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扶贫金果如何突破价值瓶颈

科普小知识2021-12-11 18:27:25
...

扶贫金果如何突破价值瓶颈

果农正在修剪猕猴桃的枝叶

北京的超市经常看到,从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10元就能卖到一个猕猴桃,而大多数国产猕猴桃3元就能卖到两个猕猴桃。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中国猕猴桃产量和面积居世界第一,总产量为240万吨,亩产800公斤。然而,新西兰的猕猴桃种植面积比中国小,但却取得了很高的效益,每亩产量超过2000公斤,价格比中国的猕猴桃高4倍。“新西兰猕猴桃受益于我们15英亩以上的土地。因此,新西兰的猕猴桃产量超过中国。”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水果研究所所长、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主席方金宝在最近于贵州省六盘水市举行的2019年年会上表示。

扶贫金果

猕猴桃既可食用又可奖励,每亩收入2-5万元,是普通粮食作物的几倍。它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已成为帮助摆脱贫困和振兴农村的行业的良好选择。它被称为扶贫的金果。

中国农业和农村部水果种植业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中心主任钟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猕猴桃产业在扶贫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猕猴桃具有广泛的适宜生境,猕猴桃在中国广大的中南地区、陕西秦岭以南、广东南岭以北和甘肃天水以东生长良好。然而,这一地区与中国的重点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叠。猕猴桃喜欢松软透气的土壤和冬暖夏凉的气候,这与一些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是一致的。加上科技的帮助、地*策的支持和企业的推动,猕猴桃产业在扶贫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据统计,仅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就种植了43700亩猕猴桃。如今,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已达14.67万亩,形成了全球产业格局。猕猴桃不仅成为全县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全国红色猕猴桃的主要产区之一。

猕猴桃产业在云南、广西、贵州石漠化地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雾灵山区和大别山区的深度贫困村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方金宝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水果研究所与西峡县、陕西白锐猕猴桃研究所与苍溪县、四川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古蔺县、仲恺农业工程大学与和平县分别开展了猕猴桃产业发展合作。

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通过“*+金融+科技+基地+农业合作”、“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等模式建设了工业扶贫基地。只有云南、广西和贵州石漠化地区开发了60万亩猕猴桃。以贵州大学在大洪村(省级特殊困难村)建设的102亩猕猴桃扶贫基地为例。贫困农民人均收入超过5600元。进入高产期后,人均年收入可达8600元,95个低收入家庭的274人完全脱贫。

钟强调,猕猴桃种植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这一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带动农民在猕猴桃产业中经营成为普遍现象。此外,大部分猕猴桃种植园都是新建的,因此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接受度较高,这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待聚集的科研力量

“我们的第一个优势是多样性。许多品种可以媲美甚至超过新西兰的品种。第二个优势是我国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大约有73个种和品种,150多个品种或品系,大量优良品系,以及大面积适宜生态环境的地区。”钟对说:

然而,中国猕猴桃产业受益远远少于新西兰的事实令她担忧。“我们的缺点是栽培范围太广,自然条件不同,导致盲目推广品种,机械照搬各地的栽培技术,给用户带来损失,无法实施。此外,科研力量分散,没有共同努力来克服工业发展的瓶颈。”

钟认为,目前有必要减少各科研机构分散育种的科研力量,将更多的研究工作放在如何使不同猕猴桃优质品种适应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上,探索适合当地的栽培技术,以便在猕猴桃优势产区推广应用。

方金宝说,新西兰皇家植物和食品研究所的一个单位有900多人,500多人研究猕猴桃。我国有许多猕猴桃研究所,大约有20个,但是我国猕猴桃研究人员的总数没有新西兰多。“工业发展需要一个面向整个产业链的解决方案。从育种到栽培再到植物保护,如果有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成功。”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表示,中国猕猴桃的商品品质并不理想,而且猕猴桃的大小也不均衡,远低于国外80%的出口率。此外,稳定性、一致性和保质期等指标落后于新西兰和其他国家。品种配置缺乏统一规划,不同地区种植的品种参差不齐。例如,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美味猕猴桃越来越*,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中华猕猴桃也越来越*。目前,红肉猕猴桃种植也很受欢迎。

此外,我国猕猴桃育苗技术体系落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仓储加工技术落后,与生产配套的仓储设施少而落后,加工产品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差。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防治技术薄弱。

生产、研究和研究应该高度一体化

年会期间,第二届全国猕猴桃评估会议同时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水果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齐秀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今年共评选出205个样品,最终根据不同类型评选出30枚金牌、5个最佳风味奖和5个最佳外观奖。“通过举办品酒会评选金牌,让全国人民知道我国已经有非常美味的猕猴桃品种,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在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的支持下,多个单位联合制定了国家标准《猕猴桃分级分类》和行业标准《猕猴桃品种鉴定标准SSR分子标记法》;目前,正在联合制定两个绿色食品标准,即《云贵山区绿色食品猕猴桃生产操作规程》、《高纬度地区绿色食品猕猴桃生产操作规程》、两个农业行业标准《猕猴桃溃疡病鉴定与防治技术规程》和《猕猴桃良好农业规范》。

方金宝介绍,针对行业内严重的溃疡病问题,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第一个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示范点已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建成。通过重点培育抗溃疡病新品种,积极推广优良花粉、高接换种、避雨栽培、生物防治等新技术、新设施,建设溃疡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此外,依托湖北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长江猕猴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整合和协调各方科技力量,建立以品种选择、全程标准化栽培、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和施肥制度方案为核心的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虽然取得了上述示范成果,但钟彩虹仍对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未来猕猴桃研究应创新特定的遗传种质,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育种目标是抗病和抗逆。高产稳产;颜色、香味和味道都有。储存时间长,食用时间长;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在育种过程中,应注意雄性授粉品种的选择、合适砧木的选择、倍性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中,应提高园林建设水平。注重土壤改良和省力化施肥技术;发展保护性耕作,防止日灼、低温、风害、病虫害等。开展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栽培模式研究;发展适应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栽培技术体系。

钟认为,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应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模式。"一切科学问题都源于工业,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工业."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看,产业发展有赖于政策支持、商业资本注入、企业管理和科研人员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