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借经济发展低估隔离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一萍教授
目前,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中国的复工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中国以外,该病毒已蔓延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疫情日益紧张。这种流行病有可能导致全球衰退吗?我们的国家应该如何应对挑战?3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一萍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
《中国科学报》:由于疫情,除了武汉关闭之外,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被长期隔离在家里。你如何看待这种流行病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今年国内生产总值是否仍有望被“保证为6”?
李一萍:对中国的经济损失一定相当大,生产和消费几乎已经停止。然而,这种影响是暂时的。我们应该明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损失不应该是如此严重或重要的问题。当然,“包6”的难度肯定增加了。
我的总体看法是,短期内肯定会有影响,因为所有的生产和消费都几乎停止了。从长远来看,它也会产生影响,但不会太大。我们的经济结构比较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产业链比较完整,全民的工业素质提高了。我们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这一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度过这个时期可能是件好事。
《中国科学报》:在这种疫情下,国内各地的隔离措施非常严格。一些欧洲和美洲国家似乎没有在预防和控制这一流行病方面采取重大行动。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采取的措施“太具破坏性”。你怎么想呢?
李一萍:我认为这种对国家的衡量并不过分。我不认为这是所谓的过度杀戮。
疫情显然正在发展和蔓延。如果无法控制,那就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明智而有效的*都应该首先控制疫情。当每个人都死了,还有什么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低估这次采取的正确措施。我认为**的措施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能通过发展经济来打击这次采取的措施。
中国的经验是成功的,中国的抗疫成就是显著的。中国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为进一步的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相信,在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将会大踏步前进,走上更好的发展轨道。
《中国科学报》:这一次,中小企业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你认为*在疫情期间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如何?你对这些饱受“寒冬”之苦的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何建议?
李一萍:疫情本身是一个概率小、影响大的事件,不可抗拒。它影响到所有人、所有企业,甚至更多的中小企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小企业)。
事实上,仅靠国家支持的政策是不够的,中小企业应该进一步重组。如果你没有创新和顽强的生存能力,那么你能用一大笔钱做什么?没有技术和产品,仅靠金钱无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经验,总有那些(企业)能够生存和做得好。还有一些人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这取决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即社会、*和政策支持。主观因素是企业自身的生命力是否强大。
《中国科学新闻》:由于疫情,全国平均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了5.3%。你认为消费价格的上升趋势如何?
李一萍:消费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产问题和供应问题,包括商品的流通和运输,价格有点高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市场的正常反应。它不涉及我们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的问题,所以在过去,疫情的爆发将在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方面全面爆发。
我估计价格不会继续上涨,正常化后会慢慢回到理性阶段。花钱现在是理性消费。理性消费并不意味着没有钱的高消费。
中国科学新闻:美国股市最近几天一直在下跌。你认为这种流行病会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吗?经济复苏有多大压力?
李一萍:没有持续的下降。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流行病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暂时停滞。这不是异常事件。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世界上有多少这样的事件?最终,总的趋势仍然是前进,总是一波接一波地发展。
世界经济复苏的压力有多大,取决于疫情何时过去,何时过去,取决于各国采取的预防措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措施存在差距。如果疫情无法预防,经济复苏就不可能。如果疫情得到预防,经济复苏将会很快。
这就像一场战争。当战争结束时,人力资本和技术仍然存在,它将迅速恢复。
中国科学新闻:在全球战争中也有一些小插曲。例如,德国两次截获了运往瑞士的医疗保护用品,这引起了国际公众的关注。这也反映了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李一萍:全球供应链是一个长期趋势。中国仍在制造,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欧洲仍处于相对上游。中国可以利用这一趋势在弯道超车。
暂时的影响不会影响这些大型的长期链条。
《中国科学报》:为了尽快促进经济复苏,你对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什么建议吗?
李一萍:中国可以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它应该注意一件事。中国不应该实施强有力的刺激政策。
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不仅不利于结构调整,也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正确的做法是保持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上一篇:世卫组织警告埃博拉疫情被大大低估
下一篇:新欧盟委员会科学顾问角色尴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