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做个中介型的理性思考者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4:44:04
...

做个中介型的理性思考者

《科普报告的写作与传播实践》,钟汉成著,丽江出版社出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协会秘书长徐颖女士向我推荐,在科学技术出版社系统优秀作品评选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的年轻科技记者钟汉成,以《科普报道——科普报道的写作与传播实践》为主题,写了一本书,具有很强的“素材性”和规范性,请我作序。

在仔细阅读了手稿之后,我和秘书长徐莹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欣然写作的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谈谈我对科技新闻和科普报道的理解和看法。

一个

多年来,科技新闻与科普创作一直携手并进,不断推动科技普及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你我之间以及我和你之间经常有很多重叠,甚至有时界限是“模糊的”。据我所知,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陶诗龙、郭正毅等人主编的《科普创作概论》一书,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论述科学新闻的写作。在一些关于科学新闻的文章中,也有对科普创作的随意介绍。

进入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响越来越深入人心,新闻媒体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获取科技新闻和相关知识的渠道增加了很多。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些科技新闻背后的“金矿”,并想知道更多关于它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的。因此,许多媒体开始提供“新闻+科普”式的晚餐。新闻界和科普界曾经有过“科普新闻”这个术语。这些探索和实践表明,科技新闻与科普创作协同推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韩城是一个在传统媒体编辑领域工作了近20年的“80后”,写了几十万字的报道。他赢得了近100次作品。其中,他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科技新闻系统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了7项一等奖,堪称科技新闻编辑领域的典范。他结合自己在科学新闻工作和科普创作中的实践,明确提出了“科普报道”的概念,并将其统称为科普报道,是指一些重新奇、轻时效性、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目的的报道。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大量的出版物,认真梳理了几种类型的科普报道,在科技新闻的大类中找到了一个比较独特的“位置”。我认为这种探索意识和理论推广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我认为科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基本层面:帮助公众理解科学;引导公众欣赏科学;促进公众参与科学。如果我们走得更远,我们也可以探索理性的兴趣和传播理性。科普的本质在于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将科学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大师”,他们经常被许多人追随。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科学素养的缺乏,也反映了信仰、价值观和理性思维的缺乏。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的缺乏常常导致盲目的信仰和荒谬。如果我们的科技新闻报道和科普作品不能吸引人或者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荒谬和异端的理论就会占据“领地”。因此,我们的科技记者和科普创作者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作品不仅能够正确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向读者传达一些理性思维,以及探索事物和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

《科普报告的写作和传播实践》一书论述了科普报告的一般原则。它还特别提到,科普报道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应体现和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者指出,就科普报道的一般原则而言,只有通过传播科学思想,科普报道才能在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发挥导向作用,只有这样,公众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科学思想的支持和激励。

从传播效果来看,该书对科普活动和拟人化科技报道的论述,以及提出的写作方法和应注意的关系,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也值得特别关注。例如,拟人化的科技报道已经被作者在科普报道的实践中多次尝试。作者有着丰富的经验,把它定义为一种通过对一些动植物、新技术、新产品等进行人与人的比较来普及科学知识的报告形式。用这种方法写的报告形式独特,生动活泼。它能把枯燥的科技知识变成普通的词汇,可读性强,容易被读者接受。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了附在书上的相关“写作范例”后都会有同样的感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