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大正在突破机器人产业化瓶颈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6:51:00
...

(记者杨通讯员)在一个房间里,一个智能移动平台重达30公斤,可以自主避障,选择最佳路线到达多个目的地。周围的摄像机将平台的轨迹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快速计算其到达每个点的精确度。这是记者最近在中国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看到的。随着第19届机器人世界杯即将在合肥举行,中国科技大学机器人队作为参赛队,展示了其在自动检测技术和低成本智能服务机器人方面的重要进展。

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服务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成就不断涌现。近年来,中国科技大学科佳智能服务机器人也多次在国际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中名列前茅。然而,如何实现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一度遇到瓶颈。

“传统的服务机器人性能测试一直处于主观观察和定性评估阶段。国内外没有自动测试技术、工艺和设备。”例如,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晓萍教授说,在某个技术环节被修改后,服务机器人相关性能的具体变化只能依靠研发人员的主观观察或定性测试(如抓杯和观察是否成功)。这种过于粗糙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科学研究所需的性能测试要求。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产品质量检测没有保障,这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生产的致命瓶颈之一

为此,中国科技大学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合作,并与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合作,率先开展了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的国际研究,并对性能指标体系、性能因素与复合模型、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参数识别与模型重构技术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引进国际领先的运动跟踪设备,自主开发了服务机器人性能测试系统,完成了第一批实验测试。

"高成本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另一个重要瓶颈."陈小玲表示,中国科技大学为此启动了“科佳低成本移动平台”项目。在科佳机器人底层平台的基础上,主要部件进行了国产化改造,底层控制和传感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原型“科佳通用移动平台”原理的研发,并利用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性能检测和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科佳第三代服务机器人的底层平台相比,移动平台的硬件成本降低了75%。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等工业手段,预计成本将进一步大幅降低,最终达到每台几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