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大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成立 林建华任理事长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7:27:04
...

——北京大学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成立。《澎湃新闻》记者刘

11月17日,北京大学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成立,原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为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波为中心主任。

王波说,该中心旨在反思尖端科学技术的理论和伦理基础,展望未来社会面临的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从而促进面向未来的人文和人才建设。

反思科技伦理展望未来社会问题

"当科学从哲学中诞生时,科学的发展就像一匹脱缰的马."学习化学的林建华表示,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参与学校整体工作之前,他“脑子里只有化学和科学”。在与人文学科的人打交道之后,他稍微偏离了固有的思维方式,逐渐意识到科学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许多问题。

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科学、哲学和人文学科的跨学科合作成为一条探索之路,北京大学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中心主任王波表示,该中心旨在通过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决策机构的其他学者的合作,形成一个具有北京大学跨学科优势的科学研究群体。该中心在北京大学积累哲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上,反思前沿科学技术的理论和伦理基础,展望未来社会面临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以促进面向未来的人文人才队伍建设。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沟通、探索、激活、联系、构建和合作”。

早在一年多前,长期从事哲学研究的王波、其他学科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就开始组建这个研究中心。在他看来,当阿尔法狗一只接一只地打败世界冠军时,当人类可以通过修改遗传密码来干涉生命时,迫切需要关注科学技术背后的伦理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观念的改变。

“过去人们常说上帝和上帝给了我们生命。现在基因可以被筛选甚至修改。人们可能会说感谢上帝、科学家和医生给了我们生命。”王波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在预防缺陷和追求健康的同时,它也引起了困惑:基因缺陷的人的存在有什么合理性吗?当我们评判生活的高低时,会不会导致“一个认为自己种族更高的群体杀害了另一个被怀疑有缺陷的群体”?人类应该以什么方式存在?

一系列问题向王波表明,“科学倾向于设定标准,而人文学科让我们更加关注每个人,感受差异的意义”。当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向未来时,人文科学和哲学需要乘坐这列火车。

促进跨学科合作应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也是研究中心的重点。“如今,人与机器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各种仪器可以植入人体。今天的人和过去的人不同。将来,当机器人拥有更多的智能,我们从弱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到强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和机器将如何相处?”王波甚至担心人工智能的控制会导致人口的重新划分和社会的重建。

“我们过去用血统、地理、*或体力和知识来区分人,但将来可能变成根据谁拥有越来越先进的人工智能资源来对人进行分类。在极端情况下,这是否会导致大多数人成为“奴隶”?王波提出了问题。

在王波看来,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是人类创造的技术第一次与人类自身的存在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包括身体和精神。这也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第一次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迎接必须携手应对的挑战。

因此,前北大校长林建华和北大副校长王波决定并肩作战。为了保持中心文理结合的鲜明特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也实行了双主任制。该委员会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赵敦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高文共同组织和负责。

“接下来,第一步是突破学科壁垒,让哲学和人文学者以及科技专家能够了解彼此的领域,并提供一个对话平台。”王波告诉《澎湃新闻》,尽管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会引发冲突,但它们最终会促进各领域之间的相互尊重,创造一个更加平衡的世界。

关于该中心早期的研究方面,王波介绍说,它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的伦理规范研究;围绕“智力”概念的跨文化基础研究;围绕“生活”等概念的跨文化基础研究。

阅读更多

20多所高校正在关注党政领导班子调整的这些特点。

许多下属学院和大学最近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排名,其中大多数是“6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