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巾帼:荣耀背后也有“泪目”之时
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来到复旦大学与学生交流。
本报首席记者范立平
身着深蓝色航天员训练服,充满朝气的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昨天来到复旦大学与学生交流。一个人加入了航天工业,整个家庭也跟着加入了。昨天,走进复旦校园做报告的四个“三八红旗”中,有两个是宇航员。除了刘洋,另一位是王淑芳,北斗卫星产业化推进的带头人,中国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副主任。
“飞行女神”刘洋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曾经哽咽。最初,在决定参加神舟九号任务后,刘洋和他的爱人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主题是“如果我不能回来”。当时,刘洋告诉丈夫,如果她不回来,请做好两件事。一个是照顾好父母,另一个是娶一个会做饭的老婆,因为刘不会做饭。“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值得我们努力和奋斗的东西,值得我们牺牲,甚至是我们的生命,太空飞行就是这样一个事业。”刘洋的话让会上的大学生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刘洋揭示宇航员的“苦行僧”生活:12点前不关灯
刘洋说他很幸运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这种运气起源于1997年,当时国家招募了第七批女飞行员。当时高三学生刘洋的成绩和身体状况都很好。因此,班主任“自己决定”给她取名。结果,刘洋一路过关斩将。
2010年5月,已经在空军服役13年的刘洋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她经历过许多危险的情况,但她对蓝天和飞行的热爱没有改变。2012年6月,她、景海鹏和刘旺组成一个飞行机组,执行“神九”和“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刘洋主要监控和支持手动交会对接。在她13天的飞行中,她还进行了科学实验。
就在一周前,当宇航员景海鹏参观复旦大学时,他透露了刘洋的一个“秘密”。“刘洋(2012年)只有两年的宇航员经验,所以工作培训不太可能在十多年后赶上我们所学的内容。然而,她已经两年没有在周末休息了,她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和十几个系统,与我们保持同步,并完全实现了她完成任务的能力。”
昨天,刘洋回忆了两年的魔鬼训练。她直截了当地说,这两年堪比“苦行僧”。每天的时间都充满了学习和训练。她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关掉台灯。
“我过去常常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在办公桌前,在办公桌前吃午餐和晚餐。下午12点后,我出去跑步,经过一个小时的锻炼后,我洗了澡,睡了一觉。”
宇航员的专业和技术培训比普通人想象的还要困难。许多培训是在特殊环境中进行的,极具挑战性。刘洋举了“转椅”为例。这种训练主要是为了增强宇航员的前庭功能。转椅每分钟旋转30次。当飞行员的标准是能够承受转椅2分钟的高速旋转时,宇航员需要在高速转椅上连续旋转15分钟。在此期间,还增加了头部运动刺激,一般人一分钟都无法忍受。刘洋说,经过5分钟的转椅训练,他第一次感到头晕和恶心。只有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我们才通过了这一关。
昨天,刘洋和在场的大学生分享的一个细节令人感动:每次宇航员在发射任务中向总指挥汇报时,他们都用“出去”这个词来代替“出去”。在刘洋看来,“战争”表达的是:太空飞行的宏伟事业是宏伟的,在承担发射任务时,将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英雄气概——“我们将以无比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决心和牺牲精神,以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以千千成千上万的宇航员在太空战斗。”
空间需要默默付出,甚至默默退出。
作为中国第一批参与北斗卫星导航建设的大学生,王淑芳昨天还与复旦大学的学生分享了他作为北斗号航天飞机的20年命运。许多在场的大学生听了她的故事,忍不住哭了。
20多年前,为了参与北斗系统的研发,王淑芳穿上了军装。她的老家在东北农村。当时她是一所借钱学习的大学。她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子工程专业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这个专业在当时是一个热门专业,尤其是当她可以在外企获得高薪或者出国深造的时候。但当她毕业时,她选择了北斗,并成为当时参军的该系108名毕业生中的唯一一名学生。
王淑芳的个人历史是光荣书写的:她两代人参与了北斗系统的建设,撰写了四个国家军事标准,28岁时担任北斗设计师,32岁时开始担任北斗首席设计师...2007年,她调到交通部,从零开始参与北斗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由于北斗研发项目是按保密级别管理的,作为家中唯一的农村大学生,她的父母无法与她的亲友分享她的荣耀。不仅如此,王淑芳的具体工作,父母到死都不清楚。因为她必须参与北斗系统的研发,所以她看不到父母的最后一面。谈到昨天的这件事,王淑芳哽咽了。她说:“空间是一项需要默默付出的事业。没有一大群人的努力,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成就。”她的一位同志在修理天线时暴露在射频辐射下。“这就像一个人在微波炉里被烤一样。这位同志还患有慢性肾炎,”另一位比她年长的北斗已经退休,在外面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宣传材料。
"如果你悄悄地给予,你可能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王淑芳对航空航天宏伟事业的解释。
昨天,四名“三八”红旗手与师生分享了时代的理想和美好生活,这也是学校“时代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第三次。复旦表示,通过宣传英雄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说明时代的责任,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成为有用的和服务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