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西北大学:促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09:24:58
...

■记者王志康、张

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政策,形成了从修改法律条文、制定配套规则到部署具体任务的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然而,如何跨越转型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下架、上架”,仍然是高校不断探索的问题。

为此,西北大学从去年年初开始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方法。经过反复论证和修订,《西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和《西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终于在2017年9月正式实施。

那么,这两个“措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自修订和实施以来,过去一年取得了哪些效果?

行政管理的简化、权力的分散和盈利已经闪现出许多亮点。

“新修订的两个‘办法’以知识价值的分配为导向,旨在简化管理、放权让利,注重充分发挥政策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供给方作用。”西北大学校长郭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表示,实施这些举措对于深化学校科技*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北大学科学技术部主任沈烨华看来,这一意义首先体现在两个“方法”体系的创新上。

根据《西北大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西北大学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门机构——西北大学高技术转移与创新研究所。它协调全大学的生产、教学和研究合作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一批专业管理人员,在转化过程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服务。

同时,西北大学授予成果转化完成者定价权和转化自主权,规定成果负责人可以独立实施转化。对于两年内未转化的科技成果,高技术转让与创新研究所可以通过上市、交易、拍卖等方式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转化。

根据《办法》,西北大学大幅度提高了科技人员转化收入的比例:转化净收入的90%奖励给成果完成团队,用于现金转移模式的转化成果;对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成果,作价入股所得股权的85%将奖励给成果完成团队。

此外,西北大学还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成本的计算方法。明确规定,科技成果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转化的,学校按转化价格的5%计提成本补偿,并扣除转让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第三方服务费。

沈烨华认为,《西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原则是预算管理,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原则是合同管理,增加了单项支出的审批限额,并明确规定了绩效支出、盈余资金等。纵向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了直接资金各科目的内涵和预算,取消了纵向科研项目直接费用预算科目的比例限制。对于横向项目的资金管理,需要填写未编入预算的项目的预算表,从而取消对各科目支出比例的限制。

解决转型难题增强创新活力

“多年的实践表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难转化和难转化。困难的转变在于生产和学习的脱节,而困难的转变在于机制的不顺畅。”西北大学副校长常江表示,通过这两个“办法”的修订和实施,用“三驾马车”解决了转型难的问题,用“政策保证”和“资金保证”解决了转型难的问题。

所谓“三驾马车”,就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硬科技平台,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面对县域经济和精准科技扶贫,应建立地方科技工作站,将高校优势资源转化为县市优势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面向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建设军民联合工程中心。

鉴于目前普遍存在的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和经济科技“两张皮”的现象,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用户的对接,形成政治、生产、学习和科研的共振效应,是长江认为最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企业需求’,努力在成果转移和供求互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西北大学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的“延长-西达先进技术研究院”四大主体——新型校企研发平台就是这样一座桥梁。

“延长石油集团是需求、投资、管理和市场的主体。研发平台是在我们学校建立的。”常江说,这种校企合作平台使学校的优势学科与特色领域和产业紧密结合。教师不离开校园进入企业环境兼职工作,更好地促进了高校的*探索,实现了科研与企业目标导向研究的有效衔接。

在郭看来,该平台实现了五个有机统一,即科研“顶天立地”与“现场”的有机统一,高校科技人员不离开校园而去企业创新的有机统一,“企业进校园,成果出校园”的有机统一,培养“学者”与“工匠”的有机统一,以及垂直科研项目与水平科研项目的有机统一。正是这五个有机统一,使西北大学的研发优势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此外,西北大学还通过设立“西部大学小额种子基金”、“西部大学-企业联合基金”和“*-企业投资基金”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探索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两个‘办法’修订实施后,学校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标志性成果产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说到这里,沈烨华的喜悦溢于言表。

2017年,西北大学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8亿元,同比增长33.3%。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申请数量而言,西北大学实现了“三个历史新高”:201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6项,首次超过400项,达到历史新高;批准各类国家资金项目132个,比上年增长11.2%,直接资金7751.5万元,批准数创历史新高。平均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创纪录的高水平。

与此同时,与去年同期相比,西北大学的横向项目数量增加了40.4%,出现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如范团队开发的类人胶原蛋白系列生物材料及相关产品已经产业化,新一轮专利成果转化协议正在谈判中。王辉的团队开发了不同类型的高振实密度银粉。目前,两项专利已经达成转让意向,正在与延长石油商谈以科技股份的形式共同组建企业,以尽快实现转型。Jake开发的“唾液检测早期乳腺癌诊断试剂盒”的结果已多次与中科创兴投资孵化平台沟通,进行结果转化。目前,双方都准备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谈到下一步,郭表示,学校还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学科链”,试行重点学科体系,实施“学科加”计划,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学科支撑。同时,进一步理顺科技成果从“筛选阶段”、“孵化阶段”到“推广阶段”的全链转化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产出”、“产品形成”、“企业成立”、“资金支持”、“网上、网上、网下销售”等各环节制定科学的程序和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开辟渠道,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06,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