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苏州大学:百年梦萦水磨腔

科普小知识2021-08-14 14:59:06
...

■我们的记者华乐,记者,陈彬

前不久,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的一个传统文化研讨会上,苏州大学89级昆曲艺术本科班的10多名学生回到母校参加了“丁纪悠春雅聚会”。师生们再次相聚,一起唱“水磨调”,一起欣赏“优雅的演奏”。

“玉簪、采芹”、“元曲、长卿、短卿”、“紫簪、折柳”、“梅花三坊”...89级昆曲学生的聚会自然集中在唱昆曲和弹古琴上。虽然我毕业已经有20多年了,但从我的歌唱、姿势、眼神和手势,我可以看出那一年昆曲艺术班的成就基础。

事实上,早在1905年,当东吴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办学时,音乐研究大师吴梅就向学校申请教授歌词和音乐,“公开教宫廷商人和长笛上课”,将昆曲作为一门课程引入高等教育。昆曲本科班、课堂教学、昆曲文化讲座以及各种形式的戏曲推广活动……在苏州大学有117年历史的校园里,一代代的“昆曲志愿者”孜孜不倦地保护、保存和传播昆曲文化。

昆曲史上第一个本科班

外面,细雨潺潺,春花盛开。在屋子里,“水磨调”赢得了掌声。

在背面投影上,昆曲班大学生活的老照片一张一张地滑过,校友、老师和学生的眼睛湿润了。

1989年,为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培养振兴昆曲艺术急需的人才,苏州大学中文系与苏州昆曲学院合作,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昆曲艺术本科课程,这是中国昆曲史上的第一个本科课程。昆曲班为期四年,由中文系老师秦州领导。它招收20名日本籍本科生和一名研究生。苏州昆曲学院负责本班昆曲专业课程的教学。

秦州回忆道:“开设昆曲课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四年的教学,不仅掌握吹、唱、演、导的舞台技巧,还能掌握剧本写作、音乐编排和戏曲研究的理论素质,从而成为昆曲艺术的全才。”。

从基础学习到教学和排练,从歌唱和阅读舞蹈美到传统折子,从汤显祖的《牡丹亭·园中梦》到阮大淆的《吞音·奸逃》...89年级的昆曲班组长戴晓东回忆了他当时四年的大学生活,他说:“作业很紧凑,课程主要集中在文学通识课和昆曲演唱与阅读。其中,每周有15个小时的艺术实践课,包括民族声乐方法的训练、形体和戏曲节目的训练、昆曲的演唱和朗诵、昆曲乐队的表演以及传统昆曲折纸的排练。”

在各行各业的精心照顾下,这个班越来越好了。这些年轻的学生,每次都穿着古装,赢得了他们的前辈和音乐界的同行们的赞扬。

那一年,昆曲学生在苏州认识了许多文化长者,如、、姚明梅、吴、……学习昆曲要勤,但功夫要在音乐之外。我们应该对中国文学、历史和哲学有深刻的理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必须有深厚的基础和高尚的品德,才能更好地继承它。”89年级昆曲学生韩光浩告诉记者,他仍然记得张充和对他们说的话。

让昆曲的种子生根发芽

89班昆曲是苏州大学唯一的昆曲本科班。“这个班可以说是‘失败’的本科教育实习。当时,昆曲表演和研究单位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无法照顾自己。毕业后,这些学生遇到了分销危机,离开了昆曲行业。然而,与此同时,昆曲的种子也在人民中播下了。”这是90岁的著名昆曲专家Ku·黄渡说的。

89年级昆曲班的20名学生现在分散在国内外。尽管他们像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从事各种工作,但他们对昆曲的执着热爱一直困扰着他们。他们用昆曲艺术的水磨功夫、规则的人物和团队精神来对待生活。

在工作日,一些人用他们的手机唱歌,并把他们的应用程序记录上传到互联网上与朋友分享。有些人已经成立了13年的民间音乐俱乐部,并且是大学生昆曲团的校外导师。有些人写了几部关于昆曲研究和普及的专著...这些熟悉昆曲的18岁少年至今默默为昆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昆曲是中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写诗,写歌词,唱歌,吹笛子...用水磨的音调提高生活质量,用诗歌和音乐的视角培养自己的视野,用一致的理念寻求学术研究的方向。现在昆曲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韩光浩说道。

“如果你不到花园,你怎么知道春天的景色是这样的?”

苏州大学的昆曲教育历史悠久。一代又一代的“昆曲志愿者”正四处奔走,以保护和弘扬这一人类艺术瑰宝。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苏州大学的校友、老师和学生中有许多昆曲爱好者,包括许多造诣深厚的著名音乐家。

苏州大学也发展成为昆曲研究中心,依托昆曲在地域、网络和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它还吸引了海峡两岸三地的学生和来自台北的年轻大学教师到SUU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习昆曲表演并开展昆曲研究。2001年,苏州市人民*和苏州大学共同建立了中国昆曲研究中心。2005年8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被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支持领导小组指定为“国家昆曲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并正式颁发许可证,积极向青少年、经典和海外推广昆曲遗产。

第七届中国昆曲国际研讨会,12个系列“中国昆曲论坛”,数百场昆曲讲座,宣传白先勇的昆曲传承计划,整理和编纂各种昆曲剧目...苏达的老师和学生一直在努力研究和传承昆曲。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大学的昆曲教育也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它以一系列选修课、兴趣小组和品牌活动的形式进行。

苏州大学为年轻学生开设的昆曲艺术课已经有20多年没有停课了。在课堂上,班上的老师们轻松地填写单词和写分数,清晰而优美的长笛在四个地方演奏。许多学生惊呼,“你怎么知道春天的景色是这样的,不去参观花园?”

在互联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风靡全球的时代,“昆曲艺术课”被选为当年凤凰网评选的中国最受欢迎的学术在线课程之一。

自2007年以来,苏州大学已经举办了10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的“戏剧走近大学生”活动。每年,苏州大学都会邀请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的获奖者,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在过去的十年里,学校已经举办了230多场传统戏剧表演和讲座,有近10万名学生参加。

《中国科学新闻》(第六版,2017年4月25日)