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二次开发赋予中成药新生命力
■我们的记者王梓霏
“临床需要‘好药物’,工业需要‘大药物’。”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力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但只有少数品种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有坚实的基础,中药的临床应用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它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近万种中成药,但2005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品种不到100种,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短缺。
为什么中成药品种难以做大做强?根据张伯礼的分析,一是中医的复杂性。二是科研滞后,具体表现为临床定位宽泛、药效物质不清、作用机制不清、制药技术粗放、质量控制水平低。
张伯力认为,虽然大多数中成药品种都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但符合现代药物研发要求的前期研究工作明显薄弱,上市后没有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导致产品进入市场的接受度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中成药的作用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张伯力认为,二次开发可以给中成药带来新的活力。"二是赋予古代中医现代科技内涵."
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实际上是开发现有的临床疗效更好、市场份额更高的中药品种,大力推进中成药产品的再创新,加快培育大品种名药,催生我们自己的“重磅炸弹”药物。
中药历史悠久,疗效可靠,可通过二次开发扩大和加强,增加科技内涵,明确临床定位,提高制剂技术和产品质量张伯力认为,二次开发不仅可以使人们使用质量更好、效果更明显、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药,而且可以节约资源、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目前,中药二次开发的相关成果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应用,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中药产值1444亿元,仅100多个品种就超过1亿元。2013年达到5600多亿元,350多个品种超过1000亿元,几十个品种超过10亿元。
“中医药具有多目标、多效应综合调控的特点。也许对西医所重视的某些指标的疗效并不明显,但从整体效果和远期效果来看,还是有优势的。”张伯礼说,全球对中药的需求正在增加。通过中药的二次开发,可以实现“优胜劣汰”,扩大优质品种的市场份额,批量推广大品种中药,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新闻(2015-01-22,第一版集锦)
上一篇:世界上惊人的十大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