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蛟龙”152次成功下潜 中国载人深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08:35:09
...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蛟龙”152次成功潜入中国载人深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新华社记者阮玉林

6月23日上午,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号返回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国家深海基地码头。从南中国海和西南印度洋到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花了五年时间成功实施了蛟龙152次潜水的试点应用阶段,海洋调查也顺利完成。随着中国载人深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的深海调查能力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蛟龙”152次成功下潜 中国载人深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蛟龙载人潜艇数据图。中国新闻社记者阮玉林摄

“蛟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独特方式

“可以说,蛟龙已经走出了一条由中国自主开发的生产、研究、研究和应用紧密结合的独特道路,”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蛟龙总体研究组组长刘枫告诉新华社记者,蛟龙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载人深潜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要求在研发成功后立即投入使用。这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密切合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后,“蛟龙”号将首次潜入南海。“蛟龙”号在2012年成功完成7000米海试后,将于2013年立即投入试验应用。

截至目前,“蛟龙”号已在中国南海、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海山地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海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海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等7个主要海域成功进行了152次潜水。作业范围包括海山、冷泉、热液、洋中脊、海沟、海盆和其他典型的海底区域。深海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视频数据和高精度的地质和生物样品。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五年里,“蛟龙”号在载人深海考察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深海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成熟的“蛟龙”作业模式、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和一批新开发的专业潜艇船员和技术保障队伍,推动了中国载人深海潜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入深海、探深海、探深海”的战略雄心。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载人深海潜水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蛟龙”号的成功试验应用,为“蛟龙探海”重大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蛟龙”152次成功下潜 中国载人深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信息地图。中国新闻社记者阮玉林摄

中国深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中,“龙探海”是海洋领域的165大工程之一,也是四大工程之一。中国深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蛟龙”、“乾隆”、“海龙”三龙为代表的深海勘探技术装备体系基本形成。除了蛟龙载人潜水器,中国还拥有大型深海高科技设备,如乾隆无人无缆潜水器和海龙无人电缆控制潜水器。

今年2月,中国自主深海资源勘探系统“乾隆二号”在43次海洋海上作业中取得成功后,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这标志着“三龙”技术和设备全面进入作业应用阶段,大大增强了中国自主开发大型深海设备的信心和决心。“三龙”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将为中国深海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提高中国在国际水域的话语权、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刘枫告诉中新社记者,除了以“三龙”为代表的深海高科技装备外,中国还将开发深海钻探用“深龙”、深海资源开发用“昆龙”、深海大数据采集分析用“云龙”,建设“龙宫”支持深海作业,建设深海调查船队。2030年,中国的“七龙体系”将把中国推向世界深海强国。

中国深海空间站建设进入项目审批阶段

国家间对深海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海域作为中国未来的战略发展空间和战略资源来源尤为重要。占地球表面积49%的深海显然是人们关注的关键领域之一。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提出建立深海空间站,开展深海探测和作业前沿共性技术研究,以及一般和特殊、移动式和固定式深海空间站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孙书贤透露,中国深海空间站的建设现已进入示范和项目审批阶段,但尚未开始实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