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打响赤潮监控战:“向阳红28”号启动应急监测

科普小知识2022-06-02 17:32:06
...

■新华社记者张

5月9日,“向阳红28”号从浙江嵊泗锚地启航,前往东北40多海里的监测站,执行东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任务。

下了几天雨后,天气终于放晴了。大海平静如湖,略带蓝色。飞驰的“向阳红28”号冒着风浪,在浅蓝色柔滑的海面上撕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缝。

"看,海水看起来是怎样的红棕色?"监控队长李阳站在后甲板上,指着船尾声道,喊道:几乎与此同时,监控小组成员刘守海和他旁边的安全主管秦邦辉也注意到了。

此时,船正行驶在浙江舟山花鸟山以东北纬30度50分、东经123度00分的海域。三个人连忙来到船边仔细观察。果然,在被船撕裂的白色浪花中,“红棕色幽灵”出现又消失,令人震惊。

赤潮是一种世界性的海洋公害。这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在这种现象中,海洋中的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炸式繁殖或高度聚集,导致海水变色,影响并危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正常生存。

“发现红潮,红潮!请立即停船,所有成员将进入赤潮应急监测状态。”拿起对讲机,李阳毫不犹豫地给队长打了电话。他还向东海监测中心赤潮应急小组报告了情况。

作为一名监测老手,他对这片海域太熟悉了。这是一个红潮区,现在是红潮季节。然而,没有人预料到今年的红潮来得如此之早,而且情况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正在打瞌睡的队员认为这是一次演习。

船很快就停了。李阳拿起一个长长的圆柱形多参数水质仪,从船边放入海水中。不到两分钟,仪器监测的实时海水数据显示在计算机上:酸碱度为8.5,正常值仅为8.1;叶绿素为9.1μ g/l,正常值仅为3 ~ 5μ g/l,溶解氧比正常值高22%。

船上的CTD自动水收集系统也能快速收集水样。负责生物监测的刘守海拿出0.5毫升水样,放入长方形薄片计数盒中,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判断赤潮的藻类种类和密度。

记者好奇地看着显微镜,立刻感到震惊。

上帝啊。那些小的、链状的赤潮生物清晰可见,令人印象深刻,甚至一直在移动。一些“链条”独自移动,一些“链条”一起移动,就像在一个计算箱里盘旋的小火车。

“这种赤潮生物被称为东海原甲藻,也称为齿状原甲藻。它是一种常见的无毒赤潮生物,可在低温区至暖温带生存,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刘守海说:“然而,尽管东海原甲藻本身无毒,但它经常与其他有毒的赤潮生物结合形成复合赤潮,这需要密切关注。”

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监测小组还在现场收集了一系列数据,如三嗪盐、磷酸盐、硅酸盐等。这些第一手资料是赤潮深入研究的基础资料,积累了很长时间,具有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首次发现赤潮的海域进行应急监测后,“向阳红28”继续向前推进,扩大了赤潮监测范围。此后,又有四个监测站被选中。结果表明,海水中所有的“身体指标”都更加异常。赤潮生物的浓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基准阈值。可以完全断定,这个海域爆发了赤潮,影响了大约470平方公里的面积。

目前,东海监测中心已按照四级响应程序向东海*报告了赤潮信息。东海*立即向国家海洋局报告,并向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东海监测预报中心等单位发布赤潮通知,提醒相关单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赤潮灾害。

在这一发现赤潮的海域,国家海洋局东海*建成了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的赤潮监测海洋示范区,并分别在嵊泗海产品产地和上海海产品市场设立了赤潮毒素检测示范区,可在发现赤潮或检测到赤潮毒素后3小时内向有关部门发送监测报告。

同一天,监测小组对“向阳红28”共进行了14个监测站。一整天,一站接一站,一刻也没有停顿。晚上,完成最后一项工作后,一些球员累得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