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大学以科研为名充账*成潜规则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3:53:00
...

大学以科研为名充账*成潜规则

长期以来,当谈到我国许多科研项目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缺乏资金和落后的实验条件。然而,近年来,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在昂贵甚至巨额科研经费面前迷失方向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人陷入了非法活动的泥潭。如何管理和使用这笔本应明确界定的资金,要考虑到科研人员的良知和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

“活期存折”可以随意兑现。

最近,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所所长陈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根据起诉,陈指示他的博士生接受1022万元的特别科研经费,或通过开具假发票、伪造合同和做假账等手段非法持有。如果这一指控被法院证实,该案件可能会创下挪用科研经费的新纪录。

科研经费的非法使用已成为业内一条几乎不可告人的潜规则,包括扩大支出范围、擅自调整预算、突然采购设备等。2010年,仅国家审计署就发现了数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项调查,只有大约40%的研究资金用于项目本身,大量资金在项目之外流失。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目前,大部分科研经费由组长负责。他们很容易成为这些专家和教授的“活期存折”。他们可以想用就用,想用就用。此外,以开(关)主题会议、研讨会和回顾会议的名义花钱也是圈子里的公开秘密。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一个项目的经费从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其中自然科学项目的经费是“扔钱在方向盘上”。一些博士生告诉记者,每次研讨会结束后,他们都会忙于制作文件和邮寄发票,有些人只是从非法渠道购买假发票,通过注明“会议”、“餐饮”、“材料”和“专家咨询费”等项目,可以大量*。

话题导师成为“老板”

那么,为什么科研经费“增加”到可以任意挥霍的地步呢?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表示,国内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距是科研经费“寻租”空间的主要原因。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说,研究经费来自研究课题,基本上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所谓纵向是指来自国家、省市、部委等上级部门的话题,而横向是指来自企业、相关社会部门和单位的“关系话题”。总的来说,纵向项目的财务审计将更加严格和规范,而一些横向项目的财务审计将更加宽松。大多数“合同授予”单位只要求一个研究结果,他们很少询问如何谨慎使用资金。

因为审计规范的纵向主体具有*行为,所以它是国家或省级的指定主体,在投资上往往是“不差钱”。这导致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和专家拼命地为项目“管理这个部门”。在我国,项目负责人也有“老板”的绰号,因为他们是项目资金的实际控制人。他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助手和学生,都是为他们工作的“骑手”。因此,业内也有一种说法,“教师吃肉,学生喝汤”。其中,脂肪“肉”和美味“汤”都来自科研经费。

资金“黑洞”源于机制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的科研经费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年投资达到数千亿元。科研人员职务犯罪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之间存在明显的“行业”特征。一旦专家和教授卷入此案,他们负责的科学研究课题,包括*项目,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关闭”。这一损失是巨大的。

“事实上,在当前的科研*下,科研经费的‘黑洞’是一种普遍现象。”教育评论家熊丙奇说,我国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工资制度是“基本工资+津贴+奖励”,而大部分津贴和奖励是由研究人员和教授自己挣来的,这就是“科研委员会”。一般来说,垂直项目的佣金比例约为10%,而水平项目的佣金比例可高达40%。也就是说,在项目研究开始之前,一些资金已经进入项目经理的口袋,这仍然是法规允许的。

在“报告一切”和“报告一切”的机制下,从买房子或汽车到给孩子买铅笔或玩具的一切都可以从科研基金中报销。以这种方式,奇怪的是,在一些研究小组或项目领导中没有重大问题或违反纪律和法律的行为。

于立中说,据他所知,在一些国家的大学里,如果一个教授带来了一笔项目资金,他必须把大约50%的钱给学校,并纳入学校的财政,而另一半则由教授支配。

这是因为当教授进行这种科学研究时,他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学校的实验室,以及研究生或学校其他教学助理的力量。此外,教授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包括在一定的工作量内,学校也会付给他工资。因此,一半的资金应该交给学校是很自然的。于立中表示,作为上海第一所独立的中外合作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的科研模式也将考虑引进国外大学的共同做法。

标本兼治,预防腐败

去年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要求科研人员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坚持科研经费统一管理的原则,按照预算批准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科研人员不得违反规定转移或者转移科研经费,不得购买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设备和材料。不得虚构项目支出,使用虚假票据获取科研经费;不得虚报、虚报、冒领科研劳务费,用科研经费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在科学研究中合作的著名科学家不得将科研经费用于其他目的。

《意见》和《规定》似乎很难,但在熊丙奇看来,要堵住科研经费的“黑洞”,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科研*,包括取消“科研委员会”和对科研人员实行阳光“年薪制”,以防止科研人员从学科经费中致富,但同时保证体面的生活。建立科研经费使用信息披露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型科研资源配置模式,实施学术化管理。如果科研*不改革,增加的科研经费不可能增强中国的研究和开发实力,只会养肥一批“蛀虫”,摧毁中国的学术机构。

胡申生提出,治标不治本。因为我们国家的许多科学研究项目都存在固有的问题——我们需要这么多由资金支持的科学研究项目吗?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研究”的结束,80%的主题被搁置,根本无法改变生产力和社会效用。“学科教授”和“学科专家”的指导机制是学术腐败和科研经费“黑洞”的主要温床。

阅读更多

浙江大学教授被控挪用10亿元项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