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不到位,原因何在
王安利
熊丙奇
■我们的记者韩天棋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的时候,作为我们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是不可或缺的。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还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学校将学生在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得以落实。然而,相关的后续报告显示,学校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仍然是一种形式。初中的许多课外体育活动仅限于高中入学考试。由于升学的压力,高中生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
健康是生活的基础。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康复系教授王安利告诉《中国科学新闻》,体育不仅是教育,也是人类的发展和成长。“体育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体健康发展和个性成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智力和体力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承载知识的载体和培养道德的场所”和“良好的体力往往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王安利分享了他在美国学习时的所见所闻。“下午3点以后,学校里的各种体育俱乐部都有他们的活动。体育形成了一种影响同龄人行为的氛围,因此“不进行体育锻炼是可耻的、不爱交际的和不健康的”。这种氛围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运动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赵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身体的发育和成长是每个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最基本的教育应该是健康的体魄。
学校观念必须改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要求:“多年前,教育部就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这一要求很难满足。”
究其原因,熊丙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学校的概念和理念问题,第二是学校场地、设施的安全问题;第三是锻炼的形式。这也是我国中小学甚至大学在开展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育锻炼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熊丙奇认为,许多中小学不重视体育,只注重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其他方面的教育都被边缘化,体育也是如此。因此,许多学校宁愿利用体育教学时间和其他锻炼时间让学生学习其他科目,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其次,许多学校没有合格和足够的体育场地。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体育场馆数量少,学生锻炼的空间不足。第三,许多学校为学生组织的体育活动很无聊,学生们经常对它们不感兴趣。人们往往过于注重维持活动秩序,导致学生真正锻炼的时间很少。
王安利认为,学校缺乏体育教育主要是一个概念问题。“没有正确的观念,就没有好的政策和制度,也就没有国家的关注和参与。”王安利说,从“体育进学校”和“体育从娃娃开始”的政策和原则来看,我们没有这样一个概念,但我们没有一个好的认识,没有一个全民共识,没有一个应试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这些概念和系统的叠加导致了目前的局面。
多管齐下促进体育全面发展
“为了使体育在学校得到重视和推广,所有学校经营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识到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使学生劳逸结合,有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更多的精力完成学业。如果没有体育锻炼,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还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熊丙奇说。
熊丙奇建议中小学改变升学评价制度,形成多元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对于大学来说,我们应该真正重视人才的培养,摒弃教育人的功利观念。其次,要重视体育投资,包括对教师、学校设施、场地的投资和保障。第三,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要改革简单枯燥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尝试俱乐部教学,在所有的学校和学院建立各种运动队和俱乐部。国外的“体校结合”就是这样。学生在学校的体育俱乐部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后,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参加比赛,普通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体育选择,建立体育项目和内容丰富的体育中心,这将有助于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体育的氛围。"
“中国目前的学校体育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首先,全民都应该反思体育。舆论的跟踪、普及体育知识和开展实践活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要继续实行体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为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在普及中起到了带动和带动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健康发展。第三,在短期内,应制定教育政策,鼓励和促进体育活动的普及,如与高考和特殊招生政策挂钩。王安利呼吁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原点。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发展是为了所有人,而不是比较哪个教育因素更重要。
《中国科学新闻》(第七版,2016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