大学的反馈来看,这似乎只是宣城的一厢情愿。宣城市*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上述两份文件并没有回复今年6月发给合肥工业大学的信函,就像之前的许多沟通都失败了一样。这也是他们同时向省委和省*发送文件副本的原因。
在许多地方官员看来,这件事需要省里甚至教育部的干预,单靠宣城和合肥大学是解决不了的。
“交易者”亮亮和“对手”朱大勇不愿意多谈此次降价引起的*。
"稍后会解释,但现在说不方便."至于降价的原因,亮亮告诉澎湃新闻。
合肥工业大学的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亮亮在成为校长之前就有了调整宣城校区的想法。梁的想法是打通宣城校区和合肥总部,把宣城校区的教学工作移交给总部的高校。
这位知情人士还透露,亮亮曾私下向该校教师表达过自己的担忧,称该校在教育部的地位“岌岌可危”。这种担心也使得亮亮开始考虑调整宣城校区的办学理念。
2016年3月,在宣城校区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宣城校区现任校长吴玉成也透露了宣城校区的调整情况,包括开放相关院校承担的教学和校本部。暂时调整招生规模,加强学科建设,实施差异化发展。
其中一些是朱大勇不想看到的。掌管宣城校区近两年并见证其成长的何工大学副校长,希望宣城校区能继续按照原有的思路和节奏办学,每年稳定招生3000人左右。
当双方不愿意给出更多的解释时,很难判断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对还是错。
方向
2016年8月,宣城市有关领导向澎湃新闻透露,招考人数减少引起了省里的关注,省*主要领导也作出指示,相信很快就能妥善解决。
前合肥大学校长许·宗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他对此不予置评。
两个月前,2012年进入宣城校区的第一批毕业生离开了他们的母校。
合肥大学党委书记袁自煌、副校长赵涵、副校长、宣城校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玉成出席宣城校区毕业典礼。亮亮校长没有出现。
"最好叫我们宣城理工大学或宣城大学."我隐约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宣城校区一名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就这样嘲弄我。他坦率地说,校长没有参加第一批学生的毕业典礼,高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姐妹都有些遗憾。
许多学生仍然希望宣城校区会越来越好。这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将来和别人交谈时,他们也应该充满自豪。然而,一些学生认为宣城校区应该减少招生规模。没有机会和其他大学交流。谈到实习和求职,当地企业有限,校园招聘可能不包括宣城。
其他一些学生提到了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所谓的大学,并不意味着有建筑,也有大师。”目前宣城校区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条爆炸性新闻指出,宣城校区自成立以来,几乎每年都在招聘教师和其他员工。
今年4月发布的教师招聘通知显示,宣城校区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或博士后层次。一些近年来进入校园工作的青年教师说,他们的人事档案在合肥总部,工作地点和户口都在宣城。
“这仍然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位年轻教师告诉《澎湃新闻》,在宣城校区工作的考试压力比合肥总部小,培训机会也比合肥总部多,比如与当地*和企业合作,以及牵头开展一个研究项目。
然而,一些教师认为,与资源丰富的北上官甚至省会合肥相比,宣城的平台仍然太小,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
宣城校区面临的教师难题也是异地办学模式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山东大学毕业生王在他的硕士论文《中国高校异地办学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中提到,大多数高校异地办学都远离主校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负担会增加,高昂的交通费用也会增加运行成本。王认为,各地分校的教师一般都是以自主引进和培训为主。然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主校区和分校的教师整体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这反过来又导致分校的教学质量与主校区的高校的教学质量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很难引进和留住人才。
为鼓励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毕业生在宣传中就业,2015年7月,宣城市宣城校区学生首次毕业前一年发布了《关于促进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意见包括12项内容,包括一定的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安置补贴和对合格毕业生的创业担保贷款。
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600名应届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留在了宣城。
“以宣城目前的实力,可能不适合建‘211’大学。如果是一所普通的两所大学,就会有更多的地方大学,”上述联合大学的内部人士表达了谨慎的观点。
然而,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宣城人的认可。
一些当地官员表示,宣城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合肥、南京和杭州仅3小时车程。随着苏湖湖(上海-苏州-湖州)和商河行(商丘-合肥-杭州)高速铁路的建设提上日程,往返周边大城市将更加方便。他们还指出,在欧美发达国家,许多知名大学都位于环境宜人的小城镇,而不是繁华的大都市。具有突出科研实力的中国科技大学,自20世纪70年代迁至安徽后,也一直留在合肥,而不是综合实力更为突出的北上官。
“中国科技大学在合肥继续发展,为安徽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位宣城官员如是说。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亮亮应该比其他人更清楚宣城校区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