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怀疑”:名校馅饼砸不到农村娃头上
北京大学关于教育和交流的演讲为米歇尔增添了许多年轻的粉丝。然而,美国第一夫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她在演讲中反复提到的被她称为“改变生活”的“出国留学”教育方法,并不容易为听她的演讲的学生听众所接受,尤其是在电视机前的数亿中小学生。在中国,真正“改变”他们的是希望去一所好大学。
正如在最近的NPC和CPPCC会议上一样,进入大学的机会及其背后的教育公平问题是教育部长们在被围困时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与此同时,许多来自当地教育界的NPC代表和其他来自CPPCC教育界的成员也发现,今年的*工作报告没有涵盖太多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而是更加注重教育公平。例如,“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应该增加10%以上”这句话被媒体反复解释为农村儿童应该真正得到“改变生活”的生命线。
当美国第一夫人在她的高度外交和政治演讲中关心出国留学时,她可能没有意识到大多数中国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
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真的增加了吗?
"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新东方创始人于表示,他“不相信”这个数字,并对至少10%的成分表示“怀疑”。
在两会即将结束的全国政协教育工作小组会议上,于在中国教育协会会长、中南大学校长等委员面前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据俞说,他的企业每年资助几十名“贫困”的北京大学学生。然而,就在去年,在对这些学生“说了几句话”之后,这位来自农村平民家庭的企业家很快发现,“这些贫困学生中的大多数其实并不十分贫困。”用他的话说,除了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的经历惊人地相似——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毕业。"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在哪里?"他说。
自2012年以来,教育部和其他五个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该计划。每年,在高校招生计划的总增量中,将有10000名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被列为招生对象。到2013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30,000。因此,今年*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比例增加了8.5个百分点”,而今年的任务将是“再增加10%”。
正是这个数字,让于迷惑不解。
他去过一些落后地区。在一个偏僻的县城,当他来到一所当地的“*”中学时,他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当地*工作人员的孩子,其余一半是当地富裕家庭的孩子,很少有真正的农村孩子。
“如果他们不能去当地最好的高中,他们怎么能去重点大学呢?”余对说:结果,8.5%或10%的新名额被贫困地区的“*的孩子”或“富裕家庭的孩子”占据。
然后,他用自己的眼睛解释了进入高等学校的逻辑。
“*领导的孩子占出国留学孩子的一半以上。对于那些没有出国的人来说,北京大学、清华和全国人大都被(*的子女)占据了。他们作弊了吗?完全没有作弊。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接受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不能不进入著名的大学。”余对说道。
“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在退出时为重点大学增加8.5%或10%的招生计划,似乎也难以在起点“弥合”教育投资不平等的差距。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所说,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的前提下,所谓增加比例的做法很可能演变成新的不公平增长。此外,简单地扩大这个比例,而不是照顾它,会伤害农村儿童。“如果学生成绩不好,被拖到重点大学,学生自己将无法抬起头来,进一步影响他们毕业后的求职。”
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上重点大学,让他们上“重点”中小学。
葛的讨论组和于之间只有一堵墙。20多名成员中有近一半来自高等教育领域。然而,在这一天,他们也在关注基础教育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理工大学校长李向宇首先表示,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重点院校比例的提高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源头,即基础教育。
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偏远山区的农村儿童“几乎不可能”去城市学习。"从小学开始他们就落后了,到高中他们就落后了,到大学他们就没有机会了。"
在日本的一次访问中,李翔宇发现,从幼儿园开始,日本的教师在学生基础教育方面一直遵循国家质量标准,并在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代代相传。仅从身高来看,“日本青少年已经超过了中国儿童。”李翔宇表示,中国儿童,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儿童,并不“聪明”,而是“缺乏资源和教师”。
“当然,*也会倾斜资源,但它会不会只倾斜最后一批大学生的资源,让这些数字看起来不错?”葛直言不讳地表示,*的最大责任是把主要资金投入义务教育,使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基本相同,教育基础公平,贫困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
坐在旁边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补充了一份来自中国中西部11个省份农村基础教育的调查结果。在这些省份,乡镇一级的*小学以下还有6,690多个教学点。这些教学点通常位于最偏远的山区,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电。具体来说,这些地方45.9%的代课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94%的教学点从来不知道代课教师的“长相”。
“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当被问到,你买了电脑吗?你拉网了吗?然而,这是没有用的。”马敏说,电脑被买走了,互联网也被拿走了,但是在偏远的山村,信息资源是无法获取的。在一些地方,老师不能使用电脑,就像装饰一样。
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上重点大学,让他们上“重点”中小学。马敏说,目前,最实际的办法是倾斜教师队伍。
除了呼吁市场配置资源,还应该考虑增加优秀教师的权重。
于同意的意见,认为*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解决城乡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但未能抓住重点,“一个学校真好,好就是好老师。哪里有好老师,哪里就有好学生。”
然而,从城市到农村“抓”好老师并不容易。
有一次,于去了美国一个鸟不拉屎的偏远地区。他发现有一所总共有200名学生的小学,但是有两位哈佛毕业的老师在那里教书。在中国,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们去了偏远地区,蹲在农村小学里,教了一辈子优秀的教师,“是的,但很少”。
然而,这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余认为的“症结”仍然是“钱”。即使在美国的偏远地区,教师的房子也和城市一样,生活条件仍然很好。然而,在中国,当涉及到农村地区时,“水没了”、“房子没了”和“工资没了”。
“中国经济现在处于领先地位。底部决定了头,哪里的工资高,哪里的教师的底部移动。”余认为,除了舆论的呼吁,关键是要通过**的强有力的政策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把教育资源分散到农村。
他做了一个尝试。新东方在偏远地区有六七所希望小学,其中两所希望小学的教师每年可以得到3000元的补贴,条件是他们“留在学校”和“也就是说,每年额外的3000元将“留住”儿童教师。
在舟山县的山顶上,有一所小学。从山脚开车到山只需要半个小时。然而,真正的问题是山在农村,山脚下在城市。教师不愿意“爬山”或“进村”。我们做什么呢于说,其实这很简单,但还是要靠价格杠杆,“只要山上的教师工资比山上的教师多3000多元,所有的教师就不能留在山上。"
"但是这3000元必须由*支付."余对说:
3月24日,教育部宣布了三项措施,旨在实现“让贫困农村儿童进入精英学校的人数增加10%”的目标,其中包括一项有针对性的特别招生计划、对农村学生实行单独招生以及在当地重点大学实施农村学生特别招生计划。然而,在业内许多人看来,这三个只是教育公平出口的三把“火炬”,可能并没有真正温暖人们的眼睛,但“根治”基础教育问题的火焰并没有点燃。
令人欣慰的是,在此前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总理*强调了“10%”的数字,同时还提到了另一句话,即“要努力改造贫困农村薄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