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航天开启“超级2018”

科普小知识2021-12-09 12:21:16
...

中国航天开启“超级2018”

北斗导航系统全球联网(示意图)

Baidu.com

中国航天开启“超级2018”

2016年11月,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完成首次飞行(数据图)

新华社

中国航天开启“超级2018”

中国航天开启“超级2018”

北京零一俱乐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火箭(想象图)

Baidu.com

新年伊始,中国的太空飞行以三战三胜的势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1月9日、12日和13日,中国三大内陆航天发射中心,即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继迎来了今年的首次航天发射任务。随着长征火箭上天,高静一号的三颗和04颗卫星、北斗三号工程的三颗和四颗组网卫星以及三颗地面探测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三次空间发射活动全部顺利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次发射是在短短五天内进行的,甚至其中两次是连续两天进行的。在如此高密度的发射测试面前,中国的太空飞行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真是令人惊叹。

这些连续的胜利不仅为中国航天工业在新的一年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表明2018年将是中国航天工业不平凡的一年。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此前发布的信息,该集团计划在新的一年进行创纪录的35次发射。再加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计划中的发射任务和几家私营航天公司可能的发射活动,预计中国在新的一年里的空间发射将超过40次,不仅大大超过其2016年22次发射的记录,而且在今年的发射数量上也有可能位居世界航天强国之首。各种迹象表明,属于中国航天产业的“超级2018”已经启动。

①《月亮女神》掀起了高潮

今年被称为中国太空计划的“超级2018”,不仅因为中国计划今年进行更多的太空发射,还因为任务重大而艰巨。其中,探月工程的关键步骤,即嫦娥四号任务的实施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性能的持续验证,是今年中国航天发射计划的重点和难点。

嫦娥四号卫星是嫦娥探月工程中的第四颗人造月球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嫦娥三号后登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入、更全面地探索月球的地质和资源,并完善月球档案。嫦娥四号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是它的着陆点在月球背面。由于月球背面被阻挡,无法接收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美国和俄罗斯多次试图在月球背面着陆,但都失败了。这使得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情况知之甚少,这也增加了探测器软着陆的难度。

为了执行嫦娥四号任务,中国计划于2018年6月发射一颗中继卫星,以建立TT&C通信和数据传输链路,确保与嫦娥四号的顺利通信。根据计划,嫦娥四号将于年底发射,并计划在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软着陆。一旦成功,这将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软着陆在月球背面并进行巡逻探测活动。中国科学家可以借此机会对月球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利用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电磁干扰进行太空观察。

(2)北斗卫星发射井喷

“从中国航天任务的实施和规划来看,2018年无疑将是名副其实的“北斗年”。在2018年中国航天飞行的第一年,连续三次发射包括发射两颗北斗卫星。1月12日,长征三号乙和远征一号联合成功地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项目的首颗双星成功发射进入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正式开始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根据该计划,“北斗三号”将于2018年底建成一个由18颗卫星组成的基础系统,有能力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这意味着今年总共将发射16颗北斗三号卫星。如果我们继续遵循以前熟悉的“一箭双星”模式,那么全年将进行八次发射。除了已经进行的发射,还将完成另外七次发射。

北斗卫星发射的井喷是壮观的。这也是中国太空“超级2018”的亮点之一。

(3)特色卫星有自己的神奇力量

1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迎来了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他亲切拜访了中法海洋卫星开发团队的代表,并参观了卫星测试和组装车间。基于中国成熟的CAST2000卫星平台,中法海洋卫星配备了法国分光计和中国研制的散射仪,分别用于海浪研究和海洋监测。借助这颗卫星,有望实现大面积、高精度的海面风浪同步观测,进一步提高两国海上航行安全和海洋资源调查的服务保障能力。这颗卫星建立于2009年,有来自中国和法国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目前,该卫星已进入总装测试阶段,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发射。

在2017年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一颗名为“张衡一号”的卫星被许多人所知和关注。它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系统天基观测平台的第一颗星,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它可以获得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和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根据《科技日报》最近的报道,“张衡一号”计划于2018年2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不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建设,开辟地震监测预报的新途径,还将为航天、导航、通信等领域提供空间电磁环境监测服务。

在新的一年里,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重大项目高芬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2017年6月全球空间探索会议发布的信息,高芬的第六颗卫星高芬6号当时已经处于最后组装和测试阶段,其计划发射时间定于2018年。届时,高芬6号将与在轨飞行的高芬1号联网,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④长征五号又来了

长征五号是目前中国最有能力的火箭。2016年11月,火箭成功进行了第一次飞行,但在次年7月的第二次发射任务中失败。随后,有关部门取消了原定于2017年底长征五号进行的嫦娥五号月球表面采样和返回任务,对此次失败进行了全面调查。航天科技集团对长征五号在2018年卷土重来做出回应,表示将承担东方红五号卫星的发射任务。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钢近日表示:“通过过去半年的故障定位和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原因,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到2018年底,长征五号将有一个新的发射任务。”这是长征5号火箭发射的最新消息,再次确认了它在2018年的回归,并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时间框架。经过“零技术”和“零管理”洗礼的长征五号,不仅将完成这次赋予的任务,而且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特别是未来空间站核心舱的发射和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返回任务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贡献。

(5)商业空间涌现

2018年,中国的商业空间可能会见证一项新记录的诞生:中国第一颗以一个县命名的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射。2017年11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民*、湖州市莫干山高新区和长春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德清一号卫星于2018年1月在甘肃酒泉发射。

德清一号入轨后,将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吉林一号卫星联网,主要围绕测绘、交通、水利、环保、农业等领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打造大数据背景下的地理信息应用市场,为德清打造国际一流地理信息产业园和地理信息产业高地提供支持。

对于中国的私营航天业来说,2018年将是其里程碑式发展的第一年。这一标志性事件是北京零一俱乐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小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是目前中国唯一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它侧重于智能小型运载火箭的开发,旨在为全球商业微型卫星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发射服务。2017年12月22日,公司研发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成功进行点火试验,为2018年上半年首飞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没有国家航天队,中国的商业航天工业在2018年将无法开放边境和扩张领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所副所长张迪近日表示,集团研发的快船11号火箭将于2018年上半年以“一箭六星”的惊人速度进行首次飞行。也就是说,伽马射线爆发探测微型卫星等六颗卫星将同时送入太空,显示出强大的星座快速构建能力,大大提高了发射效率,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