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任新民的航天人生
任新民在上班。这张照片来自中国航天网
"我一生中只做过一件事:太空飞行。"两颗炸弹和一颗星星之一的任新民曾经说过。
年轻时,他跟随钱学森参加了国防部第五研究所的筹备工作,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
在他晚年,100岁的时候,他仍然担心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当有人去拜访他时,他总是问:“什么时候演奏‘长五’?”
2017年2月12日,102岁的任新民完成了他的“太空生活”。
中国卫星发射器
1956年,不久回国的钱学森开始筹建中国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所。在组建团队的时候,他邀请了任新民,任新民有着相似的经历,感觉就像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今年8月,任新民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到北京。从那时起,他的生活就与中国的航天工业紧密相连。
1958年1月,中国开始模仿P-2导弹。这项工作的核心之一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它被称为导弹的“心脏”。任新民带领团队承担起这项重要任务。他们克服了材料、技术、设备、推进剂等方面的困难。并掌握了相关技术,帮助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1号成功发射。
在自行设计的中短程导弹中,任新民担任副模型设计师,负责发动机开发。面对苏联专家的撤离和国内经济困难,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低头,成功地测试了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接下来,任新民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新车型。仅在10年内,中国就拥有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程导弹。
在开发导弹的同时,任新民还负责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模型。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始了中国的太空活动。任新民、钱学森等研究人员受到**的热烈欢迎。*总理称它们为“中国的卫星发射器”。
首席空间工程师第一人
1975年,60岁的任新民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负责运载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今年,他连续组织发射了三颗卫星,特别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和回收了中国第一颗可回收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可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同年,中国的331项目(卫星通信项目)启动。该项目的实施是中国航天技术从实验到应用的重要标志。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中国航天研究领域只有“技术带头人”。为了加快研究工作,该项目创造性地设置了“总工程师”。作为最合适的人选,任新民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位首席航天工程师,全面负责五大系统。
在331项目中,五大系统都有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而cz-3中的三级系统是最难破解的“难题”。当时,第三级火箭是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常规推进剂,还是使用液态氢和液氧的低温高能推进剂,争议很大。任新民经过艰苦的论证,最终确立了技术难度大、运载能力强的氢氧推进剂方案,为后来长征三号火箭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1984年4月8日,改进型cz-3成功发射东方红-2号实验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有能力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火箭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与此同时,测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卫星通信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了世界水平。从1986年到1990年,中国又开发并发射了五颗通信卫星,为电视、广播、视听、通信、数据库等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此外,任新民还被任命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项目、新返回遥感卫星项目和发射外国卫星的总设计师,并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航天工程师。
"我希望能早点飞到天堂。"
在20世纪80年代访问中国期间,美国众议院一个委员会的主席特别问任新民:中国的太空计划准备好载人了吗?
任新民一愣。他意识到是时候考虑这个问题了。他开始构想载人航天计划。
在载人航天飞行的演示阶段,最激烈的争论是中国应该使用载人飞船还是航天飞机。双方专家持有不同意见。
起初,任新民也更喜欢航天飞机项目。后来,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他改变了态度。他在会上拜访了那些意见尖锐的专家,希望能尽快达成共识。
在会上,任新民再次表示:“载人航天工程即将建成。若因我们意见不合,耽误了此事,我替江东长老难过。”诚挚的演讲感动了与会者,投票顺利通过。
1992年9月21日,**批准建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发工作正式开始后,任新民坚持参加各种重要会议。从神舟一号发射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他亲自参观了现场。
2003年10月15日,88岁的任新民再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将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他兴奋地说,“是的,是的,非常好!”
2014年11月,任新民住进了医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佩拜访了他,并向他报告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最新进展。他非常高兴地说:“我真的希望‘第五年’能早点飞上天。”
今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完成了首次飞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任新民离开的时候一定没有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