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合璧”,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未来可期
米歇尔·努森茨韦格(左)和张·在“中和抗体与功能性治疗”学术前沿研讨会上发言。记者刘霞摄
自1983年法国科学家首次分离出艾滋病毒株以来,科学家和艾滋病毒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在过去30年左右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努力揭开层层笼罩在艾滋病病毒头上的面纱。与此同时,许多抗艾滋病疗法和药物也出现了。尽管相关技术发展迅速,但艾滋病的功能性治疗甚至根治性治疗尚未“找到”。
现在,情况正在慢慢改变。11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和抗体与功能性治疗”艾滋病学术前沿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抗艾滋病领域的专家表示,功能性治疗艾滋病的曙光已经初现。其中,长效药物和抗体药物的结合是最前沿的课题研究方向和热点,也是实现艾滋病功能性治疗的最有潜力的武器。
我们终于可以找到艾滋病毒的致命弱点
艾滋病是可以治愈的,这已经成为许多科学家的共识。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教授在艾滋病领域已经奋斗了20多年。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他自信地说:“我认为艾滋病的功能性治疗非常有希望。相关技术,尤其是抗体和免疫治疗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艾滋病的功能性治疗意味着病毒在HIV-1感染者体内被完全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即使它没有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也很难用常规方法在感染者中检测出HIV-1病毒。
张说,一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可以在8至10年内甚至终身免于疾病,这表明人体本身可能有能力抵抗艾滋病病毒,但科学家们尚未找到关键的“生命之门”。也许,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细化,科学家们终于可以找到艾滋病毒的致命弱点。
“根据科学数据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将能够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统控制艾滋病,治愈后无需服药或注射。”谢东博士也是一位在艾滋病领域战斗了20年的“老兵”,他是前沿生物制药(南京)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也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相比之下,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洛克菲勒大学教授米歇尔·努森茨韦格更为谨慎和保守。他告诉《科学日报》:“治愈艾滋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做到。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十年前,没有人认为抗体可以用来治疗艾滋病,但现在我们有许多抗体药物。”这一次,Nussezweig访问清华大学的目的是与中国在艾滋病的功能治疗方面进行合作。
生活质量有望大大提高
目前,艾滋病的功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抗体治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谱中和抗体(bNAb)。科学家认为,广谱中和抗体和长效抗艾滋病药物的结合将是艾滋病功能性治疗的关键。
在抗艾滋病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大约1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几年后会在体内产生bNAb。2009年,科学家从一名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血清中分离出两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以中和70%以上的艾滋病毒株。这一发现使bNAb成为抗艾滋病毒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从那以后,各种bNAb相继出现。2015年,Nussezweig团队发现抗体3BNC117可以抵抗大约80%的艾滋病毒株。根据美国杂志《科学》9月份的一份报告,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制药商联合开发的新抗体可以攻击99%的艾滋病毒株。这种抗体已经在猴子身上成功测试,人类临床试验将于明年开始。
努森茨韦格说:“艾滋病毒非常聪明。一段时间后,它会对药物和单一抗体产生抗药性。因此,反应是将药物与抗体或几种抗体结合起来。
张解释说,长效药物和抗体的结合是艾滋病功能性治疗最有潜力的方向之一。抗体既能杀死病毒,又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一举两得。努森茨韦格的报告表明,这种抗体不仅具有自身的免疫功能,还能大大提高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免疫反应。在这方面,现有的抗艾滋病毒小分子药物无法实现。目前,小分子药物必须每天服用,并且经常导致长期不良反应。长效药物和抗体的组合可能只需要患者每两周、每月甚至每六个月注射一次,这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战胜艾滋病需要国际合作
艾滋病是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最大威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世界各地的人们需要共同努力来应对它。专家们还表示,实现中国的抗艾滋病计划还需要国际合作。
张说:“在抗体研究方面,在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没有“精英感染(即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进展的感染)”,分离抗体极其困难。然而,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抗体几乎都是由美国科学家开发的,相关的“精英感染者”也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发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与国外合作,引进和优化我们的技术,并将其与中国的创新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率先开发出成功的新一代治疗方案,甚至是根治方案。”
谢东说:“艾伯特已经在2016年向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上市申请。我们计划将albert与3BNC117组合,形成两种具有新作用机制的长效药物全注射制剂。临床试验将于2018年开始,以研究它们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在患者中诱导对艾滋病毒的免疫反应。”
据报道,2016年,张与国家卫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的结构生物学家周同庆合作。宣布的“基于结构的艾滋病毒疫苗设计”得到了美国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和国家自然基金会的财政支持。双方将共同开展相关药物和疫苗的综合研发。
周同庆长期在中美之间旅行,他参与了今年9月发现的抗体的研发。他说:“近年来,中国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国际交流也很多。中国对艾滋病的功能性治疗和根治性治疗的研究很有希望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光伏铁路:前景可期,存在成本瓶颈
下一篇:“蓝能”可贵 商业化之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