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问世曲折
明代著名医学家、药理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世人所熟知。但是你知道,他伟大的科学工作是在南京诞生的。
当《本草纲目》定稿时,李时珍已经60多岁了,是几十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他最大的愿望是尽快印刷出版,以发挥社会作用。然而,这个190万字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杰作还没有被人们所知。很难找到书商来印刷它。没有著名艺术家的认可和*的支持,私下出版这本书是有风险的。他去过周琦、黄州和武昌,但没有成功。他一生都致力于写这本书,但没有人知道“君主”,并保留了大量积压的书籍。这是李时珍的一大悲哀。
由于他的作品不能在湖北老家印刷,李时珍于1579年去南京寻求出版。南京是当时全国的刻书中心,文化事业相当繁荣。他满怀希望,但事情并不顺利。他找了几个抄写员来讨论,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次年9月,李时珍去太仓拜见当时的文学领袖、著名学者王时珍,请他为《本草纲目》作序,“我愿求一句话以成仙”。王世贞曾在湖广任省法官。虽然他不认识李时珍,但他不时听说这件事,所以他欣然同意了。
虽然南京之行并未带来任何接触和题词,但收获不小。首先,请去王士祯那里做个序言。在序言中,他称赞《本草纲目》是“真实自然的精华,材料的总典,帝王的秘密,臣民的珍宝”,这应该是该书出版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其次,他参观了南京的药王庙,那里收集了全国各地的药品。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一个接一个地做记录,这对修改手稿很有用。
李时珍从南京回到湖北老家又过了十年。这一时期,政局动荡,张改革前压力重重,后家乡农民起义。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本草纲目》就更加困难了。与此同时,他去南京联系《本草纲目》刻本。
1590年,有12年历史的《本草纲目》终于赢得了南京藏书家兼出版商胡呈龙的青睐,他认为这本书很有价值,愿意为碑文付钱。经过30年的努力,我终于遇到了一个知心朋友,这对70岁的李时珍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可惜这种喜悦来得太晚了。不久,李时珍病倒了,不到三年就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前,他无法亲眼看到他所写的作品。1596年,李时珍的夙愿实现,《本草纲目》成功印刷。出版后,它变得众所周知,供不应求,所以它不断重印。南京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已经流传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