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双创”教育的价值旨归

科普小知识2021-12-11 19:05:15
...

■陈

实施优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期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学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应贯穿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使培养方案、资源要素和方法载体能够高度支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促进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

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树立科学的理念、探索合适的方法、完善运行机制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构建一个“需要包容、学习与培训一体化、平台全链”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体系。

首先,高校应以“包容性需求”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根据每个学生的成长期望,实施创新创业知识教育的差异化和分层供给,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认知需求的“包容”。

实施“全纳”教学,向全体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网上创业培训等必修课程,使全体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为他们今后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知识储备。

实施“延伸”教学将帮助愿意创新和创业的学生开设创新和创业选修课,如“科技创业”、“创业营销”和“创新思维和方法”,辅之以关于创新和创业的公开学术会议、成果展览、论坛、讲座、沙龙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促进他们掌握更系统、更深入的创新和创业知识。

实施“典型”教学,注重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潜力的学生,努力使他们成为创新和创业的领导者。例如,高校可以为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建立“特别培训区”,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成立由骨干教师、知名企业家和优秀校友组成的“科技导师组”和“创业导师组”,从政策解读、方案策划、技术实现和市场运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创新创业指导,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理解和理解。

其次,高校应实施“学训一体化”,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和课程实施体系,通过“学训一体”实现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培训的相互支持,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将科研训练融入专业教学,使科研训练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注重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南京科技大学为例,自2011年以来,该校实施了“百万”本科生科研培训计划(即四年内重点支持100多个优秀项目,涉及1000多名教师,覆盖1万名本科生)。它将研究和培训纳入了本科生的必修课。同时,建立了国家、省、校、院四级研究生“四级联动”研究培养体系,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要继续优化政策,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转移制度,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提高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的积极性。

第二,学科竞赛应融入专业教学。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和精心组织,学生学科竞赛应主要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竞赛项目来自专业教学,由专业教师指导。绝大多数竞赛项目都是在各学科的开放实验室中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融合,拓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将项目孵化融入专业教学,明确将引导学生进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和提供技术咨询纳入专业教师的教学职责,引导专业教师引导创业学生及其团队开展创业培训,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平台帮助学生孵化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培训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学校还应鼓励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和外部企业家共同引导学生孵化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强有力、高水平、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第三,高校应着眼于“整个实践链”,突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汇聚校内外优势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构建“产品研发-创业模式形成-市场运作”的创新创业实践全链,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我们将建立一个公共创新平台。我们将通过收集教师、课程和实验室等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团队,巩固技术支持,并体验产品研发过程。我们将帮助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为创业实践平台提供优秀的创业项目。

同样,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该校建成了首批在国内上市的中美客户创造交流中心,并定期举办“中美青年客户创造大赛”等比赛,为创业型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孵化器、创业园区等平台,将创业竞赛的获奖项目和科技创新成果团队吸纳进园区。它还将提供技术升级、产品改进、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指导,以及人力资源、工商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创业团队形成成熟的创业模式和企业结构,从而实现学生创业团队向初创企业的转型。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与地方*和知名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成果转移中心、工业园区等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整合校企在市场、人才和技术上的综合优势,加强学生创业企业的商业导向和产品技术升级,促进学生创业企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进一步实现学生创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是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中国科学报》(2018-05-22,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